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另辟蹊径

已经接近夏末,雨也多了些缠绵的意思,风中甚至有了一丝丝凉意。

前阵子村民们抢种热情空前高涨,所有人都明显看出,耕种面积相较以前多了不少,最起码以前一些一直荒废的地也被翻开,撒上了种子。

前几日众人冒雨在地里干了两天,又多抢出来几亩,接下来算是进入田间管理,时间相对不用安排得那么紧凑,孙书敏和老村长商量了一下,今日索性歇了工。

孙书敏而今难得有时间休息,成日不是在与老村长商量耕作的事情,便是在教罗稻言算术,就连田间地头也没少跑,光溜溜的脸上也冒出了一层胡茬子,不过好在所有的事情都小有成果。

最让他兴奋的是经过这几日劳作,又有几户人家加入了进来,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土地的增加,更是大家对这事儿的肯定。

但凡做事只要能被肯定就有动力,而且随着共同劳作的乡亲越来越多,也会让这个刚刚搭起架子的集体更加稳固。

今天突然闲下来,孙书敏反而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坐在房前的屋檐下看着水滴落在青石上,溅起一个个水花,然后鼓起一个个水泡顺着雨水流到那条青石破碎的村道上,转眼就分崩离析,再也寻不见了。

“姚驰宇,这雨住后过几日天气晴好了,还是琢磨琢磨进山的事情,老村长上次说的去找高阳城守通融收粮时间一事,虽说没定下个准确日子,但也得提前有个准备。不过千万注意安全,断然不敢一味往深山里去,之前那次实在是险之又险,实在不行了我们多少有点积蓄,还可以再想想办法。”孙书敏两次进山,一次遇着银熊,一次遇着斑斓虎,深山给他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知道了,知道了,放心,我就在近处转转,绝不深入就是。至于给高阳城守送山货这事儿,以前老村长也找过我,大约哪几样能讨城守大人欢心我也都知道,其实都是些寻常货色,只不过数量得多点,哪会开口就要斑斓虎之类的东西。”姚驰宇知道最近孙书敏忙得脚不沾地,也就没再执意要求一同进山。

不过他稍作停顿,讪笑着往孙书敏身边凑了凑,又道:“不过师父,你看,你传授了罗稻言算术,我这边成日进山,能不能也传授一些又用的法门,也更安全不是?”

“放心,待忙过这些时日,我再寻思寻思。”孙书敏答道。

这几日姚驰宇为这事儿没少烦他,但他确实没想到什么更适合他的,总不能教完跑跑跳跳再教游泳吧,何况进山打猎,哪里用得着游泳呢?

远山被雨帘蒙上了一层雾气,广阔的土地上没有一个人耕作,最近抢种的庄稼有些冒出了细嫩的苗,有些还光秃秃的,显得有些萧索。

“阿姨,罗稻言的母亲绣工真的很好吗?”孙书敏回头问道。

厨房里坐在灶前烧火的姚母不知孙书敏怎么忽然问起这事儿,只当自己听错了,停住手上活路,张大眼睛愣愣的盯着孙书敏看。直到孙书敏又重复了一遍,她才点头答道:“村里绝没有比她手工好的,哪怕城西张家那么抠门的财主都说她绣的被面、手绢,在高阳城能卖出个上好价钱。我想,若是连张家都这样说,想必在高阳城应该也是能排上号的。”

“阿姨,您说咱们村能开个绣坊吗?她那手工能教教大家吗?这样男人们下地劳作,女人们就在槐树下刺绣,岂不是也能换回不少银子?而且哪怕下雨歇工的时候我们也能利用起来啊,那不是就旱涝保收了?”孙书敏越说越兴奋,到后面不由得站了起来。

这些问题与其是在问姚母,不如说是在问自己,但说道后来他心中显然有了答案,所以一拍身边的姚驰宇说道:“去请村长,我们到罗稻言家去。”说完撑起伞拉起姚驰宇便往村头走去。

“吃过饭再去啊——”姚母刚叫了一声,两人已经一溜烟走远了,姚母笑着摇了摇头,将灶里的火几下扒拉熄了,显然是要等他们回来再做。

几人聚到罗稻言家时,他们刚吃完饭,清溪在厨房涮锅洗碗,罗稻言则坐在桌前复核这段时间各家工时,见他们进来,便站起身来:“有事?”

孙书敏笑着说:“今次,我们可是找婶子呢。”

清溪听得有人说她,在厨房里问道:“稻言,谁来了?”

“孙先生、村长大人和姚驰宇过来说找你呢。”罗稻言收了桌上的笔墨纸砚,又倒了几碗茶水。

清溪将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便走了出来,笑着说道:“坐坐坐,若是耕地种田,还有稻言成日弄的算术,这些个东西我可不懂。”

“若是这些自然不会劳烦婶子,”孙书敏也笑道:“今次我们可是要打听一下女红的事情。”

“是谁家要绣被面、手绢啥的吗?这些倒没问题,要是常见花式,花个三五日也就可以了。若是繁复一些,半个来月应该也行。不过若是花色定制那就不好说了。”清溪听说女红,便将他们的来历猜到了七八分。

“事情的确是绣工的事情,但却不是求婶绣什么东西,我是想问问这门手艺能外传吗?”孙书敏之前脑袋一热便想着把事儿办了,到问的时候忽然想到有些手艺上的事情似乎讲究挺多,什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类的。若是直接问能否教教各家女人,似乎不妥,所以临时又改了个问法。

“看孙先生说的,这算哪门子手艺,家家户户都能做,没啥外传不外传的,只不过是大家抬爱罢了。若是哪家嫂子、媳妇想学个什么针法,只管过来。”

“我是这样想的……”孙书敏于是将自己想法说了一通。

大家听完才明白,原来孙书敏想着让清溪将村里各家女人组织起来,教授大家刺绣,然后批量出产,既然村长说了银钱也可以顶替交粮,若是碰到年岁收成不好,就靠平日大家出售刺绣所赚补齐差额,岂不是皆大欢喜。

到了后面姚驰宇说他妈腌菜很不错,也可以传授给大家。老村长说自家酿的酒在村子里也是小有名气,也可以一试。本来简简单单一个培训前置调查会议,开成了一个发财致富的金点子会议,大家发言踊跃,气氛特别热烈。

期间清溪倒是插了一句,说她那手艺是从小学起,经过了几十年的练习,恐怕这么短时间达不到孙书敏想要的效果,而且各家各户情况不一,若是毫无兴趣,教来恐怕也没啥用处。

孙书敏在听了腌菜、酿酒后,思路彻底放开了,说可以采取分别教授,重点培养,最终达到全面开花,共同致富的目的。单单就刺绣来说可以先从花色、技能都相对简单的做起,开始的时候少赚一点,随技艺逐步提高再来做复杂的,钱要由易到难一点一点赚嘛。清溪这才没吭声了。

讨论到最后,大家终于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销路,东西做出来没销路都是白搭,而今高阳城的张黄两家两三个月才来一次,完全没办法满足需求,最后孙书敏归结为他们家底不够,完全吞不下这么多货物,所以一定要找一个实力雄厚的盟友。

姚驰宇倒是提醒他,东海伍家的墨萱现今还住在客栈,以她家能穿州过省的能力想必是满足条件的。

一提起她,孙书敏想起来了,自从那日说了个拜师,这女子虽然仍是每日在村里瞎逛,但再也没到过大槐树下,而且似乎那天走的时候不知为何还有些生气,这几天一忙起来,居然把她给忘了。姚驰宇一说,孙书敏便动了登门的心思,这或许便可称之为跑业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