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汉成帝后继无人 皇太后狐疑立君

汉成帝刘骜生前,一直都非常注重皇帝的仪容仪表和尊荣。刘骜酷爱装束打扮,极度善于修饰自己。

皇帝车驾出行之时,刘骜登上御驾以后,总是端正地站立,不左顾右盼,随意向四处扫视,仪容十分端正庄严。

在朝堂大臣们的面前讲话,发布圣旨,刘骜也不缓不急,不指指划划,但却很有君王的威严和气势。

临朝之时,刘骜的仪态深沉、平静,象天神一样威严,群臣不敢仰视,都纷纷称颂他是具有肃穆庄严之容的圣明天子。

青少年之时,刘骜也十分喜欢博览群书。他融贯古今,办事利落干净,不拖泥带水,深得祖父刘询(宣帝刘病已)的喜爱。

刘骜即位初期,他对臣下直率的言辞和建议,也都还能够宽容地接受;公卿的奏议中,有可称道的内容,他也能够及时地予以赞赏,加以奖励。

那时正逢承平之世,朝廷上下,是一片和谐,君臣其乐融融,政事顺利。

然而,进入中年以后,刘骜开始骄奢淫逸,逐渐耽于酒色玩乐。

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终于秽乱于内宫,外戚王家等擅权于朝廷,回想起往事,无不令大汉贤士扼腕叹息!

大汉朝廷的贤良士大夫等心知肚明,王氏家族等外戚的独揽朝纲,作威作福,实际上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几代君王纵容宠爱的必然结果。

尤其是元帝刘奭、成帝刘骜父子,更是难辞其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建始元年开始,王氏家族就已经逐步开始执掌汉朝廷的大权了。

到了现今,王氏家族等外戚更是根深叶茂,枝叶繁盛,掌握大汉朝廷的大权和命运,已经长达四十年之久。

加之后来,成帝刘骜死后,随之即位的哀帝、平帝又都很短命。

于是,皇太后(王政君)为了掌控朝政,不得不再次依靠自己的王氏家族等外戚的力量,来维持大汉朝廷的统治,帮助大汉朝廷度过重重危机。

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儿王莽等王家兄弟子侄,也应运而生,掌握大汉朝廷的大权,并最终篡夺了刘氏的皇位,此是后话不提。

却说刘骜驾崩的当天,御史大夫孔光,就在大行皇帝刘骜的灵柩前,拜受了丞相、博山侯的印信和绶带,正式接任大司徒一职,辅佐朝政。

大司徒就是负责朝廷政事的宰相。

富平侯张放,一向深得成帝刘骜的宠爱信任。听到成帝刘骜驾崩的消息以后,富平侯张放对成帝刘骜追思仰慕,哀哀哭泣,最终悲痛而死,也算尽了一份挚友的情谊。

面对儿子刘骜突然离世,没有子嗣留下,大汉朝廷没有君王,日渐困窘衰败的惨景,皇太后(王政君)悲伤忧虑成疾,一连病了好些日子。

病好以后,皇太后与侄子大司马王莽一道,剖析朝廷新近发生的这些灾难,一致认为,都是大汉君臣,对天地、祖先神灵的不敬所造成的。

于是,皇太后王政君下诏,恢复在长安南北郊,祭祀天地的大典,以求上天护佑大汉王朝。

接着,一个更加紧迫的问题,就摆在了皇太后王政君与大司马王莽的面前,那就是由哪个宗室子弟即位,成为成帝刘骜的嗣子,继承皇位。

其实,汉成帝刘骜以及皇太后王政君,预先已经对大汉皇储君有了一些安排。

当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时,刘骜见自己即位多年,已经人到中年,却一直没有诞生子嗣,来承继皇家大业,时常忧心忡忡。

越到年老,刘骜越发为帝国继承人的问题,感到忧虑、担心和悔恨。

无可奈何之下,刘骜乃与大臣外戚秘密商议,打算从皇室旁系子孙中,选拔一个子弟,入籍大宗,立为太子,确定为皇帝的继承人。

当时的诸侯王中,只有刘骜同父异母弟中山王刘兴,刘骜的侄子定陶王刘欣这叔侄两人,跟成帝刘骜的血缘关系,最为亲近。

中山王刘兴,是成帝刘骜在世的最小的弟弟,定陶王刘欣,是成帝刘骜的侄儿,刘骜的大弟弟定陶王刘康之子。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二月,刘骜的小弟弟中山王刘兴,和侄子定陶王刘欣,叔侄两人一道奉诏,前往京师长安,去朝见汉成帝刘骜和太后王政君。

中山王刘兴,老实木讷,没有心机,只由国傅一人,陪同中山王进京朝见汉成帝和太后。

而定陶王刘欣,在祖母定陶王太后傅氏的教诲引领下,携带定陶国里搜刮的大量金银珠宝,山珍海味,珍稀土特产,带领定陶藩国的国傅、国相、中尉等大批随从,前往京师长安,去朝拜皇帝和太后。

刘骜见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叔侄二人奉旨进京,继承人问题有了些须着落,心里稍稍有些安慰。

于是,刘骜专门举行宴会,宴请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叔侄二人,暗自考察,谁是最佳的继任人选。

宴会上,刘骜谈笑风生,与弟弟中山王刘兴和侄子定陶王刘欣,聊得十分尽兴。

君臣饮酒欢宴之间,刘骜突然微笑着,询问定陶王刘欣说道:

“欣儿啊,朕此次召你进京,并没有下旨,让你携带随从。你为什么要兴师动众,带上这样多的大夫级随从呢?朕心里十分不解。

欣儿啊,对此,你可有什么说法呢?”

定陶王刘欣,虽然年纪轻轻,却十分机灵。他似乎早就胸有成竹了,就不慌不忙地回答刘骜说:

“启禀陛下:

大汉朝廷的法令明确规定,诸侯王去朝见天子之时,可以由王国中官秩在二千石的官员,一道陪同上京。

国傅、国相、中尉,都是臣的王国中二千石的官员,没有亲疏高低之分。

因此,臣让他们全都进京,来一睹天颜,瞻仰陛下的风采,聆听陛下的教诲。”

刘骜听了定陶王刘欣得体善辩的语言,欣然大喜,哈哈大笑道:

“哈!哈!哈!哈!欣儿啊,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就能够深刻领会朝廷法令的精髓,朕十分欣慰。

欣儿啊,朕听说你在封国饱读诗书,喜欢钻研学问,你就给朕背诵讲解一下《诗经-关雎》吧!”

“谨遵陛下旨意!”刘欣接旨以后,就滔滔不绝地背诵了起来,而且还能恰如其分地讲解自己所领会的《诗经-关雎》诗句的意思。

刘骜留意在心,更加喜悦,当场赞扬道:

“欣儿后生可畏,少年老成,朕非常欣赏。”

叔侄俩聊完,刘骜转过身去,就同样的问题,去询问小弟弟中山王刘兴道:

“大王啊,你只由师傅一人,陪同进京,前来朝拜皇帝,可有什么法令根据没有啊?

刘兴一时语塞,不能回答刘骜的提问,只好蠕蠕地回答刘骜道:

“启禀皇帝陛下,两位陛下下旨,诏臣一人进京,臣不敢违背圣上旨意和法令规矩,只由师傅一人,陪同进京。”

刘骜听了,心里很不满意:

“好你个兴儿,只知道吃喝玩乐,走马斗鸡,为什么不跟着师傅大贤,多读一点书籍呢?

小弟啊,既然你是欣儿的叔父,就该有一点长辈的样子。你就给朕背诵背诵《尚书-康诰》里的那些句段吧!”

中山王刘兴,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有能够完整流利地背下去。

刘骜见中山王刘兴读书不用功,不喜欢钻研学问,更加不高兴了:

“小弟啊,你在封国里尽干些什么事情呢?难道你真是一个酒囊饭袋,喜欢吃喝玩乐,一本圣贤书都不愿意认真读一读吗?”

刘骜责备中山王刘兴道。

中山王刘兴听后,羞愧不已,只有闷头大喝,掩饰自己的窘境。

见了小弟中山王刘兴的表现,刘骜觉得十分扫兴,心里越发不乐了,就传旨道:

“快,撤下酒水,摆上膳食。”

刘骜传旨赐饮食,让弟弟中山王刘兴,侄子定陶王刘欣两人,同自己一道,共餐进膳。

刘骜自己,手脚麻利,吃得也不多,很快就用完御膳,开始休息了。

而定陶王刘欣,见皇帝用完御膳,也停下不食,恭恭敬敬地向成帝刘骜行礼,感谢皇帝赐食。

只有中山王刘兴,贪恋皇宫难得的美味佳肴,依旧无动于衷,却还在那里独自慢条斯理,狼吞虎咽地享用美食,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一直等到吃到酒足饭饱,中山王刘兴用袖子擦干净嘴上的油渍,这才罢休。

汉成帝刘骜一向欣赏优雅的言行举止,一见中山王刘兴用袖子擦嘴的举动,眼神中闪过一丝厌恶的神色,心情更加不快。

中山王刘兴粗心大意,却没有注意到皇帝不悦的神色,他慢条斯理地吃完,向刘骜行礼道谢以后,就起身与定陶王刘欣一道,出宫去了。

中山王刘兴走下自己的座位,连自己的袜带,已经完全松开了,却都还无知无觉,茫然不知。

刘骜看在眼里,没有着声,对弟弟中山王刘兴的种种表现越发失望:

“哎呀,兴弟太令人失望了。如此看来,小弟果然是人们传言中的酒囊饭袋,没有才干能力啊!

朕怎么能够把祖宗传下的千秋大业,托付给这样一个颟顸无能的人呢?

只有欣儿聪明贤能,甚肖朕躬。朕心里有数了。”

于是,刘骜屡次在母后王政君和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们面前,称赞侄儿定陶王刘欣的才干和聪明。

见刘骜如此表现,皇亲国戚们立即心领神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