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陛下,知道什么叫集团化么?!!

朱元璋自以为已经得到了处理燕王造反的良策,心情极好,带着百官前往了上元县的县衙。

这期间,楚羽再次被朱元璋叫到了马车上,并跟其坐在了一起。

如此礼遇。

无疑羡慕死了许多人。

“老师,不管怎样这楚羽也仅仅是一个农官罢了,陛下如此礼遇,实在是有些过了吧。”

杨宪骑着一匹马,看着不远处那辆他至今没资格上去的巨大马车,酸溜溜的道。

“...唉,亩产十八石的粮食就不说了,这楚羽竟然说他还能培养出更多高产量的农作物,就凭这个,陛下给其任何礼遇都是应该的。”

刘基抬手轻捋了下胡须,心情不是很平静的道。

事情的发展,已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即便刘基自诩为神机妙算,也没有想到楚羽竟能有这样的本事!

刘基更可以预见,只要楚羽不瞎搞,其日后的仕途必会一帆风顺。

即便是朱元璋死了,后世的皇帝对于这么一个会种田的大学士,那也肯定会当成宝贝的!

之前,刘基对楚羽还有些惋惜。

但现在,刘基发现小丑竟是他自己!

“老师,我在干农活时就听说了,这楚羽看来是铁了心的要广造学院了,如果真是这

样,那对咱们也不是好事啊。”

杨宪突然沉声道。

闻言,刘基眉头微蹙,随即道:“杨宪,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淮西派系的文官势力本来就比我们强大得多,损失最大的并不是我们。”

“另外,朝堂之上,我等与淮西派文官相争,也是为了政局的平衡,如今有了这书院,有了那计分制,两派未来就都没有了存续的根基,以后文官间不再争斗,我们不就更能安安心心的为陛下做事么?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楚羽有大才,还与淮西一派敌对,我等自无需与之为敌。”

刘基虽然是浙江派系文官的领袖,看似风光无限。

但他却知道自己是在走钢丝。

面对着朝堂之上尔虞我诈,明枪暗箭。

面对着强大的淮西文官势力。

刘基每日都觉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如今楚羽来把桌子一掀。

刘基反而感到松了口气。

“.......。”

杨宪见刘基竟有支持楚羽的意思,脸色更加的难看起来。

但刘基作为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臣,在朝堂上的威望极高。

杨宪即使颇有不满,但也只能够忍气吞声。

而刘基看着杨宪脸色不对,也是知道他这个弟子秉性的,不由得轻叹了口气,也没法去开导。

甚至还有些左右为难。

毕竟,杨宪可是他能力最强的门生弟子。

而楚羽,除了刘基对其很欣赏外,刘基的女儿还跟楚羽关系匪浅。

虽然刘基整天日理万机的不怎么回府,但刘知画在偷偷的跟谁通信,他这个当爹的还是清楚的。

指不定,楚羽日后就会成刘基的女婿。

一个是本事最大,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弟子。

一个是可能会成为一家人,本事更大的未来女婿。

刘基也不知道杨宪跟楚羽真的对上了,他应该帮谁,便只能想着有空多开导开导杨宪了。

两个人能互帮互助最好。

就算不能,也别让两人真到针锋相对的地步。

...............

马车中。

楚羽拿着一张大明的地图,看了好一会儿后,就朝着朱元璋道:“陛下,杂交小麦和其他农作物的培育地点可以设在中原地区。”

“而杂交水稻的推广,可以上元县为中心先扩散到应天府周边郡县,再多派人张贴告示,诉说清楚杂交水稻的好处,百姓们眼见杂交水稻如此高的产量,自然会多加种植的,官府再派御史多做监察,多做指导就可,无需强制。”

“另外,中原一带大部分地区都是一马平川的,气候适宜,很适合种植小麦。”

“山东胶州府地带,很适合种植蔬菜。”

“长安等地的气候很适合种甘蔗,水果。”

“所以,小臣以为,可以根据全国各地的气候条件的不同,挑选最合适种植某种农作物的地方,让当地的百姓接受官员的指挥,统一只种植该种农作物”

“这般抱团化的农业,才能持续不绝且稳定提供高产量的农作物!”

楚羽侃侃而谈道。

这些都是世界农业历史总进程里的东西。

“这,楚学士,这样那些没种植粮食的地方会不会缺粮啊?”

“北方冬季苦寒,百姓们没有种植够棉花,又如何过冬呢?”

朱元璋眉头微蹙,立刻问道。

“陛下,缺粮少棉,那就用钱买呀!”

“.......。”

朱元璋一阵无语。

而此时,那汪广洋也忍不住了,站了起来,怒斥道:“真是一派胡言!楚学士,光是卖蔬菜和果子所能得的钱,能换来足够的粮食,养活一家人吗?!!”

“楚学士,你这纯粹是纸上谈兵!!”

闻言,楚羽冷眼看了看汪广洋,就朝着朱元璋道:“陛下,若所种的蔬菜和水果只是卖与当地或者临近的州县,那自然是不够的,但若是能卖到其他缺少蔬菜和水果的地方,那不仅足够,甚至还能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打个比方,岭南的荔枝,当地也许一斤只要十个铜板,但一旦运到北方,那一百个铜板你都买不下一颗!”

“各类蔬菜也是如此!”

“只要种的多,发家致富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陛下还有疑虑的话,可以如这杂交水稻一般,先让我在全国各地找几处试验田,看看成果,再行推广即可!”

集团化农庄经济比小农经济,那效果质量是要好上百倍的!

二十世纪时,那山东一省之地所种出来的蔬菜就能供应全国!!

唯一的问题,只是古代的交通不便而已。

但楚羽却清楚,在保持一定温度和水分的情况下,带土留根茎的蔬菜,是能保存很久的。

而楚羽既然做了这农科院的大学士,自然是要将之做到最好,好让自己的声望达到顶峰。

他不仅是要大明朝的百姓吃饱吃好,还要大明朝的百姓发家致富!

“好!楚学士想做,尽管去做便是,朕会再给你一道圣旨,地方官吏和六部官员都会全力配合你的!”

朱元璋最终用力点头。

虽然他更倾向于不种粮食百姓就得饿肚子。

毕竟光种菜和水果,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富得起来?

但看着楚羽头上的那些唬人名号,想着那亩产量十八石的杂交水稻。

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相信楚羽。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