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上学 5.院试

从镇上回来, 禇行飞快的往家里跑去。

雪霁日明的天气,日光温暖, 禇行小老虎一样的一溜烟从几个闲谈的村里人身边跑过。

如今过去三载,禇行也有近六岁大了,他个头不高,但也有一米一三,要比周围同龄的孩子都高出大半个脑袋。

他穿着新做的小夹袄,里面套一件藏青色的内衫, 头上带了一个虎头帽,满眼的机灵劲。

他推开门,褚振元正躺在一个藤椅上晒太阳,满院的饭菜香气。

在褚振元面前, 赐福正手脚麻利的切着配菜。

和小时候相比,赐福也已经九岁了, 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多话,大多数的时候他都是沉默的, 可能和他长大了开始思考一些事情有关,只有在禇行和家人面前,才能少少的露出一些笑容。

禇行上前闻了闻:“今天做的什么啊?”

“你回来了?”赐福笑了笑:“是振元叔教的酸肉和外婆菜,你等一会, 马上该好了。”

“好唉!”禇行期待的应了一声。

在这三年,尤其是褚虎林承包了他们家一日三餐的吃食材料之后,褚振元就几乎很少出院门了,除了偶尔的前往县城或者王家一两趟外, 其余时间,他都是在家看书喝茶,好像外界的纷扰全都与他无关, 褚行多少次都觉得他爹这是看破红尘要超脱世俗了。

每当这个时候,褚振元都会笑骂他:“你就是看不得我闲一会儿,等孝期过了,我可就有的忙了。”

如今,正是守孝结束的第一个月。

早两天,书院的陈赋川就派人来送信,要让褚振元回书院,褚振元没有立刻点头,而是回了一封信,说是再等等。

再等等就是县试,距离现在也不过就十余日了。

禇行走到褚振元身边坐下,褚振元问道:“你虎林大伯送你回来的?”

禇行摇摇头:“大伯还在县城看店呢,我跟着莹莹婶娘还有小虎一起回来的!”

小虎是褚虎林的儿子,大名叫褚非,如今已经两岁大了,正是好玩的时候。

褚振元点了点头小声道:“打听到消息了?”

“嗯”,禇行小心的看了赐福一眼,见他认认真真的在准备饭菜,才放心道:“我去郝奶奶的店看了,赐福的妈今天没有过去。”

“哦”,褚振元点了点头,在这三年中,和他接触最多的,除了禇行就是赐福了,他教赐福做了三年菜,已经把他当成自己的子侄看待,如今赐福遇到麻烦,他自然多上心了一些。

赐福幼年丧父,后来母亲改嫁,虽说不是他母亲自己的意愿,而是被赐福的舅舅们强迫所致,但是这些对赐福的伤害已经造成了。

这三年郝春玲在镇上的麻辣烫生意火爆,赐福的外婆家得到消息后,竟然又领着赐福已经改嫁的母亲找了回来,赐福母亲爱子心切,自然想多多与赐福相处,但是赐福的外婆他们,明显的是冲着赐福家的钱财和麻辣烫的方子来的,这三年来俩家人缠缠绕绕,惹了不少流言蜚语,在村子里也是没传过什么好话。

大人们不在意,但是夹在中间的赐福是肉眼可见的沉默了,从最初见到母亲的欣喜,变成了现在只想躲在褚振元家里的沉默少年。

“我听郝奶奶说,赐福母亲改嫁的那个男人,昨天带着一个小男孩过来了,那小男孩喊赐福母亲娘,好像是和那个男人生的。”

“嗯?”褚振元意外道:“她不是说没有生孩子么?”

禇行摇摇头:“可能是怕赐福难受吧,郝奶奶拜托我帮着看住赐福,不能让他知道呢。”

“好。”褚振元眼神动了动:“赐福的外婆这段时间也没有过去了吧?”

“没有了。”禇行摇摇头:“已经小半个月不见人影了。”

“振元叔,庭庭,吃饭了!”赐福喊道。

“来了来了!”禇行终止了与褚振元的谈话,他站起身,走过去帮赐福端菜:“今天好丰盛啊,多谢福福!”

赐福点点头:“还有个汤,我放点香油再端过去。”

“好!”禇行笑了笑。

几人坐在小桌前,禇行和褚振元默契的没有谈论任何关于赐福的事。

赐福吃了两口菜后问道:“书院邀请,振元叔什么时候去县城?”

“不急。”褚振元摇摇头,他在等褚璨休息,三年前的折芳宴,不论是张印平还是陈赋川的大哥全都铩羽而归,反倒是跳脱的张云飞被选去了国子监读书,这一结果让人意外的同时也觉得合理,毕竟张云飞的族叔在推官上能出些力气。

景朝规定,参加县试时要有同县的五人结成一保,这五人在考试时休戚相关,任何一人作弊或是犯规,这五人都要取消考试资格。

今年县试,张印平可以为人结保。

过年的时候禇行就曾问过褚璨,知道他也有参加今年县试的念头,褚振元索性就把结保的名额给了褚璨一个,他对褚璨知根知底,人品也信得过,总好比再从别的地方找一个人结保了。

只是褚璨还是王家书童,参加县试前前后后有十余日,他得到考试前三天才能从王家出来。

“我还有一些事情要做。”褚振元对着赐福回答道。

“哦”,赐福低着头想了想:“那到时候庭庭也去县城吗?”

褚振元想了想:“庭庭好久没有见外婆了,到时候正好能去他外婆家待一阵。”

赐福的情绪更低落了一些,褚振元叹了口气:“到时候你和庭庭一起去他外婆家吧,我去给郝大娘说,就当散散心。”

“不了。”赐福摇头,“我在家把你写给我的菜谱再看看,也能练练刀工什么的,不会无聊。”

“好……”,褚振元静了片刻,到底没有多劝。

下午的时候,褚振元换上了一套青色长衫,他虽未加冠,但头上的发髻也不是小儿模样,他全都拢在了一起,用一根玉簪工整的束在了脑后。

禇行牵着他的手,跟在旁边有些闷闷不乐的问:“真的要去杨夫子的学堂读书吗?”

褚振元好笑道:“他是附近最好的启蒙老师了,等你过了两年读完《千字文》,《三字经》,我在想办法把你送去县里读书。”

禇行的脸皮跳了跳:“《千字文》我早就倒背如流了,你还让我学两年?”

“你那么小,不读书能干嘛?”褚振元看着禇行一脸不情愿的表情笑了笑:“好好打基础,可以适当的表现出来一些天赋,但是切记不可以刚开始就过于妖孽,要循序渐进,慢慢的把你的天赋表现出来,懂吗?”

“懂。”这些话,褚振元已经要交代禇行八百遍了,道理禇行都懂,只是觉得浪费两年时间去读已经学过的知识,有些浪费时间。

“可是太浪费时间了……”禇行叹道。

“那便看史记吧。”褚振元想了想道:“读史明智,虽然不是科举的考试内容,但是多读,自然会有益处。”

“好”,禇行点了点头。

两人走了一会儿来到杨夫子的学堂门口,杨夫子虽然只是一个童生,考了大半辈子也没考过院试成为秀才,但是他在附近村庄里颇受敬重,在他教过的学生当中,即使大多数只是能识字认字,但由于教的学生多,口碑好,所以并不愁生源,日子过的十分红火。

杨夫子的学堂分成三个部分,后院是他们一家人休息吃饭的地方,中间部分用来教书,最外面的院子用来学子休息玩闹。

褚振元两人刚到的时候,正是院子里学子休息的时间。

这些孩子从七八岁到十四五岁均有,他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步态轻盈的褚振元两人。

“这是县城来的少爷吧?”一个小男孩惊讶道:“是来找夫子的吗?”

“难道是为了读书?”

“怎么会在我们这读书,你看他们都衣服?”另外一个孩子道:“那是县城里才有的锦绣,我们镇上都没有卖的!”

“那难道是和夫子认识,来看望夫子的?”

“那是我们村的褚振元。”有一个和褚振元同村小孩子说道:“他边上的那个是他侄子褚庭,他应该是来送褚庭上学堂的。”

“褚振元!上学?”众人都惊讶了起来,他们知道褚振元,虽然大多是从别人的描述中。

在他们听到的传闻中,褚振元八岁就过童试,是崇礼县城年龄最小的童生第一人,还没参加院试就被人夸赞必中秀才,后来家里出现意外,院试没能参加,如今沉浸三年,随着新一轮县试的到来,名气不减反增,早早就有人预测他不但能考过院试,得中秀才,而且猜测他可能会是今年院试的案首。

要知道以往被猜测考中案首的都是一些县里极有名望的读书人,像褚振元这个年龄的还是第一次,因此在县试来临之时,褚振元的风头一时无两。

“要是真的来送他侄子上学,那我们不就能经常见到褚振元了?”一个小男孩眼睛放光的说道。

“不一定吧,毕竟他那么厉害,肯定大多时间都在看书,送侄子上学的小事怎么会让他来做?”

“唉,他进夫子屋里了,应该真是要送他侄子上学了!”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