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一封书信纪灵降

平舆城,位于汝南郡腹地偏西方向,突然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人竟然是韩浩。

坐镇平舆城的,正是袁术手下大将陈兰。

他在汝南有三万精兵,如今分布在颍水西岸,抵挡鲁肃和陈琮。

韩浩被引入太守府书房,陈兰见到他,立刻质问道:“你为何在此!”

韩浩一愣,猜到陈兰可能还不知道,他便笑道:“你不知寿春消息?”

“不知!”陈兰摇了摇头。

“一个月前,张勋领兵一万驻守钟离,被刘刕部将太史慈所破,你可知道。”

“知道,听说张将军阵亡了。”

韩浩又道:“那你可知,我与陈纪守当涂,也被太史慈攻破,陈纪阵亡,我被迫投降刘刕。”

“什么,你投降刘刕了!”陈兰大惊,他刚准备喊人,想将韩浩给抓起来,不过又想到了他为何会来汝南。

“既然你投降刘刕,为何会出现在汝南,莫非刘刕派你前来汝南,是为劝降而来。”陈兰看着韩浩,脸上露出一丝不屑。

“是,“韩浩点了点头,停顿片刻又道,“也不是!”

这下,陈兰可就懵了,到底是不是。

“我确实是来劝降的,不过和你想的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陈兰脱口问道。他语气急切,迫切的想知道韩浩嘴里,能说出个什么来。

“主公招募青壮,得兵十万,出城与刘刕战于寿春东郊,一战而败,逃往寿春途中,被韩暹这个小人擒住,献与刘刕。主公临死前,想要刘刕杀韩暹,刘刕又以杀韩暹和不杀汝南袁氏为条件,换取你等投降,这是主公的亲笔信!”韩浩说完,便拿出一张白帛,递了过去。

陈兰接过之后,小心翼翼的打开阅览,果然字迹是袁术的。

袁术这封亲笔信,是说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不忍多造杀戮,命陈兰、刘勋、纪灵、桥蕤放弃抵抗,投降刘刕。

待陈兰看完,韩浩又拿出了后将军印绶。“陈将军,这是主公临死之前,给我的后将军印绶,他担心你们不信,便将其交付给我。”

“那主公....”陈兰一开口,韩浩便知他想问什么,立刻回道:“刘刕让主公饱餐一顿,然后赐白绫一条,后将军已在寿春城中自缢而亡,其妻女幼子犹在。”

“那长公子何在?”陈兰心中其实知道答案,但是依然抱有一丝希望。

袁术长公子袁耀,年满二十,若是他能逃出寿春,他们这四人说不得还能保着他北上去投奔袁绍。

“陈兰,争霸天下不是儿戏,这种话你就不用问了吧。”韩浩鄙夷的看着陈兰,他没有想到陈兰居然还抱着袁耀活着的希望。

就算刘刕饶过袁耀,他的部将也一定不会让袁耀活着。

“好吧,我带你去见纪灵,若是他们投降刘刕,那我也降了!”

说罢,陈兰带着韩浩前往平舆西郊。

那里,连营数座,纪灵、刘勋、桥蕤三人正在和蔡瑁对峙。

独步单行,乃兵家之大忌;双管齐下,方为妙药良方。

刘刕虽然信守承诺,但他觉得不会相信只凭袁术一封亲笔书信,就能让纪灵十万大军来降,他派遣韩浩前去劝降的同时,也派遣了太史慈等五人领兵三万,北渡淮水,前往汝南。

淮水在九江郡西部边境,一分为二,其中北上分支为颍水,西进主干为淮水。

正好蒋钦周泰用战船沿着颍水北上,将太史慈的三万人送去汝阴县,同时刘刕在寿春整编降兵。

钟离、当涂、西曲阳降兵,还有寿春降兵,再加上阴陵两千县兵和南方六县的兵马,这些兵马加在一起足足有十万人。

当太史慈领兵三万人北上之后,他就只有两万余人。刘刕将这十万人打散,然后重新归在诸将麾下听用。

只需再过几日,整编好之后,他又能派兵马北上。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同时,他命内卫传信鲁肃,让他配合韩浩,继续向平舆推进。

若是韩浩不能劝降纪灵他们,也能提前占据有利地形,发动进攻。

陈兰、韩浩来到纪灵营中,将袁术亲笔信和后将军印绶拿出,看完之后,对陈兰道:“兹事体大,容我等商议。”

随后,纪灵立刻召见刘勋和桥蕤,三人商议一番,觉得自己三人虽有八万人,但被蔡瑁拖住,无法自立。

而且,一旦自立,刘刕也会从南边过来,和蔡瑁夹击自己,更重要的就是陈兰的态度。

所谓的看他们投不投降,再觉得自己投不投降,这只是为自己投降找借口而已。

如果陈兰不想投降刘刕,就不会带韩浩过来。

能当上大将的,再傻也不会傻到哪里去,纪灵、刘勋、桥蕤商议一番,还是决定投降刘刕,至于为什么不投降蔡瑁,那当然是因为都是投降,投降强者更好。

纪灵、刘勋、桥蕤将投降的决定,告诉了陈兰和韩浩,陈兰当场表示自己愿意投降。

于是,纪灵、刘勋、桥蕤继续领兵在平舆西郊和蔡瑁对抗,陈兰和韩浩返回平舆后,立刻派人通知鲁肃,前来接管平舆。

鲁肃带领全部兵马,和汝阴太守陈琮前来平舆,他们顺利的接受了平舆。

不日,太史慈也带着三万人抵达平舆。

还在寿春的刘刕,立刻兑现承诺,正式任命汝阴太守陈琮为汝南太守,掌握汝南全郡37县。

原本的汝南太守徐璆,在没有了袁术这个大靠山后,谁还会在乎他呢。

于是,汝南太守徐璆,离开平舆,不知所踪。

寿春城内,刘刕召见荀攸、刘晔、糜竺、毛介四人。

“如今我们已经全盘接受袁术地盘和军队,纪灵、陈兰也投降了,可蔡瑁还在平舆西郊和他们对峙,你们可有主意,让蔡瑁退兵,又不惹恼刘表。”

刘晔道:“我徐州与刘表结盟,天下皆知,若是攻蔡瑁,等于背盟,恐惹人笑话,不如休书一封,严明厉害,让刘表撤兵。一旦刘表下令撤兵,蔡瑁等人不得不撤出汝南。”

“可两家相约攻打袁术,我徐州得如此好处,他刘表只是收回南阳东部数县,恐怕他不会同意撤兵。”糜竺道,他是以商人的思维来思考此事。

就好比两个人合伙做生意,甲出钱十万,乙也出钱十万,但最后分利润时,甲得一百万,乙只得二十万,乙当然不会同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