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问就是灵感(求追读)

远处,古城楼附近已经暂时被清空。

身着古式铠甲的于倩倩正站在城楼上,朝着面前墙头挂着的摄影机,不听的吼叫着些什么。

而李长信两人则跟着导演组在附近的棚区,远远张望着。

“这么远……这也看不清啊。”

邵云海试图用手指撑开眼皮,拓展自己的视野。

但这种幼稚的行为,很快便遭到李长信的嘲笑,“海哥,你要是闲着没事,就在旁边坐着。”

“那行,你有事叫我。”

邵云海就像是早就陪得有些不耐烦了,听他这么一说,立刻就转身回棚区里坐下。

李长信摇摇头,没有再说话,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到了远处拍摄的镜头区,“这里应该是第三幕……第二个镜头,台词应该是阿窦即将赴死的场景。”

他自言自语的喃喃着。

原本陪着他们的张副导,当然不可能一直跟着。

他只是简单的带他们熟悉了一下环境,就离开了,毕竟还有其他的工作。

不过还是有一个工作人员一路跟着他们的,不过他没有插话。

“我可是……要做大将军的人!”

“我要守住的不是一座军事要塞,而是万户安居,生生不息的朔州城。”

“百姓安康,不受战火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才是我心中坚守的那个道。”

“我决定了,明天开城献降……代价?哈……代价就是要带上我这颗头颅。”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我已失家,不愿再失大唐。”

“朔州轻车都尉李十四,代全城军民开城献降,朔州刺史公孙恒已领罪自戕,愿罪己之身,息特勤千钧之怒。”

“值得吗?”

……

简单由几张a4纸编写起来的剧本,一句句台词映入李长信的眼中。

这是剧组这段时间正在拍摄的镜头,如张副导介绍的那般,朔州城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剧情点。

不过很遗憾,他没有能全程参与进拍摄。

下午自己刚来,这段剧情的拍摄就已经快要落幕了。

“只从台词来看,还真是难以感受到其中的情绪。”

李长信盯着手里的剧本,望着城墙上的于倩倩模拟了很久,但始终没有能找到那种情绪被渲染的感觉。

剧本不似小说,没有详细的细节描绘。

没有大雪纷飞的街头,

两人挽着手,

一人傻笑望着前方引路,一人羞涩低头只管着被拉着走……

而仅仅只是类似于,

长歌说:

阿诗勒隼说:

……

之类很简单的内容。

一个对话的场景、一个人物的常用动作、一个人物的心理神态,许许多多的的内容都需要现场由编剧、导演通过说戏的方式,将他们脑海中大致的画面、人物诉说给演员。

而演员再通过自己的演绎经验,想办法按照他们脑海中模糊的形象,展现出来。

这个过程对于李长信来说,是非常新奇的。

上学时,他也是一个很喜欢追剧的追剧人。

不管是电视剧、电影亦或者是话剧,

不管是神话、古装、爱情、职场亦或者是恐怖、惊悚,

只要是一部好的作品,他都会去追,去了解,去讨论。

但现如今,李长信实际接触片场所看到的内容,与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内容差别是很大的。

就比如说以往自己看到的,许多看起来甜蜜蜜,好像尺度很大的画面,

其实呢,拍摄的时候一大堆人在旁边围观,

甚至很可能男女主都没有搭戏,就只是男方自己一个人对着一台冰冷冷的摄像头讲着情话,又或者是女方一个人对着镜头抛媚眼。

在这种情况下,李长信真的很佩服他们还能含情脉脉得起来。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演员都是疯子。

对,只有让自己成为了疯子,才能成为最好的演员。

“其实我感觉……一个好的演员,好像完全可以自己当导演、自己当编剧。”

李长信放弃了观摩,回到棚区内,看着坐在椅子上玩手机的邵云海,“感觉他们有些流程执行起来,比导演还熟悉。”

别的剧组,他没有参观过。

但长歌剧组的演员都是老手,算是有很多片场经验的,他们会在演绎的过程中找出导演和编剧的漏洞,要求停下拍摄,重新挑选道具、服装,重新编写台词……

演员和导演、编剧之间的关系,

就像是作曲家、作词人、歌手的关系一般,需要互相协商才能拍出合适的内容。

这样考虑的话,演员也完全可以担任编剧、导演之类的工作。

“怎么说呢,万变不离其宗吧。”

邵云海点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一个真正能拍出作品的导演,他们如果愿意演戏的话,其实戏剧张力上是绝对不会弱于大多数演员的。”

“以前周总就做过一部戏的副导演,拍得很流畅,就是在资金不够,所以宣传力度上不行。”

“这一行其实有很多职业是有共通性的,有很多演员有了名气、资金以后都会尝试自己做导演、制作人进行拍摄。”

“我记得……演员好像是有什么方法派、体验派?”

李长信又问道,脑海中隐隐约约已经结合实际的剧本台词和现场得到的情节内容,挑选好了一首歌。

“确实是有这么些说法,怎么?真的对演员感兴趣起来了?”邵云海的表情有些微妙,把手里的手机放下了,“你要是想做演员的话,可得趁早跟我说说。”

“这方面虽然看着容易,但实际演绎起来并非是轻松的,你需要进行一些课程的培训。”

李长信赶紧摆摆手,“不不不……我还没有这个打算。”

“我只是脑海里有了一些关于插曲的想法,所以随口一问。”

邵云海有些意外,“有想法了?这么快?”

“你们歌手创作歌曲,不是一般最少都得三个月吗?”

“先谱曲一个月,再填词一个月,最后演唱找感觉再来一个月,一共三个月不是吗?”

“哪有什么固定流程,看灵感吧。”

李长信轻咳了一声,挠挠头,“我打算看一些拍摄的样片,海哥,能不能帮我争取一下。”

“我脑海中对于这首歌已经大概有一个雏形了,但是想要赋予情感,我感觉我得先看看实际拍摄出来的内容。”

自己哪有什么创作,都是直接从脑海里把那首歌复刻出来而已。

复刻需要多久?反正李长信肯定是不用三个月的,他唯一可能需要的就是最后一个阶段。

那就是找感觉。

至于解释这件事情,哪还能怎么办呢?只能归结于灵感了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