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大允铭

“这层发光膜其实就是我们的新型电池阵列。”

张恒激动地解说道“它完全由掺杂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构成,在光照作用下可直接实现离子快速传递和电荷分离,大幅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

与此同时,这种新型光诱导电池还具备了分子级的储能和快速能量转换输出功能,它可以把吸收的光子直接‘内化’为分子能,存储在化学键的张力中,等待需要时瞬间释放出来。”

“光子被转化为化学分子动能,分子能再可逆反应成为电离等离子体提供动力。”

陈铭衡耐心地解释着“这就是我们所谓‘分子内部储存和光量子转换’的全新理念。

由此我们摆脱了传统材料和电池结构的瓶颈,将整个动力系统的发电、存储和能量输出环节无缝集成为一个分子级光电化学循环。”

“太神奇了!这辆装甲车就像是一台巨型的‘光合发电机’!”

张恒由衷赞叹“它可以直接从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中汲取能量,内部借助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储能的协同作用,可高效利用光子‘内能’驱动整个系统。”

伴随着全体成员的欢呼声,这款开创性的太阳能动力装甲车终于横空出世,标志着人类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它的诞生无疑将为未来战场注入全新的能量动力,改变战争的面貌。

“好了各位,我们的新型动力装甲已经研制成功,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为它取一个响亮有力的名字了。”

张恒高兴地说“这可是我们经过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才终于付诸实践的伟大发明,名字一定要足够有内涵,与它的非凡性能相得益彰。”

“我觉得可以从龙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启发,因为我们所采用的是全新的发电和储能技术,完全颠覆了以往观念,这种创新精神与龙国文化中追求变革和包容并蓄的思想不谋而合。”

张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如就以何种传统元素为名吧?比如龙,向往永恒的龙文化象征着不朽的威力。

或如凤,代表着浴火重生的不屈造极,甚至可以以盘古开天地来命名……”

“你说得很有道理。”

张恒赞许地点了点头“从龙国文化中汲取灵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我个人更偏向从哲学的层面上来考虑这个问名题,毕竟这项技术的核心理念就在于突破传统‘熵增’理论,通过分子化的‘内存’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和转换。

这种‘反熵’思维正契合了龙国哲学对‘无’与‘有’、‘阴’与‘阳’这一物质永恒运动变化规律的诠释。”

“‘大允铭’怎么样?”

陈铭衡突然灵机一动“这个词取自《周易》中的‘大哉允矣’之说,寓意着广大无疆的宇宙万物自然运行变化所遵循的终极规律。

我们正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突破了能量利用的熵增‘禁锢’,揭示了微观世界中物质能量运转的本原机制。

因此,以‘大允’二字来命名这一承载着全新范式和哲理的产物,是否恰如其分呢?”

“大允?大允铭?”

张恒默念了几遍,随即眼睛一亮“很好!这个名字简练雄浑,内涵深远,与我们的技术理念惟妙惟肖。

正如陈铭衡所说,我们这款装甲车集高效发电、储能和动力转化于一体,标志着能量利用领域范式的更新换代。

作为一款彰显宇宙‘大道’规律的产品,它理应一个振振有词、极富内涵的响亮之名。

大允铭,既符合龙国传统哲学,又展现了我们对自然规律重大认知的突破,再合适不过了!”

“非常不错的命名!我全力赞同。”

诸位成员纷纷表示认同“大允铭,正是一个彰显这项杰出发明卓越本质与深邃内蕴的优秀之名。”

“既然全体成员都觉着这个名字合适,那它就正式定名为‘大允铭’动力装甲车了。”

张恒庄重地说“这款研制于探索战争理念新时代的作品,终将在将来的战场上施展出惊人的战斗力,成为我们重塑战争面貌,实现和平胜利的首选利器。”

“大允铭”命名,这款具有开创意义的太阳能动力装甲车正式进入实战测试阶段。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科研小组将对装甲的实际动力输出能力、动力持续时间、作战续航力等多方面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他们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方案,包括在各种极端环境下进行模拟作战测试,评估装甲在恶劣天气、夜间、沙尘环境等不利条件下的动力运转和维系情况。

“除了做充分的实战模拟测试,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下后续的性能优化和升级计划。

‘大允铭’虽然已是集成了各种尖端理念的颠覆性产品,但在未来持续投入实战中,仍有可能会遭遇一些特殊挑战。”

张恒分析道“比如说,在狭小空间或者遮蔽环境下作战,它的光能吸收或许会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止步于目前的成就,必须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应对之策。”

“我觉得我们可以继续从生物界寻求启发。”

徐占龙说“自然界中确实存在不少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高效获能的特殊生物,它们的代谢途径也许能为我们攻克这一难题带来新的启发。

比如化学合成菌,既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又能依赖化学能存储和利用能量;再比如一些厌氧细菌,则能够依赖特殊的电子传递链系统,获取化学键中的分子内能……”

“好主意!”

张恒会心一笑“徐占龙所提醒的确是我们进一步优化动力系统的重要思路。

我们目前的电池膜和部分生物基质,本身就是借鉴了自然界光合和细菌代谢过程的产物。

也就是说,我们还远远没有完全挖掘和利用生物界蕴含的奥秘,未来继续在这方面深挖潜力,很可能会让‘大允铭’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保持高效不竭的动力状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