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不是邂逅

天香楼在姑苏享有的可不是一般的盛名,有人甚至将它与金陵的天风阁相提并论,只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并贵!

天香楼的红叶醪与清霜紫蟹乃是双绝,且是绝配!

红叶醪来自绍兴的丹霞坊,这酒不知是如何做成的,据说喝它也要用夜光杯,因为它不是寻常那种黄澄澄的颜色,而是一种似是金秋霜后枫叶一般的红,所以叫做红叶醪。

当将它倒在夜光杯中时,甚至会稍微地有点葡萄酒的效果,如果以羊脂白玉杯来盛的话,更是红如烈焰,白似清霜,那种惊艳,绝对地让人心荡魂销。

可惜这酒在姑苏只供给天香楼一家,所以,只此一家,别无他号。

据说原因是这种酒的产量非常低,丹霞坊就是开足马力,

一年也就只能生产三个月,因为它的酿造时间是有讲究的,过程也非常的漫长。

一般在农历七月的时候便要开始制药,九月份的时候要制麦曲,进入十月还要制酒酿,到了立冬的时候才是真正开始酿酒的时候,投料发酵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从立冬到次年春天,一整个冬天都是黄酒发酵的季节,这长达九十天的发酵期就被称为“冬酿”。

其他春天、夏天、秋天三个季节虽然也都可以酿酒,但除了冬天酿的酒,其他时间酿出来的味道都不正宗。

丹霞坊酿造出来的酒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而冬天则是一年里水质最好的季节。

绍兴的冬天气温低较周边地方要低,尤其在冬天,各类杂菌也比较少,所以水质很好,有利于发酵和保持口味的纯正、稳定。

再加上他们特殊的配料、不同寻常的配方,多方结合,更重要的是最后一步,就是还须将它放在深山的山洞之中放置三十年,这才能使它的颜色变得象枫叶一般地红,这般才能酿出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红叶醪。

所以,这里的红叶醪需要十两银子一坛!

那清霜紫蟹也不是来自阳澄湖,而是吴江梨里的紫菱荡。

这个地方不大,只是一片芦荻芊芊的河湾。此处的淤泥呈一种黑紫的颜色,非常适合苇、菱、藻等水生植物的生长,同时也很适合小螺、河蚌等贝类的生长繁殖,这些动植物为蟹类的生长提供了大量充足的食物,所以每到秋季,这里的螃蟹都是黄多肉满,个个肥硕。

所以,只要你来吃过一次,保管你会吮指回味。况且,持螯赏菊,亦是俗中雅事也,但岂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这片紫菱荡乃是天香楼老板杜瘸子的私人产业,这里出产的螃蟹只供自家使用,别人出的钱再多,他也不会卖一只,想吃就到天香楼去!

这两种东西任一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更何况这两种东西天香楼都有呢!

沈霞裳此时正站在天香楼窗前,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正是烟波浩渺的五湖湖水,就见那湖边高柳长堤,楼船鳞集,游人如织,不知有多少人至此正欲买舫入湖。

倚窗西望,沙明水际,正有数百野鸭出没波心,鸥鹭翔集天水之间,一派景色幽绝。

现在,一坛红叶醪已经放到了桌子上,沈霞裳此时仿佛已经能够闻到螃蟹煮熟之后散发出来的香味。

据说天香楼掌厨大师父爷爷的舅公原是朝庭的大内御厨,掌握不少秘制的厨艺。

所以这位大师父可是杜瘸子花重金,大价钱聘来的。

这螃蟹的蒸煮虽在平常人看来极简单,但就是这看似极简单的技术也尽显其专业技术。

本就具备得天独厚条件的清霜紫蟹在大师父的手里经他一捣饬,那味道才真正是超凡入圣,登峰造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所以,这里的螃蟹需要一两银子一只!

现在,沈霞裳已经在慢慢慢慢地品尝着口味着这天上难找,地上难寻的人间绝配。

能享受到今天这一顿美酒加螃蟹,沈霞裳还要多多感谢姑苏的府尹高文定呢,因为在天香楼吃螃蟹是要提前一个月预订的,今天这一顿乃是高文定老早就预定好的,不然那是真的吃不上。

正在独自大快朵颐,忽见一个年纪大约七八岁,头上扎着两支羊角辩,羊角辨上又扎着两支蝴蝶结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一只手里拿着一支糖葫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信封。

来到了沈霞裳的面前,那小女孩举起手中的信封,瞪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道:“有人让我送一封信来给你!”

沈霞裳一见,微感诧异,心道,自己在这并无什么朋友呀!心中虽疑惑,却伸手将信接了过来,又将盘中的螃蟹挑了一只个头最大的递与那小女孩道:“小姑娘,你确定没有搞错么?”

那小女孩咯咯笑着,用手中的冰糖葫芦指了指沈霞裳放在桌上的刀道;“你难道不就是一位带着刀的哥哥?”话还没说完就笑着跑走了。

沈霞裳将信封翻来覆去看了两遍之后,便拆开信封将信取了出来,就见那信上的字迹娟秀妩媚,一看便是出自女子的手笔,但张驰有度,结构严谨,心中不禁惊异非常。

就见那信上写道:

顿首足下无恙,幸甚!若乃霜冷未遇,憾衔多时;金陵复寻,缘悭一面。彼苍者天,何误我之深耶?

君本雅士,前闻且将不避风尘,不辞劳乏,践此乐土。今奉书拜上,谨欲以澄湖之鲜,清露之蓉,女儿之醇,兰雪之馨,待君于阊门之外!

夫江南人物,汉上繁华,从来心折;况天下姑苏,吴越胜地,久已慕名。有道是,吴娃罢棹,每羡其莲色之如面;越女浣纱,当羞我衣香之胜荷。素来有愿,每思掇翠罗而翳日,袭朱萼以为裙,以逞梁帝《采莲歌》之“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之想者!

今日晨间,忽闻门前采菱之女歌曰:水澹澹兮莲叶动,风飒飒兮荷花羞;去复去兮水色夕,采复采兮红菱秋。

至乃一问始知,女儿家住吴江。久闻是处,阡陌纵横,水田漠漠,河渠密织如网,实乃水国之里巷。更兼道列廊长,行不着屐;家制舟巧,荡摇随风。时有白鹭冲霄,蒹葭郁郁;惯看锦鳞逐浪,莲叶田田。想来自是别有一番风光,无怪乎归来者皆叹曰:有古桃源之风!

时维七月,序属初秋。湖水清而天高远,苍烟淡而月不暝。今方拟飞木兰之画楫,纵芙蓉之绮舟。止思聊为一乐,而形单影只,引为恨事!

彼君子兮,其有意乎?若然,则明日酉时,将于梨里小镇,秀樾横塘,抚花邀月以俟!

今戏成一书,可谓之“与沈氏书”,聊博一哂,君其见谅是望!

再拜!

看完之后一头雾水,不知是什么人写的,更何况还是一位女子!信的开头与结尾也很含糊,若不是自字体上看出些端倪,连写信人是男是女都不知道,沈霞裳心道,看来此人是故意的,不欲自己猜出她是谁!

再看结尾处的‘君其见谅是望’,瞧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了么!

再想想,自己在此地确实没什么熟人,高文定与吴坚、崔广陵都是男子,断不会给自己写这封信的。不过,不知是不是请别人代的笔,也未可知!不过话说回来了,他们也没做过什么对不起我的事呀!

想不出来什么头绪,便将书信往桌子上一放,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心中暗道,管他谁呢?不去理他,眼前美酒肥蟹在手,何必大费周章,苦苦去猜这些不着边际的事干什么?

回到客店,躺在床上,沈霞裳不由将那封信又拿在手中再反复地看了几回,还是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信封就是再普通不过的信封而已,信纸倒是上好的宣纸,裁剪精致,折叠细心,非是女人,不能如此!

又一寻思,江湖凶险,人心诡诈多端,难保不是故布疑阵,引自己入毂!毕竟几个月前自己在五湖之上,不就是毫无征兆地遭到了百变童子他们袭击的吗!要不是自己机警,说不定就出了事!保不齐现在便是他们的同党,眼看明里硬来不行,就又生出如此看似香艳,实则恶毒之计谋!

想到这里,沈霞裳不由得沉思起来,暗道,若照自己的想法,那在潇湘一代胡作非为的魔僧毗尸罗,他一手创立的天都教,经过多年的发枝散叶,不知衍生出多少徒子徒孙,即便现在成了残存的余孽,保不齐也会有他原来的死党心腹,这些人都有极大的可能会来找自己报仇,倘若真的是他们来找自己报仇,手段也一定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冯雅雨这恶贼到现在也不知他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自己此行是来追捕冯雅雨的。毕竟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难保冯雅雨背后的的人物不会不想办法来对付自己的!

刚才在天香楼还未有时间细想,此刻一念至此,心头似有电光石火划过,随即便恍觉冷汗遍身,不知何时手心竟也攥出了一把的冷汗。

将信连信封往床头一扔,沈霞裳索性不管他,倒头就睡。

人虽然躺在床上,眼也已经闭上,心却很难平静,心情不平静就很难能睡着,只因为,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那封信来,心中有些烦躁,忽然一咕噜坐起,将那封自己都快能倒背如流的信又拿起来认认真真地看了一回,便开门将店小二叫了过来道:“你们这有一个叫作吴江的地方么?”

那店小二一听客人问起吴江来,便头头是道地说了起来,直赞那里就是姑苏的世外桃园!

在店小二添油加醋,不断吹嘘下,那里已经变得连瀛洲蓬莱都不能比的地方,成了人间的唯一仙境。

这些客店的小二每天接触天南海北的人,一个个都练就得伶牙俐齿,八面玲珑,久已养成夸夸其谈,夸大其词的习惯。

沈霞裳行走江湖的时间并不长,这时听了小二的话,便在心里暗暗地纳罕,心道,这世上难道真的有这样的人间仙境么?本不想把那封信当回事,这时听得店小二一时吹得天上仅有,地上全无的漂亮,不由得好奇之心大起!

次日午后,沈霞裳即步行来到胥江渡口,登上了一支小舟,解缆就出了虎啸桥,不一会又进入到五湖之中,果然又与几月前风光不同。

那日游湖时尚是暮春初夏时候,当时微有小雨,湖上烟雨迷濛,看上去便如是一位覆着面纱的美人,也可算是已得其神韵。或者就象看到一丛花影,就算是花姿摇曳,清香馥郁,毕竟没看到真花的模样,难保不留遗憾。

眼下时节已经进入初秋中旬,全然又另是一番光景。才入湖中便觉天高云阔,湖水接天,不由再次感慨得见天地之宽。放眼望去,风帆沙鸟,斜日云烟,水天浑然一色,令人心胸开阔,悠然忘俗。

对于沈霞裳来说,今日再来,始算得上是真正地得以一睹其庐山真面目了,甚至都能算得上是一亲芳泽了!

时方七月,绿树荫浓,水面风过,堤畔成行的柳树上蝉鸣聒耳。小舟沿堤岸而行,只觉风摇柳岸,清风徐徐。

舟行半途再看,但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湖上锦帆浩荡,晴日映浦;彩舟逶逦,渔歌嘹亮。俨然又是一番光景,

一路航行而来,沈霞裳始终站在小舟前,目光不住地来回浏览沿途风光,竟不觉疲累。

那弄棹的是一个长相颇为标致的渔娘,自称姓徐,二十多岁的年纪,虽常年在湖上来往,整天的风吹日晒,皮肤竟然还不太黑,只是有一种健康的红色。

就听她一口吴侬软语,语音清和优雅,行进中听得旁边湖上的舟子们渔歌互答,不由技痒,便听她先是清了清嗓子,开口唱道:

“夜深听雨到天明,时寐又时醒。牖前水滴心徒乱,五鼓声,漫过雕甍。幽梦甫趋桑陌,众莺便扰兰庭。

斜阳摇水拍沙汀,双燕戏青萍。清风湖上谁横笛,乍回头,初见心惊。波皱轻烟不断,蔼消新月才升。”

却是一首《风入松》的调子,沈霞裳听她咿呀唱来,绵糯的吴音低回婉转,轻柔异常,仿佛是用世界上最柔软的鸟羽在一遍遍不停地撩拨着人的心底,那真是一种令人心魂俱酥的感觉。

其次便是这词写得也颇得宋人词味,一问始知乃是姑苏有名的大才子公孙佑写的。

时间也是过的很快,很快就走了大约一个时辰,在拐过一片芦苇沙汀之后,前面便转入到一条小河上来。

就见菱萍荷藻几乎铺满水面,只有中央一条来往船只冲开的水路,便如碧绿庄稼中的一条田间小道。正是:

棹巡汀而柳拂,船向渚而菱分。

荷花菱叶的清香,给人的绝不只是感官上的享受,似乎还有些难以言表的妙处,令沈霞裳觉得已经没有什么语言可以来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感受了,只好一边在嘴上赞赏,一边在心里赞叹不已。

小舟驶入小河,沈霞裳就见这里的河两岸三三两两,零零星星地散落一些人家,这些人家,绕屋皆是菜圃,时而见有顶着皤皤白发的老婆婆或身姿婀娜的俏媳妇正在其中采摘园蔬。菜圃的周围尽是低矮的篱笆,连菜圃的门都编成篱笆的模样。

此外,几乎家家门外或房前宅后都有个荷池,池子有大有小,池边时见有童子老叟于树荫下临池垂钓,花光树影,错杂篱边,一派祥和景象。

沈霞裳这时才注意到,这小河上的舟船虽不太多,但也不时地能见到有小舟来往。不过,让沈霞裳惊奇的是,这儿果然象那封信中说的那样,每家每户门前的河边真的都系有一只小舟。

再仔细看那河边,在树丛的掩映中,果然也是建有曲曲折折长长弯弯的木走廊。

那渔娘这时忽然一指前方道:“前面郎个武冈的秀若痕躺诸到吔!”

沈霞裳听得懂她的意思是,前面就快到了吴江的秀樾横塘了。

此时才过哺时,刚到酉时,西方的天空晚霞灿然,眼前也早已是炊烟四起。

前面来到一座桥底,那渔娘道:“公几,过了子过巧,就到地方了!”

沈霞裳一边极目河两岸的田园风光,尽享那些小桥木廊流水之趣,一边再看这所谓的秀樾横塘,其实只是一段更加宽阔一些的河面而已,不过两头在河道收窄的地方均建有一座浮桥。整体看上去象是一个扎着两头的布口袋。

这片地方的住家明显地多了起来,还形成了一个小埠,有一条不长的街道。

但见眼前不远处,霞映红楼,烟笼柳暗,正在这时,忽听背后传来一阵歌声,就听那歌声唱道:

“水澹澹兮莲叶动,风飒飒兮荷花羞;

去复去兮水色夕,采复采兮红菱秋。”

沈霞裳猛一回过头来,就见自己小舟的后方驶来一艘画舫,那画舫前的甲板上站着一位黄衫白裙少女,正笑意盈盈地望着他,沈霞裳便觉得似认识又不认识她,不知她为什么冲自己笑,怀疑她是认错人了,只是这歌词,这一两天自己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而在心里不由得感叹的却是,原来前人的《江南好》在这里是有注脚的呀!这已经不是梅子雨飘落的时节,藕丝风或可以有,但出乎意料的是,从哪儿真的来了一位淡黄衫呀?

正在赞叹,那艘画舫已经来到自己的面前,正与自己的这只小舟齐头并进。

那穿着淡黄衫的女郎立在船首,笑吟吟地抱拳对着沈霞裳道:“沈大侠,别来无恙乎?”

那女郎刚才站着不动,本就已经是一幅绝美的天仙画图,此时一笑,让人顿觉夕阳都为之黯然失色。

听她唱歌的声音还未觉什么,待得听到那女郎说话的声音,沈霞裳方猛然想起,原来是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