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震惊群臣!有粮亩产九百斤?!!

乾清宫中。

楚羽听到朱元璋的任命后,就立刻听到了系统的声音。

[叮咚!]

[宿主升职]

[获得对应奖励:杂交水稻和小麦培养经验总结,世界农业历史总进程,增加三十五年寿命,五百斤杂交水稻,霸王举鼎之力!]

楚羽还没从获得奖励的惊喜中回过神来,人群中的汪广洋就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

“陛下!此举不妥!!”

“楚羽之前就从未下过地,怎能够统领所有监察农业的御史?!”

“而全国各地科举的试题,若都交给一人来制订,那天下士人岂不都会是此人之门生?!”

“此法万不可取啊!!”

汪广洋双眼通红。

监察全国农业,还能主持制订天下科举的所有试题。

未来天下士人定皆是其门生故吏!

如此官职,就算汪广洋是右相,也嫉妒的很啊!

“陛下,右相说的没错,此事绝不可为!!”

胡惟庸也站出来道。

而跟汪广洋不同,他对楚羽并没有多大的嫉妒。

但他却深刻的意识到如果未来所有科举试题都由楚羽来制订的话,那淮西一派补充新鲜血液的门路,就真有可能被彻底断绝了!

毕竟,只要科举试题不是由考官制订的,那基层官员可操作的空间就被大大缩减了。

若到头来,都还是分数说了算!

那谁还愿意当你的门生故吏?!

淮西一派的文官们又凭什么桃李满天下?!!

“陛下,两位丞相说的对。”

“楚羽不过区区一翰林,担不起如此重任!!”

李善长也站了出来。

“请陛下三思!”~

众多文官出列。

一起叩拜道。

楚羽眉头微蹙。

随即看向朱元璋。

他此时已经摸不准这朱元璋的想法了。

这是真的要重用他?

还是想让他继续给浙江一派背锅?

不过,都不重要了。

能当上农科院二品大学生,监察全国农业。

楚羽是不会拒绝的。

他跑去当农官,一是想远离政治,二就是农官当好了也能够升官。

朱元璋这直接就把他的农官升到巅峰,这不正合他意吗?

但要管理各地的科举,那事情就多了。

楚羽可不想把自己累死。

而且他要当上这农科院二品大学士,还得把百官这关也过了!

这朱元璋金口玉言,他这样一任命,此时楚羽还想当一个普通的七品监察御史,已经是不可能了。

要么,他领命接任这农科院大学士,就此彻底跟朝堂上最有权势的文官势力撕破脸。

要么,他推拒任命,并极可能因此失去圣眷,到时候,他这农官也当不了了,并在未来很可能被人构陷!

官场上。

只要别人觉得你有威胁,就算你表现的再人畜无害,就算你再忍耐再退让。

也躲不开这引颈的一刀!

“唉~。”

楚羽轻叹了口气,便挺起了胸膛。

“陛下,农业乃大明国本,管理农科院,小臣虽然才薄,但也定竭尽全力。”

“但这科举一事嘛,干系就实在太重大了。”

楚羽顿了顿,才道:“陛下,小臣觉得,各位大人都说的有道理,这全国各地的乡试,院试,小臣一个人能力有限,确实管不下来。”

“但陛下想将计分制推广到各地,以此来为大明选拔贤才的话,小臣则以为,此策还得改进一下!”

闻言,群臣看楚羽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而朱元璋眉头微蹙,正要说话时,汪广洋却率先很不满的朝楚羽道:“楚翰林!你好大的口气!!”

“又要监察天下农业又要改进科举,这两件事是你能做得下来的吗?!”

“年轻人心高气傲,但若因此误了国家大事,即便抄家灭族,也难赎你之罪!!”

闻言,楚羽朝汪广洋投去了一道冷绝的凝视。

好家伙,这货是想要楚羽的命啊!

楚羽也没管汪广洋,便朝着朱元璋拱手,道:“陛下,推广计分制,制订科举题目之事,不能操之过急。”

“首先,天下读书人寒窗苦读多年,许多人为了能博取功名,也不知考过多少次科举,他们早就适应了原本的科考规则。”

“所以,小臣以为,陛下想推行这计分制,还当编撰合适的教材,在大明各地建设书院!!”

“真正的普教化于万民!”

“使万民有机会能接受同样的教化,然后规订必须得从这些教材里面寻找合适的题目,来作为科举考试的试题!!”

“日后这些试题的制订,可以召集各地地方官,通过抓阄来进行挑选。”

楚羽看着周围已然变了脸色的群臣,轻哼了一声,便朝朱元璋道:“如此一来,不仅能增多读书人的数量,获得民心,而且考题也不用担心泄露,朝廷只需派出考官前往各地监督即可。”

闻言,朱元璋颇为意动。

普教化于万民?!

让百姓人人能读书?!

这是何等景象?!!

而且他也能想到,在淮西派系独大之时,即便将计分制贸然推广到全国各地,也定难做到绝对的公平。

他原本就是想看看楚羽能不能有办法。

如今看来,楚羽还真没让他失望啊!

一本教材中囊括所有的题目和讲解,然后抓阄来选题,这样进行的考试能不公平吗?

“谎缪!!”

胡惟庸却突然站了出来,朝朱元璋拱手道:“陛下,这楚翰林简直是异想天开!”

“要大造书院于全国,这得花多少银子?”

“还有那编撰的教材,难道是要编撰四书五经?这又得花多少银子?”

“还教化那些百姓,那些百姓都去读书了,又有几人愿意去种田的?!!”

“大明税赋,农税占九成啊,陛下,若真按楚翰林说的作为,大明恐国将不国矣!!”

闻言,朱元璋也立刻意识到不对。

楚羽说的确实很美好。

但钱从哪里来呢?!

而楚羽却胸有成竹,朝朱元璋道:“陛下,你让小臣管农科院,那小臣有信心,在今年内,找出能亩产九石以上的粮食来!!”

“等此种粮推行全国,陛下,那这多出来的税粮,用于开办书院,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闻言,朱元璋立刻瞪大了眼睛。

百官也都震惊了!!

就连胡惟庸都猛然转头,死死地盯着楚羽。

亩产九石?!!

那可是整整九百斤啊!!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