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坐不住了

本来说得兴高采烈的中年人被他一下子打断,连带着无数道目光都射向王伦,接着爆发出大笑。这个场景比“同文七贤”的演讲快乐多了,至少在枯燥的文辞之间有一些调剂。

一直想出名,从来没成功,没想到以这样的方式。

“骚蕊,骚蕊…”他抬起头,优雅地避免尴尬。

然后他看到了蒙娜丽莎…蒙着纱的两位丽人,都把头转向这边。

轻纱薄衾,凭增朦胧美;身材窈窕,显得体态修长勾人魂魄。美中不足的也是这块纱,把她们的脸都遮起来了,让人感觉冷冰冰的生气不够。

但是他还是想起一句诗来:任是无情也动人。

她们是什么人?什么时候来的?为什么要蒙着脸?王伦脑中有十万个为什么要梳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因为很快地,老夫子又在啰嗦了。

“这位兄台有何高见?”被他一打岔,刚刚鼓起的士气为之一夺,未免让人很不爽,特别在动员大会这么正规的场合。

王伦虽然觉得难堪,但急智还是有的,马上作揖赔礼道歉,不过他的方式很特别:“小可听兄台一番诤诤之言后便坐不住了,休怪!”

他的解嘲急智获得一片赞赏,在一阵哄笑声中,王伦施施然坐下。起哄,他是认真的。

“贤弟真的是…有个性!”重新落座后,刘高这么揶揄地说。

王伦倒是很得意,因为刚刚那蒙纱女子都往他这边看了,在上千的人群里感觉很拉风。

接下来就是所谓制定结社规章。这时代的文人结社之风极浓,结社退社也自由,只是核心人物一定要稳定就是了。

此时秋闱刚结束,大把的士子或还没离开、考中的士子也还没开始进行明年初的省试,正是以文会友的好时候。“同文社”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所以很快地进行了动员,拉起了今天这上千人的粉丝。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很多人和王伦一样是跟风进来的,但是无所谓,人家要的就是声势而已,又不指望人人都能写诗做词。

又有一个中年文士越众而出,有识得的,便说:“这是‘同文七贤’的老二也是台柱子,‘白衣秀士’胡书华,颇有几分文采的。”

王伦本没兴趣,听到“白衣秀士”四字却有点清醒了----这不是哥的匪号么?

但见那胡书华轻轻清了一下嗓子,提气说道:“在下胡书华,近来听得那位清真居士新做了一首《菩萨蛮》在樊楼广为传唱,故先用之抛砖引玉,为我社所鉴。”

说话时,他挥一挥手,便有四个助手手拉着一条巨大横幅,上面钉着草纸写满了字向四下里展览,看来是事先做足了准备。

周邦彦的名声还是很响的,他的词也自有一定吸引力,便有许多人直起脖子看写着什么。然后就见胡书华转身向两位蒙纱的女子一示意,她们便向四座施了一礼,娇声说:“我等姐妹为诸君演唱此曲,聊以助兴。若能构起诸君才思,当场为香榭楼留下墨宝,亦不枉胡先生一番激励之意。”

她们声若莺啼,虽然仍然蒙着面纱,却更增神秘感。不过对王伦来说这种手法也很寻常,无非是炒作手法而已,这样才能吸引眼球。不然的话,如果能随随便便就见到了香榭楼的两位花魁,客人无形中便觉得调价了。

这时候琴弦响动,原来是跟在她们后边的几个乐女开始演奏诸多乐器,说不出的清脆悦耳。香榭楼是高级青楼,养的乐女都是一流的,落到众人耳中自然是仙乐飘飘。

在琴声和鸣中,两位头牌轻启朱唇,缓缓唱道:

“银河宛转三千曲。

浴凫飞鹭澄波绿。

何处是归舟。

夕阳江上楼。”

和其它婉约词一样,无非是借物抒情,老套路了。不过相对来说,此词还是有实力的,借咏梅雪抒发羁旅别情,并暗含飘零不偶之慨,算是上佳之作。所以在他刚念完上阙,便有识货的人赞扬道:“好!”

“清真居士越来越拿捏得准了!----兄弟我只是就事论事。”

“不愧是香榭楼的两位头牌,兄弟我只在上月末有幸听过一次,心一直痒痒。”

“若不是囊中羞涩,说甚么也要给两位大家送去点缠头之资。”

“算了吧,兄台的那点家底,也就够见一见面而已。”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然,一千个人中自然欣赏水平不一样。有人落俗,便有人脱俗,反正贺铸和苏过都是给予了正面反应。

纵使文人相轻,纵使是被拉来作“赞助”,贺铸也还是给予了相当好评,当然他的评价是在表情中。但见他双眼微闭,轻点其头,状如陶醉,念念有声。苏过则是拍击大腿,随之轻声吟哦,很有苏大学士风度。

“天憎梅浪发。

故下封枝雪。

深院卷帘看。

应怜江上寒。”

一阙唱完,两女又福了一福,袅袅走到台边落座。不知什么时候,台上已经放置了许多桌椅,“同文七贤”和两位名家及两位名妓都远远地围坐。

人群自然是连声哄叫。若不是“同文社”开社的由头,他们平时要想同时见到两位大家是难之又难,尽管对方都是蒙着纱。随便哪一位

胡书华示意把横幅放到一边,向众人拱手说:“在下是觉得非常之好!不过,我‘同文社’例来不乏聪慧之士,现在又有贺先生、苏先生两位巨擘坐镇,定不会让它专美于前!今晚是开社头一天,也是今年争夺‘金明大赛’冠军的动员之战,我希望诸位群策群力,不吝留下墨宝,也是文坛一件雅事。”

顿了一顿,他提高调门道:“若是侥幸有一二首能入徐、孙两位大家之眼,当有不菲的润笔之资,更有机会得到两位大家亲自奉茶献歌的机会。”

台上正中间放着一张大桌,笔墨纸砚都是齐全的,这是他们吃饭的家伙,甚是完整。

众人听了都是一付跃跃欲试的样子,但是王伦却不以为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