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十月的炮火二

www.youxs.org(二)

告别阿芙乐尔号,我们来到位于圣彼得堡市的东北部的斯莫尔尼宫。

斯莫尔尼宫是1806—1808年建在涅瓦河一处转弯的地方,是一座外观高贵典雅的三层建筑。其部分房屋在19世纪初受叶卡捷琳娜二世命令而建为贵族女子寄宿学校。后来认为修道院的楼舍不适合作教室用而迁出。现在,这座学校成为圣彼得堡市机关。

我们在市政府机关门前下了车,随便拍了张留影后沿门前的市政公园向斯莫尔尼宫走去。路上参拜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纪念碑。

据娜娜介绍,早在圣彼得堡奠基前,这个地方已有人烟:15世纪时期,这个地区为城堡外的郊区,而17世纪时期则为瑞典管辖,修筑有防御工事及民居。彼得大帝时期,此区成为一座专门存放沥青的仓库——斯莫尔尼工场。斯莫尔尼一词来自俄语沥青。从此以后,这个地区便称为斯莫尔尼

我眺望斯莫尔尼宫,只见它与圣彼得堡市中心整体色彩和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的色彩一样,也是清爽干净的蓝白相间,是巴洛克风格和俄罗斯风格的融合体,在圣彼得堡的教堂里相当具有代表性。

据说,斯莫尔尼宫是1806~1808年由意大利建筑师克瓦伦吉设计建成的。主要庭院由300米长的正面,以及从主体建筑伸出各40米长的两翼组成。20世纪60年代又在正门增建8根壮丽的圆柱和7个拱形门廊,和其右侧巴罗克式建筑风格的斯莫尔尼修道院浑为一体,合称斯莫尔尼建筑群。

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斯莫尔尼宫成为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司令部。1917年11月中旬至1918年3月列宁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过。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斯莫尔尼会议大厅发表对俄国公民的号召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会议大厅、三楼列宁第一间工作室、二楼列宁工作室和起居室,为斯莫尔尼宫的3处革命圣地。会议大厅以白色大理石装饰。工作室和起居室陈设简朴,后曾改为文献陈列室。

我从小聆听十月革命的思想,现在站在这个点燃红色火焰的地方用心体味激情燃烧的岁月。

据《回忆列宁——斯莫尔尼宫的不平凡之夜》说:

……整个斯莫尔尼宫灯火通明。在一条条走廊上情绪激昂的人群川流不息。每个房间里,都是热气腾腾的场面,但是热情最高、情绪最热烈的,是在楼上走廊拐角的地方。在那里最末了的一个房间里,军事革命委员会正在举行会议。有几个姑娘已经疲惫不堪了,然而还在顽强地应付着那些前来要求解释问题、听取指示、提出种种要求和申诉的人所带来的难以置信的压力。

如果卷进这个漩涡,那就能从四面八方看见一张张非常焦急的面孔和一双双要求取得某项指示或某种委任书的手。一些重大的任务和任命就是在这里决定的。打字机当场就哒哒不停地打下口授。的文件,随即把文件摊在膝盖上用铅笔签署。一个幸运地获得了任命的年轻同志,拚命地驾着汽车飞也似地消失在黑夜里。而在最末了的那个房间里,有几个同志坐在桌旁,犹如一道道电流似地把自己的命令发给全国各地的起义城市。

直到今天,每当回忆起这件了不起的工作时,不能让人不感到惊讶。自己至今仍然认为军事革命委员会在十月的日子里的活动是人的精力的一种表现,它证明了在革命的心灵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精力,而当这颗心灵在革命惊雷的召唤下,它又能干出什么事来。

晚上,在斯莫尔尼宫的白厅里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了。前来开会的人个个兴高采烈,喜气洋洋。那吋群情激昂,尽管冬宫周围的战斗还在进行,时而还传来极其令人不安的消息,但是没有出现丝毫的慌张。

没有丝毫的慌张,是指布尔什维克而言,是指代表大会上赞同布尔什维克观点的极大多数人而言。相反,凶狠、窘迫,焦躁的社会党的右翼分子却是惶惶不可终日。

当会议终于开幕的时候,大会的情绪就完全明朗了。布尔什维克的演说受到了人们欣喜若狂的欢迎。大家怀着热烈赞叹的心情听取前来报告冬官周围战斗的真实情况的年轻水兵们的发言。众所周知,冬宫周围的战斗打完时我们方面牺牲了一些人。

苏维埃政权终于进入了冬宫,资产阶级部长们被逮捕了——这一盼望已久的消息受到了经久不息的暴风雨般的掌声的欢迎!同时,在当时的军队组织里很起作用的孟什维克库钦中尉走到讲台前面来,威胁我们,说要立刻把他那一条战线上的士兵调到彼得格勒来。他代表第一、第二、第三,直至第十二集团军,同时还包括一个独立的集团军,宣读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决议;未了,他公然对敢于采取这种冒险行动的彼得格勒进行**裸的恫吓。

这种做法吓不倒任何人。而那种宣称全国的农民在我们面前就象一片汪洋大海,要把我们淹没的说法也是吓不倒任何人的。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如鱼得水,他愉快地不停地工作,已经在一个角落里草拟了新的政权法令、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这些法令将成为本世纪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篇章,这一点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

除了上面寥寥几笔之外,还想回忆一下人民委员会的第一次任命情况。那是在斯莫尔尼宫的一个小房间里进行的,房间的椅子上扔满了大衣和帽子,大家挤在一张灯光暗淡的桌子周围。我们在选举新生的俄国的领导人。觉得选举时通常带有偶然性,老是担心被选上的那些人同重大的任务之间的差距过于悬殊,因为对于他们是很了解的;觉得他们担负无论那一种专门工作都还不够水平。令人懊恼的是列宁不管这些顾虑,却笑着说道:目前所有的岗位上都需要负责的人员,做了再看吧,如果不行,我们还能够换。

列宁是多么的正确啊! 当然,有的人撤换了;有的人还留在岗位上。那些曾不无胆怯地担负起委任给他们的工作,后来表明是完全称职的人也不在少数。当然,有的人——不只是目睹革命的人,而且是参加革命的人——面对宏伟的远景和似乎不能战胜的困难晕头转向了。列宁以惊人的稳健神态,谛视着巨大的目标并紧紧地把握着它,就象一位富有经验的领港员,操纵着一艘远洋巨轮的舵轮……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