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鸩杀弘农王

一念及此,袁绍适才对曹操说道,“孟德,吾就不与子脩相争了,还是回吾之故乡汝南,待招兵买马后,便相商起兵讨伐董卓。”

“可!吾也回谯郡,正好与本初兄相近,届时我俩一北一南共同举事。”曹操一想这样也好,省得大家为了招兵之事起冲突。

现在基本盘确定,纷争不断没了,两人更多的是彼此协作,之后才是起兵讨伐董卓。

袁绍闻言,也是欣喜,尽管他不知道自己的气运在河北,但能回到故乡领头讨伐董卓,也能光耀一把儿时的不如意。

袁绍,庶子出身,虽过继,但儿时的那段被人鄙夷的日子,在他心里始终过不去。

正如项羽所言: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

纵然他此时狼狈出逃洛阳,可毕竟也是做过廷尉的九卿。

若是在故乡招兵讨伐董卓,一来占据大意,可广纳袁氏四世三公之门生故吏。

二来就是扬眉吐气,此举必然是一件极为风光的事。

至于曹操,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单纯的觉得谯郡是曹氏与夏侯氏的根据地,可以壮大己身。

曹操现在比较担心的是李岷,也不知到自家长子此刻如何了,届时会不会与他一起起兵讨伐董卓?

一想到这,曹操便说道,“本初兄,吾还是去信子脩吧,他在冀州兵强马壮,钱粮又足,与我等一起诛灭董卓,想来不是难事。”

“嗯……确然,就是不知彼时汝这父子俩,谁做主了。”袁绍趁机揶揄了一下曹操,毕竟谁家有这么出色的儿子,谁不骄傲。

“子脩,吾可管不了。”曹操倒是洒脱,一副摆烂模样。

“哎……你呀,哈哈哈……”

“哈哈哈……”

两人相视一笑,减轻了心中几分对董卓的厌恶。

停留一个时辰后,两人携大军再次上路赶往豫州。

只是途中蔡邕向两人辞别,他准备前往冀州。

一方面是因为蔡琰在那,他有些想念自己的女儿。

另一方面,则是蔡邕对朝局混乱的心灰意冷,准备躲进冀州不管东西南北风,专心治典。

曹操与袁绍自然欣喜答应,且相送了十里有余。

至于蔡邕,他此去冀州,不仅能少一份危险,又能帮曹操二人送信,通知李岷做好讨伐董卓的准备。

如此一举两得之事,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

远在冀州的李岷,在感知到少帝被废,董卓把持朝政后,知道时间差不多了,当即召来了冀州文武,商讨董卓在洛阳行废立后的应对。

就在当日下午,李岷随之发布了动员令,并急召各路守将会师于邺城。

五日后,冀州州牧府更是开始招兵买马,筹措粮草。

其一举一动,影响着冀州上下,甚至已开始迁延至幽、并、青、兖、豫五州!

……

永汉元年(189年)十月,蔡邕抵达冀州后,透过马车,看到了四处调动的士兵,虽疑似有战事发生,但百姓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以及各地风貌的变化,皆是让他在震惊不已。

这还是冀州吗?

盛世也不过如此吧!

吾这女婿真乃旷世奇才也!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李岷一早就得知蔡邕来了冀州,他手中的影卫借用信鹰可在短时间内互通消息,此乃神兽利器也。

是以在蔡邕抵达邺城外时,他便带着蔡琰等人前来迎接。

“小婿见过岳丈、丈母,一路来冀州可好?”

“子脩啊,汝当这区区州牧可是屈才了。”蔡邕撇下妻子,一把拉过李岷大加称赞,一时间竟忘了蔡琰在侧。

这可好,一下子得罪了两位妇人。

“哈哈,岳丈可是过誉了。”李岷发现蔡琰的小委屈,与蔡母的嗔怪,连忙提醒蔡邕道,“岳丈,还是先与琰儿叙旧吧,她可是吾家的功臣,为我生了一子一女。”

“琰儿……”蔡邕也反应了过来,当即略表歉意道,“为父这不是见到子脩着急给忘了嘛,想来吾家大才女宽容,能原谅为父则个。”

“……”蔡琰沉吟片刻,直至蔡邕出现尴尬之色前开口道,“父亲千万别这么说,吾可没生气。不过,下不为例。”

似乎是看出了蔡邕与蔡母的疲惫,蔡琰乖乖女状道,“父亲与母亲舟车劳顿,还是先去州牧府休憩。其他事,来日方长。”

“好,就听琰儿的吧。”蔡邕与蔡母对视一笑,也不推辞,此次毕竟是来冀州定居的,不差这一会。

不过,蔡邕在转身之际也想起了曹操给他的嘱托,当即让仆从取来信件,“子脩,这是汝父托我送来的信件,他与袁本初已回故乡招兵,准备在明年正月讨伐董卓!”

李岷接过信件,没有第一时间查看,而是说道,“岳丈放心,此事吾自有对策,眼下还是先行回府吧。”

“好!”

……

李岷在查看曹操信件后,并没有急着动作,反而让文武继续厉兵秣马,以待时机。

当然,私下里李岷还是让谋士写信与各州,试探诸侯之心。

……

永汉元年(189年)十二月初,即中平六年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复称中平六年。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二月十二日,即董卓废辩立协三个月后,先有盖勋刺杀董卓未果出逃洛阳,后有青州山东等各地的刺史、州牧、太守等响应李岷动员令,大肆招兵买马。

更有甚者,已经开始喊出了讨伐董贼之声明,且不承认其立刘协之帝位法统!

这下可好了,董卓在收到消息后,心神大乱,生怕各州诸侯以迎废帝弘农王复位为名讨伐自己。

同时他召进京的三位臣子,除丁原驻扎于孟县貌合神离外,其余二人却迟迟不见踪影。

气得董卓大骂孙坚二人不知好歹,辜负了右扶风三剑客的情谊。

收敛怒意后的董卓,不再隐忍,遂与李儒商议准备将弘农王秘密鸩杀。

……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二月二十日,董卓终是下定决心,将弘农王置于阁上,派郎中令李儒进献毒酒给弘农王。

PS:感谢鸿蒙主宰道友的推荐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