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老朱震惊!能增产的不只是水稻?!!

马车中。

朱元璋将大臣手中的麦穗全部收起来,找来一块檀木盒子,小心地将那些稻穗收入其中。

十分郑重的放在自己身边。

在他看来,世界的一切珍宝都不及其万一!

而这时,那李善长突然站了起来,道:“陛下,楚学士固然该褒奖,但楚学士实在是太年轻了,若一下子就将他升至高位,让其与六部的尚书持平,这易滋生骄纵,反而会害了他。”

“好玉,需多磨砺,方可成器啊!”

“再说了,楚学士现在麾下只有一些七品的监察御史,与六部的官吏相比,在品级上也是大大不如的。”

“不如就先让楚学士继续管理农科院,并让其入中书省跟六部官员多多接触,等新的稻种推广向全国后,再论功封赏农科院的官员。”

“到时候,若是还要设立六部之外的农部,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闻言,朱元璋沉思了会儿,就不由的点了点头。

他也承认李善长说的很有道理。

成立新的部门,是需要许多品级高的官员。

楚羽也确实是太年轻了。

进入中书省,参与国家大事,也不是光靠有计谋和能力就行了的。

官场之上,是讲人情世故的!

楚羽要想独当一面,也得跟六部的这些老狐狸多学习学习。

而看着朱元璋同意了自己的建议,李善长眼中迅速闪过一缕狡黠之色。

楚羽跟淮西一派可是不对付的。

李善长此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看走眼了。

就凭着这亩产量十八石的水稻,楚羽势必会在官场上青云直上,一飞冲天!

但楚羽之前提出广建书院的政策,可以说是直接刨了淮西一派文官势力的根。

这就注定李善长只能站在楚羽的对立面!

那有机会打压楚羽,那李善长是肯定要打压一下的。

而且进了中书省,就几乎是进了淮西一派的势力范围了。

只要楚羽没有独掌一部。

那李善长要收拾楚羽,就有的是机会!!

“陛下,此等水稻稻米看上去跟普通稻米无异,或许就是由普通水稻培育出来的。”

“北方的麦子,不知也能这样培育吗?如果可以,才是真能惠及全国百姓啊!!”

魏国公徐达此刻突然站了出来,道。

“对!朕待会儿要问问楚学士!”

这天下间竟然有亩产量十八石的水稻。

那这天下间会不会也有亩产量十八石的小麦呢?!

朱元璋顿时很期待了起来。

而车队很快就抵达了上元县。

上元县令,楚羽,以及所有监察农业的御史,都在城门口迎接。

本来楚羽还抓了一大包抄栗子跟县令吴旭分享,顺便在城门口的阴凉处唠嗑。

当车队已经临近之时,楚羽甚至都还不知道是朱元璋来了。

直到有乔装打扮的锦衣卫前来先亮明身份。

楚羽才收起了栗子,跟着吴旭顶着大太阳等着。

没过多久。

当一支长长的车队奔到县城城门时。

那吴旭很激动的走上前,就被锦衣卫拖到了一边。

然后,朱元璋就带着几位重臣从马车中走出,迅速来到了楚羽的面前。

楚羽立刻跪了。

“臣楚羽,拜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那些监察御史和上元县官吏,也都纷纷跪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都起身都起身!!”

朱元璋上前,亲手就把楚羽给扶了起来。

如此动作。

让跟着朱元璋的李善长,胡惟庸,徐达,刘伯温等人都大惊失色。

自从朱元璋当上皇帝以来。

就再没有如此礼贤下士过了!

那胡惟庸和李善长都不约而同的紧皱起了眉头。

心胸狭隘的汪广洋和杨宪更都嫉妒的双眼通红。

楚羽对此,虽然有些意外,却也表现的云淡风轻。

毕竟,就凭那亩产量十八石的杂交水稻,他也当得起朱元璋的这一扶。

“楚学士啊,这一别数月,朕可真是想你啊!”

朱元璋动情般的道。

楚羽微微一愣,也立刻装出动情的样子。

“陛下,臣也同样很想念您啊!!”

“走,走,咱们君臣二人不要在这城门口待着,去县衙再说。”

朱元璋拉着楚羽就走向了马车。

楚羽也是很顺从的就上了车。

徐达,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也跟在后面上了车。

而就在四名重臣的面前,朱元璋将楚羽拉到了主位之上,竟是跟楚羽同坐在一起。

徐达,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见状,心中更加震惊。

“陛下,您此次来可是为了那杂交水稻?”

楚羽眼见朱元璋对他都做到这份上了,也不藏着掖着,直接问道。

“楚学士,你现在种的那水稻叫杂交水稻吗?”

朱元璋眉头微蹙,有些疑惑得道:“如此神稻,为何叫这样不好听的名字?”

“陛下,这种稻子是从许多品质优良,却的稻子中相互育种,培养出来的,所以叫杂交水稻。”

“哦!!竟如此神奇!!”

朱元璋双眼发光,又看了看坐在一旁的徐达,便朝着楚羽问道:“那楚学士,既然这杂交水稻都能培养得出来,那这小麦能不能也用同样的方法培养出来。”

“那自然是可以的,就是得花点时间。”

楚羽微微一笑,道:“另外,臣还得带人去一下北方,在合适地点再建设一处农科院。”

闻言,朱元璋立刻应允,随即又狐疑的问道:“那楚学士,除了那水稻和小麦外,其他农作物,是不是也能如此呢?我是说杂交一下,增加产量?”

“其他农作物跟水稻和小麦都有些不同。”

楚羽顿了顿,又道:“不过,臣也确实是能让其的产量增产的。”

闻言,包括朱元璋在内,马车中众人看楚羽的目光都变了。

“具,具体能增产多少呢?”

朱元璋呼吸有些急促的问道。

“这个,只要环境合适,气候适宜,同样的农作物,经过细心的培育,增加个三倍产量应该是没问题的。”

“如果能够得到更优良的种子,那这产量应该还能翻一番。”

楚羽回忆着世界农业历史总进程中的内容,便很确定的道。

“嘶~!!”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