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401章 找出破绽

“汝窑生产的时间,据推测仅在北宋末期短短的20年左右,因此南宋时便有难得之叹,时至今日更是稀若晨星。现今有录可循的传世之器已不足80件,而且多数为博物馆所有,目前仅六件存于私人收藏,六件皆为盘、洗造型,而从未听有人说有博物馆中流落出有汝窑的东西,那么这一只,应该就有些蹊跷了。”

左老的意思很明显,这样一只大开门碗,目前只存在于博物馆之列,私人手中是没有的,而联想到这,左老迅速找来了一本大册子。翻开上边一看,里头满满当当都是国内各大博物馆里馆藏的那些收藏瓷器。

“如烟,帮忙找找,你们年轻人翻找的快,看看上头有没有跟这只碗一样的?”

左如烟点点头,赵军脸色已经有些不好看起来了。王大少一早就已经提醒赵军说这是一只假的赝品了,不过当时由于是在黑市那儿,所以也没来得急跟赵军仔细说。不过赵军花了五万买了这么个回来,到时候倒是可以沿着这只瓷碗追根溯源,查一查这些瓷器究竟是出自哪里。

“找到了,找到了!”当几人还在各怀心思之际,左如烟突然朝人群中喊了起来。

左老第一个反应过来,扶着他那老花镜就看了过去。果然,在被摊开的十六开大册子上,一个跟现在身边这只碗一模一样的出现在上头。

“汝窑莲花式温碗器作十瓣莲花形。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现藏于台北故宫院,为镇馆三宝之一。

此碗高10.公分,深7.6公分,口径15.公分,足径8.1公分,现存世共三件,其中另外一件稍次被收藏于首都故宫博物院,其余一只藏于大英博物馆。”

左如烟读着上边的解释,老头也是连连点头道:“这就没错了,这就没错了。哎,究竟是谁有这么大本事,竟然能做出存世仅三件的汝窑莲花碗来啊?”

“这个?左爷爷要不让我来看看。”王大少看向左老道。

“嗯,你仔细看看吧!看能不能看出点什么蛛丝马迹来。”

得到老人首肯,王大少将带汝窑莲花碗放在自己手中,旁边,古枫拿着一支手电筒在帮忙点着。手电筒是之前王大少为查看石头而准备的,现在用来查看瓷碗内部结构也正好。

把手电筒取在手里,王大少沿着碗底,然后再蜿蜒而上仔细一寸一寸检查起来。

因为已经知道了这碗是仿制的,王大少现在就只用找出这碗中的纰漏来就行了。尤其是要说服赵军,他必须要找出烧制不久的证据,这样才能真正让赵军心服口服。

首先是看莲花碗上的反光,烧制不久的瓷碗因为釉色很新的关系,会有鲜亮的火光,这一点即使是再经过什么高明手法还是能看出来的。果不其然,王大少只是上下扫了一遍之后,他就发现出碗上有一丝不对劲之处了。

“来,军儿,找到一处作假的痕迹了。”王大少说道。

赵军只被家里长辈叫过军儿,现在王大少叫他军儿,加上现在还要特意找出他拍的瓷碗瑕疵。所以他并没回应,而是冷着脸看向王大少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哪儿来这么多废话。”

“哟呵,还生气了不是。看好啊,左老您给我做个证,看看我有没有唬他。”王大少将碗底翻转过来,然后将大手电筒沿着另一面直接照射过来道。很快,在被手电筒照射过的地方,几道微不可察的细纹就出现在大家视线里。

“你们看啊!新烧制出来的瓷器都有很明显的贼光,但这只莲花碗很难发现。这是为什么?因为有人专门做过了磨砂处理。这几道印痕,其实就是磨砂过后留下的。新烧制好的瓷器上的贼光在瓷器表面凹凸不平的情况下,可以起到很好的吸收遮掩作用。而当时我们在黑市那种地方,本身给的时间就不是很多,所以根本就没时间仔细来看这上班的破绽。”

几人看过去,还真是王大少所说的这样。这种针对新烧出来的瓷器作假,其实只能算是一般的手法,行业内很多都是这么干的。但凡是个精明人,只要留心注意下就能发现出来,所以等赵军亲自看过了之后,他已经变得无话可说了。

“这儿还有,我也看出了一点不一样的地方来了。”左如烟这时候看着莲花碗上边说道:“窑有有很显著特点,其一是釉色极佳,釉质蕴蓄,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赞誉;咱们看看这个,颜色也不对,上下颜色根本就不均匀,咱们看到的表面很多,下面这一层却很薄。”

不说还不打紧,左如烟这么一说,大家在仔细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

“其二是它的装烧工艺极为讲究,器物通体施釉,包括圈足底部,俗称“裹足”,这一点没问题,这只莲花碗做到了;但还有一点,这只碗有形,看着却少了一份神。”

说道这,众人都再一次仔细打量起这只碗来。本来这是一只汝窑莲花碗,看着应该有一种佛家那种雍容肃穆才对,而现在大家看到的,眼前这只碗却像是少了一股精气神,看着好像带着十分倦怠之意似的。

王大少看到赵军脸上已经没有之前那种笃定这碗一定是真的了,那他也开始不再跟他做比较。只是现在,王大少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追根溯源,查找到这批瓷器造假的来源。之前就已经说过,左老都已经跟文物局那边的人打过招呼了。现在第一线发现蛛丝马迹,一定得由王大少他们来做这个工作了。

“军儿,你看这样成不,这碗现在你也知道不是真的了,那就干脆让它发生点余热,把它贡献出来,让它成为追查这批仿古瓷的证据源头如何?”

说的这么好听,左老却很清楚,王大少这是要准备把这只碗砸一块下来,拿到研究所去取样研究呢!等从那里化验出来,这样就能追根溯源了。

“好,这次要找到背后真正主谋,也算上我赵军一个。”赵军握着拳头说道。

“也别,到时候你只要把老妖老黑随便借一个出来帮着枫子他们就成,咱俩就在一旁调度就够了。”王大少这下可不能驳赵军面子,于是只好这样劝劝着赵军道。

赵军想了想,其实也在这理儿,随即就不管莲花碗的事了。

因为公司的事情还忙着处理,赵军在接了个电话后就匆匆离开了汪湖别院。剩下俩老头跟左如烟宇文又晴,还有在这儿唱主角的王大少,一帮子人这下接着继续商量这批仿古瓷的问题。

“左爷爷,刚刚我看你在听我谈到这只碗是假的时候,好像想到了什么?现在赵军也不在,有什么不方便的您就说一下呗!”

“就是,爷爷,你就说吧!你是不是知道这只碗的来历?还是知道这种碗的做法?”

王大少开完口,左如烟也跟着问道。

左老呸了一口,手中拳头也是捏的紧紧的道:“臭小子,还有如烟,现在都让你这个王家的小辈给带坏了,说话没个轻重的。”

左如烟吐了吐舌头,一副我说知道错了的架势。左老再接着叹了一口气,然后接着开口道。

“哎,其实用不着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批瓷器应该是从那个地方来的……”

“那个地方?”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差面前没有一个地球仪了。

“瓷都,其实我应该早就想到的。那地方制瓷工艺向来就很厉害,可是近些年来,全世界的制瓷工艺都在发展,瓷都的风采不再,很多当地很有名的手艺人也没了出路,所以不得不走了歪路。”

“我去过瓷都很多次,那儿以前有很多国营烧制瓷器的窑厂,不过听说现在差不多就剩下一两家了,其他很多要不是倒闭被关停,要么就是被民间商人购买了。这些工人原先是吃公家饭,有固定工资拿,还吃着公家饭。国营单位一改制,很多人就下岗失业了。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样的事情尤其多。”

这样的事情王大少没经历过,甚至连看客都不是,他虽然是八零后,可是当时发生企业改制那会儿他顶多只能算是个小屁孩,根本就不知道当时的经济状况。

“在咱们这一行,当时一下子就流行了下海潮,当时很多人都开始下海,甚至有的人不得不重新走上民国时代那样的仿古瓷之路。”

一说到民国仿古瓷,王大少就很明白了。民国年间,由于西方工业技术的传入,加上封建王朝被推翻,各种民间商办的瓷窑厂大量建立,于是也就有了数量上超越李朝历代的民国烧制古陶风。不过到现代,过去那种烧制古陶的方法大多已经流失殆尽,剩下的也多半是现代西方工艺的烧制品。

现代工业带给人们的是方便与实惠,然而对整个从事陶瓷业的人们来说,这未必就是好事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