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常常在想教育是为了什么?

当前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都被各种学习所占据,学校里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等所有学科都要学习,而且还都要考试。在学校外面还有家长报的钢琴、古筝、舞蹈、架子鼓、篮球、足球、游泳等各种兴趣班。总之,学生很忙很累,家长也很忙很累。

人类的本性,有付出就必然就会要求有回报。

教育成本的增高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教育功利性。

所以当前我们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都把提高分数,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当作了我们学习和教育的最终目标。对教育的巨大付出和投入,想要好的回报,这无可厚非,有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就必然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导向。

可是我想这并非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我们的祖先自从诞生在这颗星球之上,有了基本的智慧之后,不论是早期的口传手授,还是封建时代的之乎者也,亦或者是现在的教育,其最终目的都应该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变得更加兴盛和强大,使我们的文明永远传承下去。

因此,我想写一本书,以的形式,将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的所有发现,所有知识、所有技术都按照我们文明发展的规律一一展现出来。让所有学生,所有读者都能够通过这本书将我们文明发展中的所有重大发现和创造,都一一重现出来。让所有人都能够在重现我们文明中重大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改进、成长并最终将我们的文明永远传承下去。

让教育真正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我们华夏文明永远传承下去。

曾经看过一部国外电影,讲述的世界末日之后,人们纷纷争抢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本宗教圣书的故事。宗教圣书自然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其是否真的可以起到促进我们人类科技发展,让人们生活有根本改善的作用呢?

就如同我们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一样,无数的青年俊杰穷经皓首,苦苦钻研《四书》,《五经》,妄图以一部《论语》而治天下,结果却导致拥有绝对人口优势的明朝被人口数量极少的清朝灭亡。而完整继承明朝科举制度的清朝,在其统治期间开始全面的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速度,最终导致了清亡之后华夏民族的百年屈辱历史。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一方面,极大程度的限制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得一些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空谈者,成为了掌控国家命运的决策者。另一方面,八股取士严重扼杀了人们追求实际和实践的创新精神,极力宣扬务虚,肆意打压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使人无法培养实际能力,严重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迟了历史的进步。

明末有一部奇书《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对中国古代工艺总结集大成的最为重要的一部书籍。

然后令人可惜的是,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下,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早已深入人心。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无数青年才俊头悬梁,锥刺股,两而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四书五经奉为至宝,而对真正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改善民的先进工艺技术,却总是是不屑一顾。直至明亡清立,顽固的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用如同儿戏一般的政治原因,就此将《天工开物》彻底封禁,以至于本应该造福华夏民族真正文化精华,就此从华夏大地消失不见。

极为讽刺的是《天工开物》在当时的国内不受待见,但当它就传到国外的时候却引起了巨大轰动,被他国之人奉为至宝。其中尤以日本最为典型,《天工开物》流传到日本并在日本广泛传播,不仅使日本学到了大量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更为关键的是,它使日本自此开始认识到先进工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使重视科学的思想在日本生根发芽,最终是使得日本科技逐渐超越我们。《天工开物》不仅对日本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天工开物》同样也对欧洲的农业生产和造纸等行业,乃至工业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史为鉴,方能继往开来,使我们华夏文明永远传承并延绵不绝。

本书设计知识和内容十分广泛和繁杂,从构思的最开始就深感此书绝非一人一力所能完成,再加上学识有限,文采不佳,也迟迟不敢动笔。但凡事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也只能斗胆抛砖,以期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并对此书加以补充和完善。

道阻且长,征程漫漫,本人已经决定将余生所有之事都将托付于此书,为我华夏之传承,略尽绵薄之力,不枉生于华夏一遭。也拜请各位能够读到此书的书友一同见证,多多支持!

PS:本文决无对当前时政和教育的指摘之意,一切都以促进我们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为根本。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