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感知

沿着汉长城一线,从东至西分布着两大镇所,分别是榆林镇、宁夏镇。又分出榆林卫及宁夏卫等卫所。

按照此时边地情形,边地由榆林镇辖制,核心镇所即为原“延绥镇”,现今的榆林镇。

榆林地区适宜种植榆树、柳树,因此逐渐得名。该城附近有山名“红山”,其北有河为“清水”,再于洼地成湖。水面浩大,中间竟有小岛凸起。后有边地官将引湖水入左近的无定河,再穿红山为红石峡,便利来往沟通。

以驻军情况来说,榆林镇与宁夏镇沿线各卫所、戍堡,合计为十余万人的常守正规部队,其他募兵不计。榆林城日常驻军两万余,但遇到战事后,会迅速集结三五十万的总体兵力。

再就是屯垦在附近的百姓边民,为节省大批粮秣远道运输,也立下不凡功业。

接近榆林城的时候,贾璘一行已然看到城内派来迎接的人群。贾璘的官职不高,但有代天子巡边之名,再就是有“文武选侍郎”的兼任。边地官将虽然自诩豪横,总还是要客气一番才是。

因为这里驻军较多,仅副总兵就有两百多位,其他参将及以下不计。再有相应的各级文职官员,贾璘一行所见的迎候队列可谓浩大。

众人随着逐渐走近,除了明确穿着衣甲的之外,另外那些官将胸前的补子,也隐约可辨:因为多是武将,自然就是各类走兽图案的。

眼见如此浩大的阵仗,不由得裘方等人不为此心生畏惧与警惕:那些武将之中,恐怕大多是杀伤过人命,甚至许多人命的。到了这里,自然要老实一些。

锣鼓声中,贾璘骑马到了驿道尽头。潘贵、葛瑾拉住马匹,扶他从马背上下来。

一名副总兵级别的将领近前施礼道:“在下副总兵常克,率本镇一应文武官将,迎候御史大人。另外告知御史,榆林镇安总兵仁海陪同九省统制王大人,早在宁夏后卫一带巡视。”

“圣上有言——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边关军帅戎将实朝廷砥柱,国家干城。将军披肝沥胆,士卒百战犹酣。边关若金固,将士如铜铁。又,在下奉旨巡边,特传圣上关切,并有褒奖。”贾璘答道。

常克连忙回应道:“臣等敢不为圣上分忧?!再拜谢圣上殊恩惠及!”

来往公文式的接触之后,就是官场的寒暄客套。武将接连夸赞贾璘年少有为,文官齐赞贾璘少年高中金榜。

总是连声赞他受到皇帝看重,又是不辞辛劳、不远千里来到边地,众人再慰问一番辛苦。

随后就是相伴入城,再就是盛大的接待宴会,贾璘等人应付之后,回到驿站内。

再有官员要妥当安排杜金平、吴焦巴弓等人,贾璘只说可暂时让他们在城郊的屯田庄园住下,既可以佐助耕种而不必耗费国家粮帛,也能保持习练。官员虽然提前知道有这些庄丁,但心里也未必重视,领命就是。

又涉及到贾璘入府办公的事,贾璘只是要求在府衙内找出两间办公屋舍,以便可以与苏璋,及书吏、历事监生等人处置公务即可。潘贵、葛瑾,也带着那些卫驻在府衙侧院的兵营。

至于裘方、韩泽平、卫若兰、李云宁、柳湘莲等人,贾璘只说务必跟随自己,就暂且算是伴从,待与王子腾、安仁海等人会面后,再行商议。

常克见他随行有侍婢,就于府衙内的后宅辟出一个小院予以安顿。金钏姐妹与两个婆子被府衙后宅女史引导前去,各自住下不提。

一切处理完毕,贾璘查视过随行人员尽皆安好以后,再去探看金钏等人。两个婆子先近前施礼,贾璘从袖中拿出二两银子打赏。

两人忙着跪拜道谢,只说“大爷看赏过多,不敢再接下”。贾璘安慰着说道:“你们做事尽心,来这里也会有不适。记着安心暂住即可,有事尽管找府衙执事婆子去说。”两个婆子领了命、收了赏银之后,再拜谢后转去旁边屋子。

金钏随后不作声地拉着他的手,回来自己姐妹住的的屋子。贾璘握着她的手问道:“可能适应?”点点头,金钏回道:“大爷不必为奴婢们分心。”却仰头盯看着他,再就缓缓地靠进他怀里。贾璘听她说得认真,也就拥着她亲吻抚慰一番。

被他热情搅动了心思,金钏却能察觉到他有些心不在焉。早已渴求与他亲昵的她,此时勉强娇喘着劝说道:“大爷一路辛苦,现下又倍为忙碌,且饶了金钏。”

贾璘怜她关切,拥吻她之后也就松开了手。金钏果然有执着性子,随后挣出他的怀里与玉钏打水来给他盥洗。

也不在这里安睡,贾璘只回去自己屋中躺下。睡到半夜时分,他只觉得心绪不宁。屋内仍是暗黑,可他却仿佛能够看见自己的书信,正在飞快地接近,直至送达于相关人的手中。

妙玉捧信反复阅读之后,立刻焚香祝祷。袭人、可人、金钏、玉钏,乃至翠筠、沉香、红袖,再就是杜正、周水莲等人,也齐齐地拜礼遥祝安好。

再有就是几封书信传达扬州,一封放在了林如海、贾敏夫妇的面前;一封被甄玉莲紧紧地捏在手里;再有一封,被林黛玉痴痴地看着。

林如海夫妇虽然心疼贾璘远行,又还是多有凶险的边地。可他们知道贾璘哪怕是在年少的时候,即已有了效力家国、试图平定天下乱局的雄心。对此,夫妇两人阅读着他的来信,从其中体会着他的决心,也只有为他感慨几声。

这个年轻人自小孤苦不易,偏又与贾氏那些希图攀附宗族,借以持续过着好逸恶劳生活的子弟们不同。贾璘勤奋读书并终于中第,获得了世人艳羡的出身。再又秉持初衷,似乎从未动摇地向着那个目标前行。哪怕是有坎坷,这个年轻人也都能从容对待。

林如海待人宽厚,又是得到了贾璘的佐助,对他极为看好、看重;贾敏受他救治,原本就已有感激,乃至感恩之情。又见他对他们极为恭顺礼貌,夫妇两人若是要给他挑毛病也是不易。

但女儿林黛玉是否于未来真的嫁给贾璘,夫妇两个,尤其是贾敏还是有些犹豫。不是因为贾璘不够优秀,在某种意义来说,贾敏对贾璘都有崇拜的心思呢。

可她还是隐隐地觉得,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出身寻常环境、家资虽有他一直奋斗却仍是一般的贾璘,要想获得大富贵并不容易。当然林氏,乃至贾氏也可以帮助他。可他却又并不接受。

另外重要的就是贾氏掌权人贾母的心思。贾敏再是精明,却也不能公开与母亲作对。贾母的心思是攀住林如海,来使得贾氏富贵的根基更为稳定。因为林如海之妻,是贾母最为疼爱的小女儿贾敏。

所以贾母有意,让自己最喜爱的孙辈贾宝玉与林黛玉结合。这使得贾敏与丈夫林如海也要谨慎处理。这还不算,那边的王夫人却也时常看似轻描淡写,但却显得语重心长地催促贾敏,暗示她让最听她话的贾璘,尽早定下亲事。

至于是林黛玉或者是什么人,王夫人倒是并不在意。因为她暗想把贾宝玉和薛宝钗撮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转而攀上旧势力中的目前最为显贵的王子腾,形成纯粹王家夺占贾氏风头的局面——贾宝玉也是王氏子。

当然王子腾本人也有几个女儿,贾氏却并敢奢望攀附上。而贾宝玉本人对于王氏其实并不感兴趣,或者就是因为当初王子腾有掠夺贾氏人脉资源过于猛烈,甚至贪婪的原因。

但王夫人之所以这样着急,是因为她模糊地看出来,薛宝钗似乎也属意贾璘了。

总之,林如海还好,贾敏却要谨慎对待这些事。再就是林黛玉虽然还年幼,却也有其他官贵人家来试着提亲了。但总是林黛玉心意笃定坚决,林如海与贾敏又极为疼爱这个女儿,并不想令她伤心终生,更不想公开得罪贾璘。与他反目而落得背信弃义,甚至被恩的名声,林如海与贾敏肯定不愿。

这夫妇两人只当暂时无事,再给贾璘写去关怀与叮嘱的信件。m.

那边的甄玉莲拿着贾璘的信,先是开心地告诉母亲封氏“母亲尽管安心,您的女婿子一切安好”,再就回去自己屋内抹泪伤情。

把信纸捧在自己的怀里心口,她尝试用这样的方式,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郎君进行身与心的沟通。

信纸被她自己的体温焐热,她也就觉察到了来自他的温暖与关怀。又不能让泪水浸湿了书信,她只有闭目冥想两人的欢好。

或是与他在书房练字、弹琴,或是与他的床笫之欢。又何至于此?花前月下,窗边桌旁,乃至椅中案上,风荷居何处没有他们的柔情蜜意在?凡此种种,她用暗里的欢喜,来烘干眼里的泪水。

甄玉莲这里独自慨伤,相邻的小院内,明月照透同样亮着灯盏的窗棂。桌前的林黛玉若是真的想哭,恐怕都会让自己浮起来了。

她只能扬着头,通过眺望夜空星月,来传递与他的心思。自知年龄尚幼的她,心中却有着格外的坚持。那就是今生一定要嫁贾璘;而贾璘一定不会负她,必会以正妻之礼迎娶!因为他做了这样的承诺。

至于甄玉莲,甚至之前的袭人、可人,林黛玉再小也是懂得:她们即便与贾璘亲近,终究是侧室,甚至袭人等人还算不上。

只有正妻才是家中尊贵。贾璘再是怜爱甄玉莲,却从未有过这个意思。而甄玉莲也颇为识趣,从未提及过半个字。

似乎众人都懂得,贾璘未来作为大家长坐在正堂的时候,身边的正妻就是此时正遥望明月的林黛玉。

林黛玉爱哭,是因为她天性敏感而多情。可她却并不比寻常女孩子更为抑郁,甚至她的活泼玩笑也不少呢。更何况,目前的她虽然保持着灵秀的身姿,却已然摆脱了疾患的困扰。

未来,她自信会以欢快至极的心情与神态,长久而不再分离地伴在贾璘的身边。那是她应该得到的,也是她和贾璘安静地等待花开的最终、最美情景。

两人会再无避讳地说笑,再无避讳地相互打趣,再无避讳地相好相处。那样极美的情景,是她和他,或许从相识那一刻,就开始期待的。否则,还谈什么天意呢?!

收回目光,她郑重地拿起笔来,开始为贾璘写回信。这样的信件,难免会被父母检查,她定是不敢用什么明确含情的字词。一时踟躇,她的一滴清泪,滑落在了信纸上……。

贾璘此时或有感知,近畔的灯烛闪动了个小火花。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