第344章为何不用活字术

不管李承轩如果问心无愧,他也不得不承认,武媚说的是对的。

只要李世民还是当今皇帝,只要李承轩还想在这个世界里混,他就不得不考虑李世民的感受。

虽然说,李世民未必能马上知道,可如今的凉州是李世民的治下,李承轩可以相信,凉州如果有点什么风吹草动,李世民都能知道。

所以,为了避免李世民有别的想法,猜忌李承轩,李承轩决定,遥遵李世民为凉州蒙学堂的大山长。

有人会说,这天底下的学堂学院何其多了,难道都尊李世民为山长。

然而,凉州的学院,和别的地方的学院又不一样。

别的地方的学院,一般不过十几个人几十个人,最多也不过百来个学子,算是影响力非常大的了。

可是,李承轩要建设的学院,他是按万人来规划的,一万个读书人,不说在凉州,就算是在整个大学,都是让人感到可怕的。

这些人若是有一成的人能进入仕途,成为大官的官员,而又都出自于李承轩的门下的话,李世民都会瑟瑟发抖的。

所以,就算李承轩打算遥尊李世民为名誉山长,还让李世民尽快派出执行山长来,武媚仍觉得会引起李世民的猜忌。

其实,武媚的意思很简单,凉州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读书人,读书人少点,官府的工作也简单得多。

果然,武则和李世民都是一样的人,李承轩暗暗叫苦,这个姑娘现在还这么点年纪,就有这么强的主见了,他还真的担心,以后能不能把握住这个女子。

可是,武媚口口声声说,这是为了李承轩好,在李承轩强大之前,最好不要引起李世民的猜忌云云。

武媚说得有一些道理,李承轩不得不再次承诺,他专门只设立蒙学,即,所有凉山学院的学子们,都将只接受识字和算数的基本教育,不作任何科举考试的教授。

武媚觉得,读书人多了不好糊弄,可李承轩却明白,如果没有足够了的读书人的话,他的‘工业化’道路,根本没有办法实施。

而且,李承轩还保证,所有进入学堂学习的学子们,都默认以后不参加科举考试,免得引起李世民的担心。

这就等于不让农家的孩子上大学了,这是非常赤果果的歧视啊,李承轩还以为,这样会引起凉州百姓极大的反响。就算人家根本考不上举人,但是不让人家去考,这完全是看不起人啊。

可没想到,凉州百姓一点都感到受歧视了。

事后,李承轩打听的时候,他们还不以为意地说:“考什么科举?咱们家祖坟可没冒那个青烟,咱家没那个命的。认识几个字会算几个数,就比祖上几代人都强了,够了。本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好好的把人都读傻了。”

看来,凉州百姓们都很理性,他们虽然认同科举的价值,但是并不认为自己家的孩子非要中举才是成功。至于某些人不管老婆孩子,却只顾读死书、死读书的,象范进那种的男人,这个时代几乎是没有的。

说起来让人感到十分的悲哀,这个时代,考举人几乎都是富家子弟的事情,穷人家的子弟,几乎承受不起一个大男人连续十几年不理世事,只顾‘圣贤书’,所以,只有极少数有钱家的子弟才能这样。而这些有钱人的子弟,也不会进入这样的蒙学院来求学,所以,李承轩的承诺,对他们那些子弟无效。

凉州百姓们有这种务实的想法,倒是一件好事。就算只让孩子读三两年的识字书,他们的人生也将不一样,因为,识将将把他们带入到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

至于他们的子弟,会不会因为他们会识字,从而走向科举的道路,这很难说。可就算他们真的中举了,他们也不是师出于凉州学院,李世民该不会拿几十年后的事情来猜忌自己吧?

虽然历经了许多的波折,凉州学堂的第一个学期,终于如期开学了。

学堂的第一批先生,便是年前就从长安各地奔赴而来的几个学子们。除了李逸等极少数年轻人外,他们一直就在这里安静的等着学堂开学,至今都已经过去半年多了。

就算凉州城农忙的时候,他们也悠闲地读着自己的书,他们宣称他们是读圣人书的学子,胸中有经天纬地之才,将来说不定还能代替大唐牧守一方的,如今只是来历练而己,才不干这些粗鄙的事情。据说,孔夫子也对种地的人不怎么感冒,所以这些人这样说,也没有人好说他们什么。

李承轩才不相信这群不识人间五谷的家伙,真的会有人放心让他们成为牧守一方的父母官,李世民不会,自己更加不会。哪怕让他们当一个合格的先生都勉强。

但只是给这几百名即将接受启蒙的孩子们启蒙,他们是够了。

在这个暖洋洋的秋日里,数百名身着一式的汉式儒衫的孩子们,站成整齐的队伍——这时代的唐装,和李承轩所见到的并不一样,除非官员,民间的穿间还是极为随意的。所以,就算这些孩子穿着汉衫,也没有人觉得什么不对。

而李承轩则完全是觉得这样好看且看起来斯文。

“官府拿出钱来让你们读书,你们的父母也支持你们前来读书学习,不只学习读书识字,更是学会做人的道理,所以,你们一定要努力。”李承轩激昂有力的说道。

一众孩子们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都站得很直,听得很认真。

凉州城现在16岁以下的孩童最少有几千人,可是愿意来读书的不到两成,所以,也不担心这群孩子不肯努力读书了,他们都是指望能真正读点书的人。

“咱们先不提科举中试的事了,先多识几个字,学会给娃儿取名字,以后不许谁再给孩子取名叫狗蛋牛根的了,你们以后也是读书人了,得取读书人的名字。”李承轩背着手道。

这话简单易懂,大家都听懂了,哄然大笑起来。

讲更多的大道理也没有用,李承轩的讲话就算完了,接下来,就是先生们给孩子们逐个的发书了。

一个年轻的先生,手捧着一大捆书走到李承轩身边,然后,李承轩要象征性的给孩子们发下去,而且是代表着李世民,让孩子们感激李世民的恩情——可是,这明明花的是李承轩的钱。

李承轩拿起一本书,无意中一瞟,字倒是挺漂亮的,然而,每本上的字迹都不一样,不由愣住了:“你们这书是怎么出来的?”

“禀大人,都是学生们这几个月抄下来的。”某学子恭敬地说道。

“你们花了几个月,就抄了这些书?”李承轩大惑不解,“你们不会用活字印刷术么?”

“大人,什么是活字印刷术?”学子一脸不解的问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