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五儿同室共操戈,杨素一人掌天下

杨坚给他的三儿子杨秀,下了一道非常严厉的诏旨,以盖棺定罪。

在诏书中,杨坚痛斥杨秀犯了十恶不赦之罪。

他说道“凡此十者,灭天理,逆人伦,汝皆为之,不祥之甚也,欲免祸患,长守富贵,其可得乎!”

杨坚对杨秀失望透顶,他已经从心理上,完全和杨秀割裂了父子关系。

杨坚认为自己的决定无比正确,即使是他被别人当成了一杆枪去使用。

在“偶人案”大结局时,杨坚给杨秀留下了一句冷冰冰的话,“我不知杨坚,杨谅(五儿子)是汝何亲?”

自此之后,杨坚就一直将杨秀幽囚,终生再不相见。

帝王之家,一旦生变,冷酷至斯,千载之下,犹有彻骨之寒。

杨坚的五个儿子,已去其三。

现在只剩下太子杨广和第五子汉王杨谅了,但杨谅最终也没能脱逃,兄弟相残相害的宿命。

杨坚当年和独孤伽罗立誓,一辈子不生养异生之子,他们确实做到了。

但他们却并没能逃脱为了皇权,血腥残酷斗争的,罔顾父子兄弟之情的命运。

当然,这么多年,杨坚身居帝位,他也并非完全不近声色之人,难免有漏网之鱼。

后宫深深庭院之中,因为独孤伽罗的悍妒,不知有多少小孩子生下来就被放弃养育。

生而不养,应该是存大的。

或者此事过于有伤阴德,现世的报应,就落在他们亲生的五个儿子身上。

当年杨坚得意洋洋地说:“前世皇王,溺于嬖宠,废立之所由生。朕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多诸内宠,孽子争忿,为亡国之道邪!”

但他却想不到,自己的五个儿子,虽然同母所生,但争权夺利,却并无不同,甚至更加惨烈,他自己本人也因为皇位,而死于非命。

杨坚自顾自地沾沾自喜,但和他同时代的有识之士,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当初,平定江南,天下归一之后,所有人都觉得天下会从此太平,帝业永固。

每一个人都憧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日子。

中原大地,已动荡太久,天下,也已经分裂太久,是时候休养生息了。

每个人,都期待大乱之后的大治。

但房彦谦私下对他的亲信说:“主上(杨坚)忌刻而苛酷,太子卑弱,诸王擅权,天下虽安,方忧危乱。”

这显然是种卓识,但更有远见的却是他的儿子房玄龄,。

房玄龄曾经秘密地对他的父亲说:“主上(杨坚)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诸子皆骄奢不仁,必自相诛夷,今虽承平,其亡可翘足而待也。”

事实上,隋朝二世而亡,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也。

解决掉杨广登基路上,最大的二个竞争对手之后,杨素的权势达到顶峰。

但朝臣之中,杨素并非没有敌手,柳彧就被杨素记恨了一辈子。

柳彧以正直立身于朝,正气凛然,曾经弹劾过高颎一家,不该门列二戟,也曾深入提出过武将不任文职的国策,当然,他也曾殷殷劝诫杨坚放权养寿之道。

柳彧是彻底一心为公,他是杨坚一朝的喉舌。

有一次,他因言获罪,杨坚也立即将他官复原位,并且寄与厚望地柳彧说:“无改尔心。”

柳彧也一直以国士自许,他一生清贫,一心为公,杨坚给了他无上的殊荣,特意下敕为其整治宅院,并且号召群臣向他学习,“柳彧正直士也,国之宝也。”

杨坚以国士待之,柳彧在心中也向杨坚许诺了一生。

于是,柳彧成为杨坚手上一把刚而易折的剑,他的刚正,得罪了杨素。

有一次,杨素因为小事,被敕令送到柳彧主管的南台问话,对于杨素这种级别的官员而言,这实在只是走走过场的形式而已。

权势达到巅峰的杨素,也认为这只是走个过场。

他确实托大,自认位极人臣,完全不当一回事,大大咧咧地坐在柳彧的床上,等待和柳彧话话家常,应酬了事。

但柳彧不吃他这一套。

当柳彧自外而来,看到杨素如此情态,便正襟正色,在台阶之下,两只手捧着朝笏,对杨素说道:“奉敕治公之罪。”

杨素虽然托大,但这种级别的权势,最顾忌明面上的脸面,他听到柳彧搬出圣旨,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只好赶快下床,立于庭中。

柳彧有心杀杀杨素的威风,便坐在几案之上,让杨素站立在庭院之中,几番问话下来,杨素心中已是翻江倒海,想杀人的心情都有。

这个梁子,他们算是结下了。

杨素此时,早已权倾天下,但他对于这个“国之宝也”的柳彧,从未释然,他终于抓到了柳彧的把柄,并且是个非常严重的罪名。

杨素给柳彧安了一个“内臣交通诸侯”的重罪。

事情的起因是柳彧曾经得到过一套当世大家的文集,但蜀王杨秀见猎心喜,或者也是为了笼络他。

杨秀派人强讨而去,作为回报,杨秀送了十个奴婢给柳彧。

这本来不是一件多大的事情。

但杨秀失势之后,这件陈年旧事就被翻出来了,杨素大喜,这是他梦寐求之不得的机会。

于是,柳彧被除名为民,被流配到极北之地,是周齐隋唐的源起,六镇之中非常偏远的怀远镇。

但柳彧和杨素的恩怨却远远还没有结束。

柳彧的被贬,意味着杨素在杨坚一朝,只手遮天的权势,同样也意味着,在经历了漫长的帝王生涯之后,杨坚终于失去了他登基初年的勃勃生气。

那种龙精虎猛,朝气蓬勃的政治局面,已经一去不返了。

杨坚累了,他也老了。

在经历了废立太子,和处罚杨秀事件之后,杨坚回首四望,他的儿子们,他的最忠心的大臣们,似乎都已经远离他而去。

朝堂之上,只有杨素强悍的,不知疲倦的身影,反倒有些象登基之初的自己。

杨坚的心,已经老了。

如果说柳彧是因为主动得罪杨素而遭到清洗,那史万岁就是自己撞到杨素的屠刀之下。

史万岁,他是名震天下的敦煌戍卒。

他是在江南复叛之役中,转战千里,前后七百余战,未尝一败的战神。

他也是在平定南蛮时,越过诸葛亮纪功碑,挺进千里,虏获男女二万余口的天生猛将。

他更是被贺若弼视为隋朝第一骑将,能和杨素并列的优秀将领。

立即将死于非命。

史万岁死得非常冤屈,完全是杨素一手造成。

当日,西突厥达头可汗南下,和史万岁率领的部队遭遇,当达头听到领军之将为史万岁,这个在突厥中已被视为战神的人物,不敢正面交战,立即回马遁逃而去。

史万岁纵马追击百余里,大破达头的殿后部队,斩首数千级,将他们驱逐入碛北数百里。

这当然是大功。

但杨素作为领军次,一直有将功劳据为己有的习惯,并且他利用自己的权势,有意压制另外将领的功劳。

这可以得到实际利益,他可以为自己的部下争取更多的钱财,因为他的战法,需要大量的金钱,去买命和买胜利。

这一次,史万岁运气不佳,他撞上了杨素,倒了大霉。

主帅杨素在奏文中说:“突厥本降,初不为寇,于塞上畜牧耳。”

于是,史万岁部的功劳全部被抹杀,升官赏赐之类,更轮不到他们。

有功不赏,对于史万岁这种,重荣誉重于性命的武将来说,绝对不能接受。

于是,史万岁和他的属下开始维权。

史万岁一连上了好几道奏表,申诉冤屈,但事涉杨素,他们这是直接和杨素对抗,史万岁的维权之路,杳无消息。

维权之路,成了一条艰难之路,也成了一条不归路。

史万岁向朝廷的申诉,久久得不到回复,但史万岁认死理,他并没有放弃,他要当面向杨坚争得他应得的荣誉。

致命的是,他选择了一个最坏的,错误的时间,去面见杨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