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离骚

本来只是凉秋的事,结果因为网友的好奇,把叶惊秋也牵扯了进来。

随着那个网友艾特了叶惊秋。

很快,又有无数人跟着艾特。

不久之前,凉秋还在节目中说,叶惊秋的文采,更在他之上。

可是这么长时间以来,叶惊秋一点也没有展现出来。

确实,人人都知道叶惊秋是网络顶级大神,文坛大佬。

可叶惊秋在里写的那些诗词,大多都是半阙。

诗词这种东西,看似只差了半阙,实际上已经是天差地别。

写出半阙不难。

难的是写出对应的另外半阙。

能用半阙诗词惊天下的,毕竟只是少数。

而且叶惊秋的诗词虽然好,但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种千古绝唱,是没法比的。

至于之前展露出来的那首《咏针》,更多的也是显示了他的急智,算不得正道。

那么,叶惊秋真的能配得上凉秋如此的夸赞吗?

若没有堪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诗词出世,恐怕大部分人都是不会认同的。

沉默,

叶惊秋没有回应。

是不在?

还是装作看不到?

有人觉得是前者,但更多的人认为是后者。

吴文看到后,皱了皱眉头。

这些网友真是不嫌事儿大。

虽然叶惊秋和凉秋是同一人。

但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千古绝唱,哪是说写就写的。

毫不夸张的说,能写这么一首诗,就足够一位诗坛大家吹一辈子的了。

就在这时,之前跳出来嘲讽叶惊秋的古云再一次跳了出来。

“长眼睛的人都能看的出来,叶惊秋和凉秋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种绝品,岂是叶惊秋这种半路出家的人能写出来的。”

古云对叶惊秋可是恨之入骨。

虽然他本来名气就不怎么样,但因为叶惊秋的一首《咏针》,可是直接把他钉在了文坛的耻辱柱上。

所以此时见到有奚落叶惊秋的机会,他第一个就跳了出来。

而且这一次,这也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哪怕是他,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一篇千古绝品,说一句世间仅有都不夸张。

叶惊秋再厉害,还能写的出来这种级别的作品?

随着古云的开口,不少名声不显的诗人也都站了出来,而且都不看好叶惊秋。

甚至还有不少人直接讽刺叶惊秋的作品。

就拿那首《咏针》来说,简直粗俗。

不过他们也只能这么说了,因为除了粗俗二字之外,也没人能挑出来什么不是。

显然,这些诗人,都是和古云一个路数的人。

一切都是为了炒作而已。

虽说古云名声臭了,但一个古云,根本无法让他们停止这种行为。

而且……谁说古云赚的少了。

除了这类人之外,也有人是真心替叶惊秋着想的。

就比如曲宏邈,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奠定了凉秋在文坛的地位,这是无可否认的。

这首词的优秀程度,已经超越了当下的一切作品,乃是中秋词中的冠者,每一次欣赏,都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

事实上,这首词,之前就已经在商议,进入下一版的文学课本之中。

只是后来联邦政府打算统一各州教学课本,就以大唐州为试点,所以才临时改变。

不过目前也已经被提名进入必修诗词精选之中。

至于叶惊秋的文采,通过他的作品中就能体现出来。

所以在这方面毋庸置疑。

只是想要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种作品,需要的不光是实力,还需要运气,以及机缘,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大家也不必将两位文学大家拿来比较。

这两者,根本无从比较,也无法比较。”

苏哲苏半城更是说道:

“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种作品拿来比较,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毫不客气的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种作品,已非凡间可作的地步。

便是有人告诉我,此作品乃是天上谪仙人借助凉秋之手所写都不为过。

所以,各位还是莫要将这首词用来与人比较的好。

或许,此等作品,今生已是再难见到了。

天下才气十斗,只凭此一首词,凉秋便可占得一斗!”

“……”

苏半城的话,直接引起了轰动。

天下才气十斗,凉秋独占一斗?

这可不是贬低的话。

天下文人无数,只凭一首词,就能占得一斗,简直离谱。

若是别人这么说,怕是顷刻之间就要被人喷死。

但这是苏半城!

镇压了半个文坛的人。

有人问道:

“若凉秋独占一斗,您又占得几斗?”

苏半城略一沉默。

“我在文坛厮混数十年,或可占得半斗。”

显然,苏半城这位至今都有好几首诗词被选入课本之中的文坛顶级大佬,已经自认不如了。

凉秋真有如此地位?

或者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真厉害到了如此地步?

大家都知道这首词优秀。

但没有人能想象到,它居然优秀到了如此地步。

这一刻,试坛沉默了。

苏半城,可是公认的文坛第一人。

他都这么说了,别人自然再无想法。

就连古云这些人,也一个个像是被扼住了喉咙的一样,说不出话来。

叶惊秋,会回应吗?

有人这么想着。

大概不会了吧。

凉秋之才,横跨音乐、电影、乃至诗坛,无人可与其相比。

叶惊秋虽然和凉秋是好友,但好友之间,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叶惊秋写出来的作品,也是横跨文学界各个领域,根本看不到极限,写诗作词亦才华横溢。

更有人看过叶惊秋的签名,虽然上面只是寥寥几个字,但已经引得无数书法家自愧不如。

可是,即便如此,叶惊秋还是不如凉秋。

不为其他,只为这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天的直播结束之后,李维松了口气。

虽然只是日常直播,但被这么多人看着,他怎么可能完全放松下来。

也就此时,他才懒散的躺在了沙发上。

没躺一会儿,吴文那边打过来电话,和他说了白天发生的事情。

李维愕然。

他怎么也想不到,短短一天时间,网络上居然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

叶惊秋的诗词才华不如凉秋?

李维考虑了一下。

叶惊秋是他的文坛主号。

而且他之前可是亲口说过,叶惊秋才是更强的那一个。

也许,真的该写上几首诗词了,不然的话,叶惊秋这个马甲,就真要成假的了。

想了想,李维打开系统。

声望商店内,无数诗词林立。

这些,都是一个世界的知识底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确实是一首千古绝唱,乃是苏东坡的代表作。

在中秋词中,恐怕已无作品能与其相比。

但数千年文明灿烂,其他优秀的作品,却也不少。

找寻良久之后,李维打开了电脑写下一篇文章。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

不多时,一部长篇已然出现。

看着眼前的这篇《离骚》,李维点点头。

这个世界,与他前世相似之处极多。

尤其是数百年前的历史,更是有小变而无大改,甚至很多的事迹,就只是主角的名字不同而已。

屈原,就是如此。

这个世界没有屈原,但有邹原,所做的一切,也和屈原一模一样。

只是没有那一篇惊世骇俗的《离骚》而已。

正好趁此机会,他就将这篇传世佳作写出来。

也让大家更了解一下这位历史人物。

《离骚》翩然出世,李维登上了叶惊秋的账号,将这部字数足有2800字的作品发布了出去。

他叶惊秋的马甲,如今已经是领域顶级存在。

即便如今有痴癫人与他斗的难解难分,可也无法掩盖他在领域的地位。

此时一发布,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转发量已经超过了数十万,评论更是过百万。

“这是什么文章?我怎么有点看不懂啊。”

“……”

“这应该是叶惊秋写给自己作品里角色的吧。”

“……”

“看上去像是古文体,应该是叶惊秋自己所作,《离骚》两个字的意思,实在有些想不通,该不会是叶惊秋随意涂鸦的作品吧。”

“……”

“随意涂鸦,也亏你想的出来。

叶惊秋的文学水平,虽然不如凉秋,但也是极深的,怎么可能会发布随意写出来的文章。

而且虽然文章很长,可文章含义倒也明显,只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些看不懂而已,还是等着文坛大佬解答吧。”

说着,这个网友艾特了好几个文坛大佬的账号。

像他这么做的人不少,无数的消息,很快就惊动了许多文坛的人。

和这些普通人不同,这些文坛大佬,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只是粗读一遍,就脸色凝重。

“好文章!”

曲宏邈不禁赞到。

“这篇文章,看上去就像是一位古人在发牢骚的作品,只是文章韵味,却让人惊叹,用词功底更是难得。

没想到,叶惊秋居然能写出这种文章。”

正想着,曲宏邈突然想到了什么,不由失笑道:

“叶惊秋这篇文章,莫不是回应网友说他不会写诗?但这也不是诗词啊。”

说是这么说,看到这么优秀的作品,曲宏邈还是细细的研读起来。

刚才只是粗略的读了一次,自然体会不出个中韵味,只是觉得这是一篇好文章而已。

这一次再读,他读的顿时细致了许多。

半个小时后,曲宏邈皱了皱眉头。

这是一篇长文,全文字数他虽然没数过,但想必也有两三千字。

通篇之下,没有一处语句文体上的错漏,可见文采斐然。

至于内容……

他本以为这是叶惊秋自己的牢骚之言,借文章抒发而已。

可这么细细一读,却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这是谁?”

他思考着,历史中,似乎有那么一位人物,符合文章所写,可他怎么也想不出来。

想了想,他打开聊天软件。

看向一个聊天群,聊天群的名字简单,可里面的人却不简单。

在这个群里的,都是文坛有名的人物。

他自己不善古文历史,可这群聊之中,却有不少善于古文解读的名家。

只是他刚刚打开,还没把自己的疑惑发出去,就见聊天群前所未有的热闹,新消息足有上百条。

什么情况?

曲宏邈有些奇怪。

群里没有什么年轻人,所以发言的人也不多,虽然足有数十人,可实际上好几天没有一条新消息也是正常的。

如今怎么突然有这么多人活跃了。

点开聊天群,正好有一条新的消息出现。

“诸位且看第一句,各位都在猜测这《离骚》所描述的是何人,其实在这第一句里,已经写明了。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如今鲜有人知,但早年有一极为小众的文字书写方式,各位恐怕不太了解。

这篇文章用的正是这种方式。

这句的意思是,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看到这句话,各位想到了谁?”

看到这条消息,曲宏邈一愣。

伯庸……

很耳熟的名字。

过一会儿,他反应过来。

这莫不是邹原之父?

这文章,写的竟是邹原!

看到这里,曲宏邈表情严肃下来。

邹原此人,具体事迹,大多已不可考。

但大唐州有一个节日,就是因为邹原而传承下来的。

如今再看文章,确实其中不少都和邹原有关。

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是他没有听说过的。

或许是叶惊秋自行补全的。

又或者,是他调查过的。

不论如何,此时再看这篇文章,他的表情已经严肃了许多。

猜到这是写的邹原的人不少,很快,网络上已经传遍了这种说法。

随着谜底的揭开,无数人惊讶。

这文章虽然不是诗词,但也彰显了叶惊秋对历史的了解,还有文学的功底。

不过更多的人则是在好奇。

邹原此人,和叶惊秋所说的,到底有几分相似。

……

首发最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