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明法

“前人不懂明法,或者说不知明法。在仙汉时期,人们把明法之境称之为筑基。”

讲台上的教习侃侃而谈。

“所谓筑基,顾名思义就是打地基的意思。大家现在只知道,高楼大厦平地起。但是远在仙汉时期的时候,人们还没有发明现在的建筑材料,一座楼房能否屹立起来,关键在于打好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盖起大楼来,倘若地基不固,即便盖好大楼也会倾于一旦。所以,人们在这一关卡称之为筑基。”

徐七郎听得是一脸哈欠。

倒是王安之听得津津有味。

或许是教习看到王安之今日突破了明法境界,于是乎今天的修行课就开始讲起了明法境界。

修行课,又称大道课,在一些促狭之辈的嘴里也被称为扯淡课。

但是如果真把他当做扯淡的话,其实才是落入了下乘。

大道课的最早追溯可能要来自那个终结三国之乱的大晋国。

大晋谈玄。

所谓谈玄说妙,是哪个时代修士们之间最盛行的一种行为方式。

因为北境沦陷,北贼伺机而动。

神州陆沉或许就在眼前。

由谢家女发起的,修士之间禁止内斗的号召一时之间响彻神州大地。

而用谈玄来解决双方的纷争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特色。

就算到了今天。tiqi.org 草莓小说网

人们还可以通过光网,看到当年一些大修士们辩论谈玄的场景。

这也是直到今日,人们谈起晋国也是褒贬不一。

贬是因为他的统治,他得位不正,且高层混乱,内斗不止,空耗国力。

一统天下不到千年,就把半壁江山让给了北贼。

褒的原因则是在那个年代,或许很多修行之士因为看不上那个国家的统治者,所以要么隐居山林,要么开讲著书。

在谈玄的风气之下,人们敢于把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说出来,进行思想碰撞,进行文化交流。

可以说,大晋国虽然国祚不如前朝仙汉帝国三分之一之长。

但是在修行上的贡献却比他的国祚要长的多。

之前所说的方法派,也就是在大晋国之时涌现发展的。

而提出明法之境,替换筑基之境,也是大晋国之时,修士们的创新之举。

大晋国之前。

下品修士分为煅体,穴窍,筑基三关。

煅体境讲究的是通过锻炼体魄,打破人身体的穴窍,容纳气机。

而练气境则是在穴窍圆满之时,锤炼一口精气。

最后在筑基之关,打破人的任督二脉,打破天门之障。

煅体之境,只要身体好,天赋够,大部分人都能突破。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考据发现。

仙汉时期普通人的体质都比大明帝国的普通人要平生大了两分气力。

因为大部分人人,只要家境还行,都是锻体境的修士。

但是到了穴窍境就有不一样了。

穴窍境其实就是打破身体气脉的过程。

但是这个过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个漫长而又苦等的过程。

在仙汉时期,虽然有诸多练气法,但是在穴窍境只有一种真正打通气脉的方法:那就是心静,不求不迷不急,静静等候,等到精足气足神足时,气脉自然会通,三昧定境自然会入,丝毫强求不了。

在仙汉帝国时期,人们认为世上不管什么法门,离开了心去修,离开静去修,都是邪法。

因此要求修士必须一直心无所住,心无所求,心无所迷地坐禅。

但是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气脉?

人身有三百六十五个大穴,对应神州公转太日一周。神州公转大日一周是三百六十五天,易数以九为最大,以九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窍应填满九口真气。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当真气化生时,其一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上颚的龈交穴时,会化成“金津”;其二由任脉上行到口腔下颚的承浆穴,会化成“玉液”,“金津”和“玉液”在口腔内混合后就是唾液(俗称口水)。

唾液清且甜,俗称“甘露”。

要计算要坐多少座才能气脉初通,即把三百六十五乘以九,把这个数字去零为整,即三千五百座左右。也就是说:百日筑基,至少要坐三千五百座,这是个基数,前提是每一座都可以化生一口清且甜的唾液,如不清或者不甜,都不能计入三千五百座内。这个基数是对童身未破,身体健康,每一座都是正念坚定的人的数字。

所以有些人即使天赋不错,十来岁开始已经煅体完成,但是完成练气都要花费十来年功夫。

更别提之后的筑基境了。

而在大晋国,人们慢慢的通过讨论研究,转变了修行的基础关卡。

让它更加适合人们修行。

在练气一关,用气来突破穴窍,用穴窍来滋养气机,一路破关破卡,直到突破任督二脉。

直接一层境界就达到了之前两境人,甚至三境人才能做到的地步。

这种修行思路与方法的提出。

直接让大晋国的基层修士战斗力显著提升。

只有了两代人的时间。

大晋国就从原本的划江而治,到北伐破贼。

而对于之前困扰人的筑基之境,晋人则提出了化一为二的做法。

说到一分为二,先要提一下筑基之难。

而前朝筑基的难,究竟难在何处?——就难在人们六根放逐声色犬马,无法闭六根回复先天。

这也是为什么常说二十五岁前不入筑基,一生都无法筑基。

因为人年龄大了,受到的后天影响大了,再突破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外界所获,影响突破。

而我们前面又提过,一般人,即使是十来岁完成煅体,加上练气修行,到了筑基门槛,都得要二十多岁的光景。

那么等到他筑基,可能就只有一次的机会。

而这一次机会,很有可能因为他年岁较大,受红尘气影响,大概率也是过不了的。

而筑基又有百日筑基的说法。

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打破天门,突破任督二脉之举。

一旦时间到了,这些动作没有完成。

那么下一次就更难突破了。

自此恶性循环。

对他们来说,筑基之难,难于上天。

也只有那些高门大阀,从小把家族之中的优秀子弟,泡着药浴,吃着丹药,用着灵膳。

养在深山。

不知民苦。

增加着自己子弟筑基的成功率。

也因此,在仙汉一朝,与大晋国前期。

除了寒门之中,天赋凛然之辈,大部分高等修士,都是高门大姓出来的。

而大晋国有惊艳绝伦之人提出了新的办法。他们将原本的一步突破天门,变成了一个境界才能做完的事情。

在天门境,一举把筑基境暴力突破天门变成了一个打开天门,慢慢探索的过程。

而天门境的充分探索天门,壮大神魂力量。

又能够给予修士足够的基础,为下一步的突破增添底蕴。

而突破任督二脉,又放入了练气境之中。

因此,只要天门境修士达到天门之内神魂之海探无可探。

神识神魂完美融洽之后。

就已经把筑基之境最难的两关给解决掉了。

只需要把筑基之境最后一步,修炼性功完成,就可以往上再探一探了。

而明法境就是把这最后一步又深化的一个步骤。

“何谓明法,明功法,明心法,明经法。”

课堂上的教习讲得唾液横飞。

王安之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许多宗门,许多学堂,对于学生徒弟在练气境的修行,天门境的修行,常常以放养的态度进行,唯独对明法境看得重中之重,为何?”

“因为明法境才是人们之后道路长短的根据。”

“有人长期打坐内视下丹田,结果得了病,有人长期打坐内视上丹田,后来得了高血压甚至脑溢血突发死亡,更有人运河车周天走火入魔,这是火候不对所致。火候就是神识,真火才能用于练功,凡火只会焚烧精血。什么是真火呢?大能黄元吉真人直白道出:“迫切之心即属凡火,不惟无益,且有焚身之患。所谓不疾不徐,勿忘勿助,斯为天然真火。诸子勿求速效。须知急成者非大器,躁进者无大功。故曰:凝其神,柔其意。盖神不凝,则丹不聚;意不柔,则火不纯,火不纯,而丹亦难成也。要必本于谦和退让,稍有自矜自强之心,小则倾丹,大则殒命。故曰:“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由此可以看出,明法之境,第一忌就是急,这也是为什么先辈要把筑基一分为二的原因。”

“后来诸子百家开始研究起来了,为什么有的人修行明法又快又好,有的人明明已经是慢的不得了,但是还是出现走火之情景。甚至有一些温养十年的,在之后的发展还比不上一年突破的,为何?”

教习盯着王安之的双目,自问自答道。

“那就是适合。所以明法之境,是寻找一种合适自己的功法,合适自己的心法,合适自己的经法。”

坐在王安之右前方的何家小娘突然举手问道,“刘教习,怎么才能知道,这门功法,心法,经法合适自己呢?”

刘教习笑了。

“你遇到的时候就知道了。”

在众人的哄笑之中,他施施然的走出了教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