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封王守仁为兵部侍郎,大同府巡抚!

紫禁城,宣政殿。

锦衣卫百里加急将捷报送至朝堂,近侍太监接过,递交给皇帝。

朱厚照拿过奏折,迫不及待的翻开。

铁胆神侯朱无视孤身杀入三十万鞑靼军,取鞑靼王首级,并杀死十部首领,令鞑靼军大乱。

王守仁把铁胆神侯的表现,列为了首功。

第二功是大同府军民团结上下,抵御外敌,不怕死,不要命。

第三功是戚景通将军率神机营及时赶到增援。

之后,就是请求朝廷救援大同府,提供大同军民所需的粮草,请求派太医院指导防瘟疫工作,还有草药的调配工作。

最后,王守仁请求降罪,掘断海河堤坝令大同府成为一片沼泽,请求朝廷将他在城门外斩首,以慰苍生!

“好!念!”

朱厚照眼中闪烁着兴奋之情,他命近侍太监当朝宣读奏章。

……

群臣听奏章的间隙,朱厚照又翻阅起雨化田上报的奏章。

查办刘瑾一案已近尾声,通过查抄这些太监,共起获银两一千两百万两。

弘治皇帝辛辛苦苦积攒很久,国库才三百万两。

朱厚照发现太明朝太监数量太多,耗费颇大。

光宫里有十万太监,整个朝都的人口才一百九十余万。

城里百姓为了把子弟塞入宫中,不惜行贿送礼。

毕竟一旦出一个有权势的太监,整个家族跟着飞黄腾达。

这种风气愈演愈烈。

朱厚照决定要裁撤太监数量,增加宫女数量。

毕竟宫女到了二十六岁就会出宫,不断循环更替,对朝政影响不大。

而一旦成为太监,那就是一辈子的饭碗。

紫禁城太监一年的用度就是一百九十两白银,可见耗费之大。

除了东厂、西厂外,朱厚照下决心,把内监数量控制在千左右,同时增加宫女来承担想要义务。

……

王守仁的奏章被当庭宣读!

群臣激荡不已。

自陛下肃清刘瑾,朝堂风气为之一清,现在又有大同捷报的消息。

大臣们手舞足蹈,欢呼雀跃!

“王守仁抗击鞑靼有功,封王守仁为兵部侍郎,大同府巡抚!”

朱厚照当庭宣布。

总兵为四品官员,巡抚则是二品实职。

这一下,王守仁一下子连升两级,成为掌控一方的封疆大吏,提升不可谓不快!

“戚景通救援有功,提戚景通为锦衣卫指挥使!”

群臣感慨唏嘘。

之前戚景通是神机营副指挥,现在一下子升为锦衣卫指挥使,不仅被扶正,更重要的是成为了皇帝的亲信将军。

锦衣卫直接听皇帝调遣,非皇帝亲信大臣,当不了锦衣卫指挥使。

“命户部,调集五十万石粮草,即刻押往大同府!”

“命工部,安排能工巧匠,修筑海河河堤!”

“命太医院,熬制草药,前往大同,指导抗瘟疫事宜!”

“命兵部,即刻调拨军队,攻入大漠,扫荡鞑靼残留人马,将边境线往北推一千里!”

朱厚照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俯视群臣,高声宣布。

除了救援大同外,他要兵部趁机出兵,巩固并且扩大胜利果实。

朱厚照早就对蒙古草原垂涎欲滴,有了这一片草原,就可以建立强大的骑兵。

此时趁鞑靼后方空虚,正是吞下这块肉的大好时机。

趁他病,要他命!

……

大明打败鞑靼的消息传遍了周边地域。

大明新帝登基,周边的附属国正筹备贡银,准备朝贡。

大明共有附属国十三个。

大战取胜消息传来后,附属国观望的心态顿去,朝贡的进度加快了不少。

他们也期盼着,早日见到这个跺一跺脚,天下就要颤抖的男人!

紫禁城,宣政殿。

王守仁大败鞑靼军的奏章宣读朝堂,满朝文武欢欣雀跃。

朱厚照封赏了王守仁。

但是,他还是觉得不够。

鞑靼国是什么地位?

自朱元璋推翻蒙古,统一中原后,北方的几个外族,始终都是大明的敌人。

鞑靼国更是心腹大患。

而大同一战,堪比国运大战。

失败的一方将遭受可怕的损失。

鞑靼国人口百来万,此战死掉的三十万军队,都是青壮年,可以说,大同一战定乾坤,至少三十年内,鞑靼元气大伤,根本无法骚扰中原。

从这一战中,王守仁表现出的担当、果敢,运筹帷幄与关键时刻的抉择,都令朱厚照刮目相看。

“王守仁会是朕的张居正吗?”

朱厚照高居龙椅,鹰目虎盼,目光扫视过在场的文武百官。

要想坐稳皇位,就要从这些人中,任用有能力的、忠诚的臣子,淘汰掉那些贪腐腐化、不堪重用的人。

弘治皇帝临死前,给他留下了四个顾命大臣:铁胆神侯朱无视,内阁首辅刘健,内阁次辅李东阳、吏部尚书兼文渊殿大学士谢迁。

朱无视盘踞护龙山庄,武功高绝,为人野心勃勃,尚在隐忍。

内阁首辅刘健,为人刚硬,处理政务很有一套,讲规矩不讲人情,很多官员想要试图攀附他,都被他铁面无情的拒绝。

弘治皇帝对他颇为赞赏,称他为股肱之臣,命他担任内阁首辅,辅佐年轻的正德皇帝。

而当皇帝不理政务的时候,就是以刘健为首的内阁班子在决定朝政大事。

比如之前,大同之战的兵马、粮草安排,刘健就一手掌握,把事情做在了前头。

相比刘健的不近人情,内阁次辅李东阳就完全相反,他除了处理朝堂政务,剩下的就是吟诗、作画,在朝堂上从不树敌,游走在内阁、宦官、皇帝之间,左右逢源。

本来内阁与宦官很不对付,内阁众人瞧不起西厂都督曹正淳,骂其为阉狗。

曹正淳对内阁大臣也没有好脸色,他只对皇帝负责,只要皇帝信任他,他的地位便稳如泰山。

唯独李东阳与曹正淳交好。

两人经常相约喝酒,曹正淳的府邸还挂着李东阳题的一幅字。

李东阳还和弘治皇帝特别聊得来。

皇帝高高在上,皇权威严,同时皇帝也是孤独的,很难有人成为他的朋友。

唯有李东阳这种洒脱、随和的气质,能够入得了弘治皇帝的眼,常常陪弘治皇帝一起下棋、吟诗。

而在内阁中真正有才的则是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谢迁。

他年少高中,先帝称谢迁机敏有学识。

世人则称赞内阁三人:刘断(刘健处置政务)、李谋(李东阳擅长谋略)、谢高才(谢迁才高斗),一时成为佳话。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