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主传教士——龙华民

龙华民,号精华,明朝末年来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意大利西西里人,贵族家庭出身,在墨西拿的耶稣会初学院攻读,成绩十分优秀,从里斯本启程向东出发,抵达澳门,一开始在韶州传教,后来到北京,继利玛窦任在华耶稣会会长。在华传教58年,经常在山东济南一带活动,利玛窦认为中国的祀孔祭祖是优良习俗,允许教徒参与,而龙华民则把祀孔祭祖视为迷信,不准教徒参加,为此在传教士间和教徒间引起激烈的讨论。

龙华民,与其他18位传教士离开里斯本前往亚洲,所乘的船只到达印度海港城市果阿,在视察员范礼安的陪同下前往日本,到达澳门后计划被改变,龙华民被派往中国。这一决定也许与利玛窦准备首次进入北京的计划有关,利玛窦急需一个人镇守韶州的阵地。在华人信徒的陪同下,从澳门前往广州,到达韶州。

曾经创立韶关传教事业的利玛窦,已经北上江西南昌,于是耶稣会远东负责人范礼安就把龙华民派到韶关主持教务,在韶关及周围地区传教达十多年之久。利玛窦在回忆录中,用了两个整章的文字对龙华民在韶关的活动作了详细的记载,在韶州执行教务期间,仅有一名修士为其供应膳食,而他本人则在城乡之间往来奔波,行使宗徒职务,并在广大区域内散播信仰的种子。不但在普通平民中,也在文人学者中,归依者十分多,引起佛教和尚们的嫉视,而对他进行猛烈的攻击。

一名中国籍的耶稣会修士黄明沙,当时住在韶州的教堂,一个歹人向他敲诈财物没有得逞,就举报他为外国人的间谍。于是,官兵从教堂里拘捕了黄明沙等人,最终将他严刑拷打致死。作为韶州教会的负责人,龙华民也曾想方设法地营救黄明沙,但终告无效,连他本人也被诬告有通奸行为。最终,那个作伪证的人承认是收了诬告者的钱财,龙华民也被宣布无罪。龙华民乘机替被抓的郭居静神父进行辩解,这场灾难最终在身居北京的利玛窦,联络同情天主教的官员,出面斡旋下平息了。郭居静被证明是无辜的,告发黄明沙的歹人畏罪潜逃了,经办的官员也被撤了职,但是从那以后,韶州的传教事业再也没有真正地恢复起来。

龙华民神父被召赴北京,利玛窦逝世前,指定龙华民为自己的继承人,遗命龙神父为中国教区会长,负责耶稣会在中国的传教事务。龙华民一直担任着这个职务,随后成为在北京的耶稣会士负责人,其就任后着手之第一件事,乃为洗礼经文译成中文,沿用至今。当时,龙华民在韶州正为那场所谓“通奸”的官司纠缠,而无法脱身,利玛窦临终时,龙华民还没有赶到北京。利玛窦给龙华民写了一封信,交待了关于教会的事务。信的抬头写的是“中国传教团监督龙华民”,署名为“前监督利玛窦”,利玛窦去世后,他的耶稣会同伴庞迪我和中国朋友为他向皇帝上疏,为他争取到了位于城西二里的“滕公栅栏”作为墓地。完整内容

利玛窦的灵枢从宣武门教堂移至“滕公栅栏”,此时作为耶稣会中国教区新任负责人的龙华民神父,才有机会赶到北京,并且在他的指导下设计出中国第一座基督教的墓地,由龙华民主持了利玛窦的葬礼。作为利玛窦的接班人,龙华民对他的前辈是十分敬重的,对利氏的辞世,他说,这“使我们成了孤儿”,“他的权威和声望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就是遮风挡雨之所,我们希望他在天堂里还能给我们更多的帮助”。

龙华民神父委派金尼阁赴欧洲,除了为耶稣会的图书馆募捐书籍外,金尼阁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争取在一系列的问题上,在罗马方面求得最终的回答,其中包括中国教区的独立问题以及配备相应的人员与资金。

南京教难爆发时,龙神父正在各省教区巡视,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回北京设法缓解。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孙元化等著名人士,出于正义与奉教热忱,都站出来奋力保教,但未能阻止教难继续发展。最终,导致神父们从南京、北京及整个中国,在朝廷命令下被驱逐出境,仅少数几人避居各地朋友家中而获免。

万历帝驾崩,天启即位,天启帝接受朝中诸奉教官员的奏请,召回被驱逐的传教士,旨在利用西洋人以新法练兵抵御满洲人的入侵。于是龙华民与阳玛诺两神父,一同进入北京,去兵部报到。等到稍微稳定下来,因为声称对练兵一事不感兴趣,所以重归教区从事传教工作,并照常接待朝中官员及学者们的访问。从那以后,龙神父不再远离北京,一面在城中培育日渐增多的新教友,一面在4至10日路程范围内的地区开辟新教区。此时龙华民神父的年事虽高,但是他在传教的热心和虔诚上,丝毫未见衰退。

龙华民在山东建立了传教基地,此后每年去山东一次,由于后来需要在北京协助汤若望的工作,山东的传教工作基本上由李方西承担。后者离开山东后,此地的事务便交给了方济会的传教士利安当,他曾去山东济南府听受徐光启孙儿们的告解神工。在他接见的官员中,有异教徒数人改宗而入圣教,人们注意到他得到天主的特恩,既善于与学者们交往,又善于使他们归依而奉教。山东地方生活很辛苦,神父的粮食只是粟米与草根,而且都是未经煮熟的,也没有盐、油、调味品。尽管年事已高,而且这类食物全无营养,他仍然严守斋期,没有半句怨言。虽然他严于律己,但对别人总是和蔼可亲,深受教友们的欢迎。

龙华民从北京去青州途中,遇盗贼抢劫,身边的财产全部丧失,但这一不幸却给他带来了另外一个机遇。青州府中有一宗室王族,久闻龙华民神父之名,于是便邀请龙华民神父到他家住宿,神父碍于礼貌,就答应了他。这位宗王深通文学,曾与神父论及圣教教义,深表钦佩,但他以前曾受过***教教义的影响,在未彻底消除疑问之前,内心还是对天主教存有疑惑。他邀请龙华民神父与***教中精通可兰经的博学者数人,在他的官府中进行了一次辩学论道,最终***教的学者们理屈词穷。在这之后这位宗王,受洗入教,洗名保禄,全家均随之受洗归依。这件事的影响十分广泛,山东青州、济南及其他城中的官员多人亦也入教。山东省内有一著名学者,闻其事,曾至宗王府中寻访龙神父,闻道后,亦豁然开朗而接受真理,洗名纳泽尔。

龙华民于95岁时,不慎跌伤,自知不起,请人代诵《耶稣受难始末》,并且含泪高声说:“得闻耶稣死难事而离世,实我之大幸也!”辞世,整个教区沉浸在悲痛之中。顺治帝在龙华民生前曾命人绘制神父的画像,在神父去世后,赐葬银三百两,并派遣官员祭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