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级电力系统设计理念

李腾睁大了眼睛,旋即对张恒竖起了大拇指“厉害了我的老大,真是开拓性的想法!”

“别忘了,我们的光之盾系统就是由气凝胶技术支撑的。”

张恒得意地说“我对它的优异性能有着深刻体会,如果能用气凝胶制成集成电池阵列的外壳,将极大降低装备重量,同时获得出色的耐候性能,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那可真是天衣无缝的组合啊。”

李腾由衷赞叹“我已经可以想象出那种全新概念的太阳能装甲车了。”

“顶部和车尾集成大面积气凝胶电池阵列,提供不间断的动力补给,车身外壳则由石墨烯纳米层超强化防护……”

“说得很好,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张恒拍案而起“借助材料创新,我们一定能开发出无往不胜的装甲力量,让敌人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一时间,整个研究小组的热情空前高涨。

大家就新材料应用进行了热烈的头脑风暴,献计献策,场面一度变得纷纷攘攘。

在激烈的讨论过后,张恒还是不免流露出一丝忧色。

“我们现在有诸多新颖的想法,但要真正将它们付诸实践并不简单。”

他深沉地说“目前大多数可用的新型材料,要么性能还无法满足严苛要求,要么生产成本过高无法规模化应用,我们都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啊……”

构思新奇独特,但要将构想转化为真正的实体却远非易事。

张恒所面临的最大阻力,正是合适材料的匮乏。

“没想到现有材料都难以完全满足我们对性能和成本的要求啊。”

张恒在会议上直言不讳“无论是柔性电池、刚性阵列,还是气凝胶涂层,它们各自都存在着一些无法逾越的局限性。”

“是啊老大,我们之前选择的那些都属于新兴尖端材料,生产工艺复杂、成本居高不下,若要推广至规模化应用仍有重重障碍。”

李腾深有体会地说。

“更糟的是,有些材料性能出众,但在恶劣战场环境下往往无法保持稳定。”

另一研究员说“比如说石墨烯涂层,抗氧化性和耐候性就都是硬伤,长期暴露条件下很快就会降解。”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个思路呢?”

张恒沉吟道“不那么紧紧地追求极限性能,而是回归寻找低成本且耐用的传统材料?只要性价比高,充分满足基本需求,或许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说得很有道理。”

几个研究员都为之一振“总不能寄望着高不可攀的前沿科技,不如审时度势地权衡利弊。”

于是,张恒带领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材料选型。

这一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大规模应用且价格亲民的材料领域。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怎么样?质地坚韧、防腐性好,造价也很低廉。”

“不太合适,长期暴露会出现老化开裂问题。”

“那金属氧化物又如何?我记得一些钛合金具有优异的耐候性。”

“耐候倒是没问题,但重量和加工难度都太高,影响机动性。”

……

研究小组像老旧汽车的发动机一般,吱嘎作响、卡壳反复。

一种又一种材料被提出后很快又被排除,一时间人人都显得焦头烂额起来。

就在人心惶惶之际,张恒却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新材料。

“等等,我们是不是忽视了一种最朴实无华却也许最合适的材料?”

他突然说“为什么不试试复合硅氧胶呢?”

“复合硅氧胶?那不就是普通的硅胶密封胶吗?怎么可能拿来作为电池板材料?”

李腾诧异不已。

“我倒是觉得张先生的想法很有创意。”

另一研究员摸着下巴说“硅氧胶不仅耐高温、耐腐蚀,而且抗氧化性和机械强度也极佳,还能够注入纳米级填充物调节性能,完全符合我们对材料的诸多要求。”

“说得很有道理!”

张恒点点头“我们不妨进一步研究下这种材料吧,看看是否能开发出既满足性能、又低成本易制的新型硅氧胶复合材料,有了它,制造出大面积的耐用电池板将指日可待!”

就这样,硅氧胶复合材料一举成为了团队的心头明珠。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研究人员就致力于对它的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不懈探索,从性能优化到成本控制,无一不下了苦工。

终于,在经历了反复试验与失利后,他们终于研制出了一种含有金属氧化物以及纳米级石墨烯填充的先进硅氧胶电池板材料。

这种看似平凡的新材料,综合性能却令人叹为观止。

“防护等级达到军用四级标准!温度范围是从-60到150摄氏度!抗氧化寿命可达20年以上!

成本只是传统聚合物材料的三分之一……简直就是我们的最佳之选啊!”

实验报告一出,张恒和李腾都张大了嘴巴,几乎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哈哈,看来我们的研究就快要走上正轨了!”

张恒激动地大笑起来“有了这种超强硅氧胶材料,我们的太阳能装甲梦将指日可待!敌人啊,让你在炎炎烈日下无处可逃吧!”

获得了合适的材料后,太阳能动力装甲的工程设计终于可以全面展开了。

这对于张恒和他的团队来说,需要将各种全新的理念付诸实践,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武器装备。

“同志们,经过多番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价廉物美的硅氧胶材料。”

张恒在设计会议上说“它不仅性能卓越,而且成本低廉,完全可以用来大规模制造太阳能电池板。

不过,单凭材料还远远不够,我们整体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动力集成系统。”

“说得对老大,光有电池板肯定还不够。”

李腾点点头“我们从系统层面来构思,将电池、存储系统、控制模块等等有机融合,打造出真正的智能化电力系统。”

“没错,整个设计的关键就在于智能集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