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先说好,不许拿袋子

来的人正是杨金莲和她的丈夫李胜利两人。

有邻居认出了两人。

这不是银莲的姐姐金莲吗,她也过来了。

毕竟离得近,肯定听说这个事情了,过来也正常。

你们看他拿的礼品,居然还有猪饲料。

哈哈哈~

真是活久见,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拿猪饲料走亲戚的。

今天真是长见识了,不白来啊。

吃了这么多年的大席,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事情。

猪生了办大席,亲戚过来拿猪饲料,绝了。

不行,我要把这个画面拍下来发到网上去。

对对对,你不说都忘了,这是个很吸引人的事情啊。

这要是上传到抖音上,绝对会吸引很多人看。

众人纷纷拿出手机开始拍摄起来,和李胜利熟悉的人甚至还走过去对着猪饲料来了个近距离拍摄。

正在招呼客人的郑庆林和杨银莲两口子也知道了消息,放下手中的东西就走了出来。

姐姐,你怎么过来了。

杨银莲并没有给她姐姐说这个事情,所以对她过来心里很惊讶。

来就来呗,还拿什么东西。

接过她手里的两箱礼品,杨银莲带着姐姐往堂屋走去。

一旁,郑庆林从李胜利的手中接过了猪饲料。

八十斤的猪饲料还挺沉,他一个人根本就抬不起来。

把猪饲料抬到杂物房,里面放的都是猪饲料。

胜利哥,我记得你今天不是有事吗?忙完了?

李胜利接过烟,点燃抽了一口道:昨天就忙完了,这不是她姐知道你们今天要为猪生崽办大席,所以我们两人就过来了。

听完李胜利的话,郑庆林就感觉牙花子疼。

要是他猜的没错,他们两人这是想吃郑飞做的大席了啊。

你看那眼睛,自从进入到院子里面,眼睛老是往厨房看,就差把这次的来意写在脸上了。

对了,你不用管我,你忙你的。

因为距离近,李胜利没少往他家来,所以,认识的人也不少。

周围几户邻居他都认识,刚才他扫了一眼,认出了不少人。

郑庆林也确实忙,听到他这么说,给他说了一句就去忙了。

庆林,你过来一下。

郑庆林正要去堂屋拿东西,忽然被郑河东叫住了。

今天郑河东是记账的,现在让他过去应该是有什么事情。

咋了东哥。

郑河东把一摞百元大钞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这礼钱收了不少,你去那个皮筋过来捆上。

嚯!

看到收了这么多礼钱,郑庆林心里高兴坏了。

想不到村里人这么给力,居然一人随了两百块钱。

郑庆林算了一下账,发现大席的花费自家应该拿不出去太多。

妹子,你家办大席怎么不给我说啊,我还是听别人说才知道你们要办大席,要是别人不说我都不知道。….

堂屋中,杨金莲姐妹俩正坐在沙发上说话。

在一旁,是郑庆林的儿子郑东阳。

郑东阳今年才五岁,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虽然旁边有两人在说话,可是他的目光还是紧紧的看着电视。

大师兄,师傅被妖怪给抓走了。

看了一眼儿子,杨银莲说道:嗐,这不是因为猪生了吗,生的猪崽多,我

们就想着庆祝一下,只给村里人说了,亲戚什么的都没有告诉。

你们两口子也是,怎么想着猪生了办大席,我一开始听到别人这么说的时候还以为是瞎说。

杨银莲听到姐姐的话,笑了两声。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种就是我婆婆想吃小飞做的菜,前几天庆林就和我商量了一下,就决定找个事情把小飞叫来给做几桌。

听到妹妹这么说,杨金莲这才知道原来最主要的原因在她婆婆那里。

…………

看到人越来越多,郑庆林有些坐不住了。

这不对啊,怎么来了那么多人。

他都说了,只预备了三十桌的菜,除了关系近的他亲自邀请,关系普通的他都没有说。

本来他以为三十桌够了,可是现在一看三十桌远远不够啊。

不行,他要个管事的大爷说一声。

郑庆林找了一圈,在打牌的人群中找到了管事的建国大爷。

等到他把牌打完,郑庆林连忙把他拉了出来。

咋了,出什么事了?

郑建国看到郑庆林凝重的脸色,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

两人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小声的对他说道:大爷,你也知道,我就预备了三十桌,可是你看看这来的人,我看坐不下啊。

要是没有收下礼钱还好说,可是他刚才过去看了一下,发现账本上都已经记上了。

他也不能把礼钱退回去,毕竟退回去太得罪人了。

郑建国听到这话,看了一下,发现确实来了不少人。

他想了一下,说道:我记得你昨天赶集的时候买了不少的菜?

郑庆林点了点头,不知道大爷说这个干什么。

对,我看菜便宜,买了不少。肉也买了不少,都被我放到冰箱里面了。

大爷,你问这个干什么?

郑建国解释道:要是人太多,菜不够的话,就把你昨天买的菜和肉拿出来,让小飞哥做了。

郑庆林恍然,原来大爷是这个想法。

没问题大爷,可是这离开席的时间还早,要是在来人可怎么办?

现在才刚九点,离开席还有两个小时。

别的不说,这两个小时肯定是来人最多的时候。

毕竟现在这个时间很多人才吃过饭,喂完牲口刷完了锅。

郑建国想了一下,忽然看到了电线杆上的大喇叭。

有了。

没多久,正在家中忙碌,或者正要从家里出来的村民们都听到了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

喂喂,我说一下啊。

郑建国把事情说了一下,害怕有人没有听清楚,又说了一遍。

正在准备去郑庆林家和走到半路的村民们听到大喇叭上的话,一个个停下了脚步。

这怎么不让去了啊。

哎呦,我就说要早点过去,现在好了,去的人太多,坐不下人了。

得,回去吧,不傻站着了。

你说这些人也真是,居然去那么早,这才九点,就已经去了二百多人。

谁说不是呢,居然去那么早。

还有没去的村民们听到郑建国在大喇叭上说的话,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什么情况,我家门都没有出呢,就已经不让去了。

已经到了地方的村民听到这个消息庆幸不已,运气真好。

好家伙,这是来了多少人啊,居然在大喇叭上喊起来了。

范海听到大喇叭上说的话惊讶的说道。

郑飞和王明天一个站着一个坐着,都离灶台很近。

因为锅里和鼓风机发出来的声音,让他们两人听的不是很清楚。

这是说的什么?

郑飞扭头对范海问道。

范海给两人说了一下。

听完,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惊讶。

还能这样吗?

对他们这些人来说,今天过后每个人都有了谈资。

毕竟,猪生崽烧大席、亲戚过来拿的猪饲料和大喇叭喊不要在过来人。

这三个话题,每一个都能说个半年。

从大队部回来,郑建国来到郑庆林身边说道:怎么样,没有人来了吧?

郑庆林点了点头。

大爷,你说的这个办法是真的好用。

除了刚开始有几个人进来,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过来了。

听到这个办法有用,郑建国开心的说道:有用就行。

行了,你去忙去吧,我去看打牌的去。

没有了这个烦恼,郑庆林开始准备等会喝的酒。

一桌两瓶不一样的白酒,在加上两箱啤酒,或者四瓶白酒。

酒水他没有买太多,因为没有太多人喝。

就像上次在郑河东家,准备了那么多酒,到最后收拾的时候,发现还有很多酒都没有喝。

只喝了很少一点。

这件事郑庆林一直记得,所以买酒的时候他直接先记账,等到宴席结束以后在结账。

先说好啊,等会吃席的时候可不能往外拿袋子啊。

对,咱们这里可不行那些,别让人笑话。

可不是,咱们这里不行这个。

看到时间差不多了,郑建国作为管事开始安排人坐下。

郑庆林站在院门口看着,发现三十张桌子都已经坐满了,还剩下二十多个人没有找到地方。

坏了。

人还是多了。

这咋整。

看到这,可把郑庆林给整不会了。

他什么时候见过这啊。….

居然多出这么多人,要是被别人知道不都笑话他吗。

这个时候,他只能期望郑建国了。

作为管事,郑建国看到多出这么多人,也不慌。

走过来对他说道:把你家吃饭的桌子搬出来,然后去周围邻居家在借几张桌子板凳过来。

作为旁边的两桌人听到这话,开口说道:我家有桌子,我去给你搬过来。

我家有两张,都给你搬过来。

我家没有四方桌,有板凳,我去搬过来。

大爷,你看看还缺什么吗?

到了关键的时候还是自己人。

这一听到要用桌子板凳,离得近的人那是站起来就往家走。

郑建国对郑庆林说道:多出这么多人,菜肯定是不够了,你去把你昨天买的菜和肉都拿出来,给小飞送过去,然后把这里的情况给他说清楚。

哎哎哎,我这就去。

郑庆林跑到堂屋,打开冰箱把肉拿出来,然后掂着肉来到堂屋东屋,把放在袋子里面的菜都拿着。

来到做菜的地方,郑飞正在炸香芋地瓜丸。

看到他大包小包的过来,郑飞疑惑的问道:哥,你这是干什么?

看到他手里的肉和一兜兜菜,还以为他要让他帮忙做几道菜自己吃。

可是,当他

听到郑庆林的话,整个人都愣住了。

啥东西,人太多,不够坐,又多出几桌。

一想到多了五六桌,郑飞就感觉脑袋疼。

他一开始就是按照三十桌的菜来做的。

就是买菜的时候都是按照三十桌的大席来买的。

现在到好,居然多了几桌。

看到他手里提溜的菜和肉,郑飞放下漏勺走上前接过来查看了一下。

肉虽然放冰箱了,可还是很新鲜。

几种蔬菜更不用说了,状态也挺好,根本就看不出来是昨天买的。

把菜递给范海,让他把肉解冻,然后把菜洗出来。

等会我把炒菜分分,看看能不能凑出五桌菜出来。

对了,这多出来的几桌大席可是盘子和筷子都不够,还要你想办法。

郑飞忽然说道。

听到还缺盘子和筷子,郑庆林挠了挠头说道:这我来想办法。

郑庆林想到了家中的盘子和筷子,不知道够不够。

把盘子和筷子拿过来,郑飞算了一下,发现这些筷子和盘子根本就不够。

没了吗?

郑庆林摇了摇头,擦了擦汗说道:没了,我家就这些盘子和筷子。

那就和周围的邻居借点吧。郑飞说道。

听到郑飞的话,郑庆林点了点头。

只能如此了。

来到外面,郑建国正在和别人说话。

看到他出来,连忙问道:怎么样?小飞怎么说?

郑庆林把郑飞说的话说了一遍。

听到盘子筷子还不够,站在一旁的邻居连忙说道:盘子筷子不够?我家有,我去拿。

啥?缺盘子和筷子,别担心,我家有,我去拿过来。

听到还缺盘子和筷子,有人站起来就往家走。

来回忙活了三四趟,郑庆林终于把多出来的二十几个人给安排坐下。

二十多个人坐了五桌,五张四方桌板板正正的放在外面。

这二十多个人年纪都在三四十岁,有些人吃大席的时候都没有坐过这样的桌子。

但是有些年纪大一点的人都做过。

在以前,那家有事很多都是用的街坊四邻的桌子和板凳。

就连锅碗瓢盆都是借的。

以前农村那里有现在这些一次性杯子筷子之类的,根本就没有。

直到八九十年代以后经济开放了,这些东西才出来。

安排好坐下,郑庆林来到做菜的地方给郑飞说了一声。

听到可以开席后,郑飞吆喝了一声。

开席喽~.

郑个小目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