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新王朝民变蜂起 王巨君招抚流民

转瞬之间,就到了地皇二年(公元21年)的秋季。新王朝的人祸依然不断,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天灾更是不断降临。

函谷关以东地区,秋雨绵绵不断,朔风南下,寒冷气候突然加剧。

北方郡县,突然遭遇了数场严重的寒冻。严霜伤害豆类等庄稼,庄稼绝收,赤地千里,再次发生了一场场大饥馑。

而新王朝的各级官吏,为了保住他们自己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却依然拼命地谄媚当权者,一边高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口号,一边不顾百姓死活地肆意搜刮和盘剥百姓,百姓民不聊生。

那时,就是那些暂时还没有加入盗贼阵营的无辜善良百姓,也变得更加不安忧虑,惶惶不可终日。

庶民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反叛的怒火燃烧大地。人们最终不得不铤而走险,奋起抗暴,以求苟延残喘而已。

虽然此时,王莽的新王朝已经下令,减轻了私自铸钱的处罚,但为了维持一家人生计,铤而走险,违法乱纪,私自铸币的人,反而是越来越多了。

加上邻居四舍跟知情不报者的连坐,男子被没入官府当奴隶,女子被收作官府的做奴婢的,人数往往以数十万计。

各郡各封国官府,把犯法或者知情不报、连坐的男子装入囚车,用铁锁链套住妇女们的脖子,让妇女们跟随步行,一道押送到铸钱的钟官(首都铸币厂)监狱,进行关押。

到达钟官监狱以后,官吏们就下令,强行拆散违法者的夫妻,强迫他们另行改配。

结果,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家庭,是比比皆是。人们的怨怒到了极点。

此时,仅仅因为愁苦、怨怒、反抗而死的人,就占到了犯法者的十分之六七。

那些侥幸逃脱法律制裁的人,只得带领自己的亲朋好友,亲戚邻居,投靠流民集团,苟延活命。

流民集团的人马更多,势力也越发强盛。

眼见四方流民蜂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新王朝的统治基础,新王朝君臣,越发着急焦虑起来。

于是,王莽加紧下令,采取更加残酷的株连剿灭政策,对反叛者予以彻底的消灭。

新王朝全国的官吏人民都清楚,新王朝民变迭起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新王朝荒唐的复古改制政策、苛酷的法令对平民百姓的残害,大小官吏对百姓无休止的掠夺、压榨和苛酷的统治。

而以王莽为首的新王朝君臣,却假装糊涂,似乎根本就不愿意去弄明白,造成民变迭起的深层次原因。

所以,当赤眉、绿林等各地流民蜂起,反叛如火如荼的时候,王莽君臣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惊慌失措地下令,立即派遣貌似强大的军队,去攻击和扑灭流民军队的反叛。

然而最终,一切的白色恐怖,都已经无济于事。

上谷郡人储夏,见新王朝各地盗匪成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危害了百姓的生计生存。

储夏就主动上书朝廷,向王莽毛遂自荐,请求前去劝说上谷郡流民军首领瓜田仪等首脑人物,放弃反抗行动,接受新王朝的招降。

流民军首领瓜田仪等人,出生下层,占山为王,完全是被生活所迫,早就已经厌倦了违法乱纪,打家劫舍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遂向储夏允诺说道:

“储大人:

我们沦为盗贼,也是迫不得已。谁愿意背上奸人匪徒的恶名,受人唾骂呢?既然朝廷承诺既往不咎,我们愿意放弃反抗,归降新王朝,接受新王朝的安排。”

瓜田仪等首领,接受储夏劝说后,瓜田仪就准备出发,向官府归降。

然而,流民首领们对归降新王朝的意见并不一致。最终,流民军内部起了内讧,瓜田仪被自己的部属将领杀害了。王莽收服瓜田仪归降的计划彻底落空。

此时,王莽已经知道一味无力镇压不行,意识到了招抚行动的重要性。

听到储夏的招降瓜田仪归降的行动最终落空,王莽非常失望。

为了瓦解流民集团,王莽就下令上谷郡官府,要来瓜田仪的尸体,进行了十分隆重的安葬。

新王朝下令上谷郡地方官府,给瓜田仪修建了坟墓和祠庙,四时祭祀,并赐瓜田仪谥号为“瓜宁殇男”。

王莽一心希望,能够用这样安抚的办法,招来其余反叛的人员归降,以安抚反叛者。

然而,流民首领们已经看清了王莽君臣的真实嘴脸。他们心里都十分清楚,即使归降新王朝,也无法维生活命,最终也是死路一条。

所以,各地流民、灾民,继续开展抗暴行动。他们抢夺官府、城邑、乡村的粮食和财物,以维持部众的生存。

各大家族,乡镇村邑,纷纷集寨自保,共同抵御盗贼的抢掠,保全自己和家族老小的性命。

流民、灾民的反叛行动如火如荼,无法扑灭。新王朝君臣,只有借希望于大赦令,缓和矛盾。

地皇二年(公元21年)闰八月二十七日,王莽再次下旨,宣布大赦令,大赦天下。

新王朝君臣一心希望,通过这次大赦,赦免那些反叛者,稍稍缓和一些天下的危机。

当初,魏成大尹李焉、王况编造的符命图谶里面信誓旦旦地宣扬道,荆、楚地区,会重新兴起,汉室当兴,最终李姓会成为刘氏的辅佐,成为中兴之臣。

天下官吏百姓,都非常信服符命图谶里面的话语,纷纷传诵。

眼见官吏百姓相信符命图谶宣传的话语,人心思汉,对新王朝离心离德,王莽心里非常担心,日夜忧虑官吏百姓会背弃新王朝。

于是,王莽想尽千方百计,欲要运用厌(ya)胜之术,抵消符命图谶的宣传,解除符命图谶对官吏百姓的影响。

所谓“厌胜”之术,就是用迷信的方法镇压的法术,是古代的一种巫术。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

人们平常生活中也能时常能见到一些厌胜物,像雕刻的桃版、桃人、玉八卦牌、玉兽牌,刀剑,门神等等。

常见而且多的,是厌胜钱,它是铸成钱币模样的吉利品或辟邪品。

这种厌胜钱,正面一般铸有文字“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出入大吉”、“宜室宜家”等吉祥的语句,背面有星斗、双鱼、龟蛇、龙凤等吉祥图案,供人们佩戴赏玩,祛邪避鬼。一般人没几个懂这种厌胜钱的,人们一律将其称为“花钱”。

古时候的建筑工人,对屋主不满或者受人指使,在建造和装修房子的过程中,通过在房屋的梁、柱、槛、壁等不易察觉的暗处,故意置放木偶、符咒、鬼物等诅咒物,在某些通风的地方打孔,或者在涉及房屋安全的地方做一些手脚,导致后来的居住者生病、发疯,屋毁人亡、家庭败落的一种十分卑劣的手段。

王莽对厌胜之术十分痴迷,一边大施厌胜之术,一边授任侍中、掌牧大夫李琴,担任大将军、扬州牧,赐李琴名字叫李圣,让李圣统率官军主力,去进击荆、楚地区的流民,镇压反侧。

然而,新王朝官吏百姓,心里都十分清楚运用厌胜之术这种卑劣手段无济于事,私下议论道:

“新帝君臣,运用厌胜之术,去镇压反侧的举措,卑鄙无耻,纯属自欺欺人啊!

那些高高在上的家伙,并没有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民变迭起的方法,怎么可能征服流民的心,达到安抚百姓,稳定地方的目的呢?”

新王朝官吏百姓对新王朝的举措更加绝望。

此时,新王朝全国各地,已经是危机重重,烽火四起,四海沸腾。

但大新皇帝王莽,却故作镇定,依然表现出一副洞若观火,胸有成竹的姿态。

王莽为首的新王朝君臣,依然仗恃新王朝国力、军力的强大,认为各地民变不过是疥癣之疾,并没有将天下灾民流民反叛四起的危险,看在眼里。

王莽呢,谎言说多、听多了,也认为是真的了,依然十分坦然地接受大臣的阿谀逢迎、歌功颂德,一心享受被人歌颂赞美的无上尊荣。

于是,朝廷的王公大臣们津津乐道的,就是吹嘘新王朝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盛世,以邀取功名富贵。

上行下效,郎官阳成修等下级官吏,也很快揣摩到了升官发财的玄机,找到了升官进爵的终南捷径。

于是,阳成修揣摩王莽之意,开始从圣贤典籍里寻找根据,向王莽进献图谶符命。

阳成修在给皇帝的上书中,建议王莽说道:

“陛下啊:

臣听说,当初,圣朝的皇初祖轩辕黄帝,就是因为选立了一百二十个女子,作为黄帝的嫔妃,才子孙繁衍,家族繁盛,最终修成了神仙,创立了亘古未见的伟业的。”

郎官阳成修的这个建议,希望王莽仿效先祖轩辕黄帝,在全国选妃,广立妃嫔,并在其中选拔一位贤德的妃嫔,担任皇后,做人民之母,以便延续新室,稳定社稷。

见到郎官阳成修的这个建议,王莽乐不可支,当着大司空王邑,赞扬郎官阳成修道:

“大司空大人:

郎官阳大人,深刻了解维护新室的重要意义,是帮助朕建立千秋伟业的大功臣啊!

只有子孙繁衍,家族繁盛,绵绵不绝,新室才能够后继有人,开创我大新王朝的万世伟业。”

王莽大喜,立即下旨实施郎官阳成修的这个建议,派遣中散大夫和谒者各四十五人,代表皇帝,巡视全国,广泛选取被邻里所推崇称赞的贵族、豪族、大姓人家的美貌淑女,送上名册,登记造册,以备皇帝的选用。

一直等到选妃这件事情,布置妥当完善以后,王莽才下旨,召集三公四辅等朝中重臣,协商如何处理民变的问题。

一想起各地反叛不断的局势,王莽心内就忐忑不宁,恐惧不安。

第二天上朝,王莽依然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抢先对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大司马董忠等亲近的三公大臣说道:

“诸君:

朕以为,如今民变蜂起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人心思汉,是官吏百姓,对汉朝廷的念念不忘,一心痴迷而造成的。

朕一定要努力改变这种局面,让官吏百姓不再执迷不悟,与汉室心心相印。”

王莽首先对群臣表态说道。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大司马董忠等亲近的三公大臣颔首称是。

见群臣默认,王莽兴致愈高,继续侃侃而谈,对三公大臣说道:

“有一天晚上,朕正在王路堂休息。突然,朕梦见长乐宫前面站立的五个铜人,就像真人一样,突然走动了起来。朕大吃一惊,突然警醒。

噩梦醒来,朕的内心里,一直极度厌恶这件事。

朕只要一回忆起,铜人身上刻着的‘皇帝刚刚统一全国’那几个字,想到全国盗贼猖獗、四海动荡的局面,朕的心里就更加不安了。

所以今天,朕刚一醒来,就非常着急地下旨,召集诸君,研讨平叛事宜。”

王莽忧心忡忡,对诸大臣说道。

见皇帝忧心忡忡,大司空王邑急忙安慰道:

“陛下放心!陛下梦见‘皇帝刚刚统一全国’那几个字,已经预示着盗贼很快就会被平定。

臣以为,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派尚方工人,去凿掉未央宫前面的铜人胸前的所有文字,以回应陛下的梦境,呼应盗贼被灭的预示。”

大司空王邑揣摩王莽的心理,建议王莽道。

果然,王莽听了,转忧为喜道:

“大司空深得朕心。未央宫前面的铜人,受了汉室的恩惠,充当汉室的鬼祟,朕很不满意。司空大人,麻烦你立即派人前去,加以实施。

诸君,这件事情就这样处理。下面,我们继续讨论平叛的方略。”

王莽心情稍稍好转,与大司空王邑等三公大臣,讨论起平定盗贼的战略。

然而,王莽的心病,并没有祛除。

不久,王莽再次做梦,梦见他自己,走进了高帝皇帝刘邦的祭庙祭祀,见到了汉高帝刘邦栩栩如生的样子。

王莽一梦醒来,对拜祭汉高祖刘邦祭庙里的神灵之事,深为厌恶。

第二天一上朝,王莽与大司空王邑等三公大臣讨论噩梦的吉凶以后,更加不安。

王莽于是下旨,派遣虎贲武士,前去汉高祖刘邦祭庙,驱除神庙里的邪神,以消除汉高帝刘邦的神灵,对刘氏家族的庇护。

虎贲武士王松等,接到皇帝的旨意以后,立即前往汉高帝刘邦的祭庙,去举行驱赶邪神鬼祟的仪式。

虎贲武士王松等,用自己携带的剑戟、大斧等武器,四面掷击,用大斧砍坏了汉高祖刘邦祭庙的门窗,用能够压邪的桃木汤,去浇洒四面的墙壁,再用肮脏的涂满红色泥土的鞭子,去抽打四面墙壁,试图惊扰走汉高祖刘邦祭庙里里面,保佑汉室的神灵。

王莽还下旨,命令轻车校尉王涉,率军住在汉高祖刘邦祭庙里面,以镇压神庙里的鬼祟邪神。

然而,王莽的厌胜之术,徒劳无益,最终不过是自我安慰而已。而饥民、流民的叛乱,一刻也没有停息,反而有星火燎原之势。

地皇二年(公元21年)年末,南方、北方饥民、流民叛乱的噩耗,再次传到京师常安。

南方,南郡人秦丰等饥民、流民首领,聚集饥民、流民将近一万人,举旗造反,占山为王,对抗新王朝。

北方,平原郡女子迟昭平等饥民首领,也聚集了饥民灾民几千人,在黄河之畔的险要地区,安营扎寨,与官府对抗,以求自保。

全国反叛的规模,更加宏大,地方郡县官军穷于应付,已经难以剿灭。

王莽忧虑万分,不断召集文武大臣,探讨捉拿盗贼,平定反叛的方略对策。

然而,新王朝君臣,既然不愿意面对造成反叛的根本原因,也就无计可施,找不到应有的对策了。

新王朝的平叛局势,急转直下,更加危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