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美德

姬龄不知道春秋是卫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通过祭奠来思念故去的祖先的。

想来这个时间段应该非常的长,毕竟他听山说,一般的卫国人关祭祀逝者,都花费半月的时间,想来贵族更是如此了。

站在他来到这个世界的地方,能看到山下小路上的人。

人很多,超乎姬龄想象的多,甚至比眼下在村子里的人还多。

难道这些人都是来祭奠祖先的?

山的回答是否定的。

山带着青鱼和她的爷爷一起送他出山了,一路上絮絮叨叨的,却让姬龄感到很温暖。

自去年姬龄在冬天里种出粮食,并且收近三石的粮食后,村民就已经奉姬龄为神人了。

凭借着冬日里种出粮食,姬龄一下子便稍微富裕了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帮忙,姬龄在收获粮食以后,亩产就达一石左右。

当然了,冬日里姬龄也没闲着,与山一起捕抓了几只野鹿和野山羊。

也许是因为姬龄喂得好,食物很充足,一头母野鹿竟然产了一头小鹿,看着这些,就来山也是笑呵呵的。

而山一个人管理农田,负责雇佣村民帮忙收获粮食,已经忙不过来了,所以姬龄只能求与自己相近的邻居帮忙打理农田。

这一来二去,几人熟悉了,这爷孙俩,也没起初那般敌视姬龄。

后来,姬龄见小女孩可爱,便给这个小女孩取了青鱼之名。

谁让这个黄毛丫头老是对姬龄撅着一个嘴巴。

青鱼爷爷年纪大了,虽然他已下不了地干活了,但青鱼爷爷这一辈子都在与庄稼打交道,他对农作物的简直比他对自己还熟。

什么时候该松土,什么时候该出场,什么时候该浇水,他都一清二楚,悉数家珍。

所以姬龄很是放心将自己的地交给青鱼爷爷打理。

青鱼爷爷比起姬龄和山这种外行,那可真是强得太多了。

姬龄起初以为是清明到了,毕竟他下意识的以为,此时祭祖扫墓应该也清明前后。

重新踏上山下的平地,姬龄的神经依旧是绷紧的。

今天是姬龄准备前去拜访此地贵族的日子。

虽然姬龄已经来了许久,可毕竟来到人家地盘上,总归要与此地的地主贵族打招呼的。

虽然本着友好去访问的,估计盗匪跟野人们可能不这么想。

同样惊恐的还有他身边的山,还有山牵着的野山羊,好几次它都扭头往回跑,不久之后,姬龄发现它又跟在他身边,估计野山羊感觉到了危险。

两个人和一只惊恐的动物战战兢兢的上了大路。

姬龄的薄底自制的皮靴踩上坚硬的大路的时候,他有一种宇航员在月球上踏出象征着进步一大步的感觉。

好在路上的行人对他并不关注,即便他带一只野山羊和山一起出了游村。

走了一段路之后他惊恐的心就慢慢落下来了,这里的人最多说他一句“好俊的小君子。”

这些话都是从马车里传来的,大部分都是女声。

至于那些拖着爬犁,或者拖着大车的国人奴隶们来说,姬龄现在的一身士人装扮,与他们有天地之别,即便是有一两个年轻的少女多看了姬龄一眼,也会立刻被母亲或者丈夫拉到身后。

姬龄花大价钱,装扮的样子,的确很有卖相,不得不说,他这一身装扮已经让许多人自动让开的一条路,没人拿着刀子冲过来抢劫,姬龄已经很满意了,一只手搭在山羊的脖颈上,山跟在姬龄后面,脸上带着和煦的微笑沿着大路向前走。

慢慢的荒野之地逐渐变少,开始有农田出现,一些精赤着身体的人在田地里劳作,准备春耕,即便是路上行人很多,丝毫不理睬。

姬龄瞅了一眼,发现几乎所有的男的精瘦,女的干瘪,没有什么看头。

劳动的人是最美丽的,这一句还是词姬龄以前听过,只是现在他已经无法把劳动跟这里的美丽联系在一起。

午饭时间到了,很多人就坐在路边,吃一点黑黑的姬龄认不出来的东西。

从外形看像是糜子掺和一些野菜煮熟之后捏紧然后晒干成的干粮,就是里面有很多淡绿色的絮状物。

相比之下,姬龄和山的午餐就丰富的太多了,山的背上有一个不大的革囊,出发前,山就给里面装了很多食物。

一份水煮过的野菜团子,一块切成片的冷粟米团,在加两个乌黑乌黑的冻梨,再加上一壶酒酪,在许多卫人眼中,姬龄完全是一个低调的贵族小君子的模样就活脱脱的出现了。

事实上这么装的人绝对不止姬龄一个人。

能进入路边茅草亭吃饭歇息的人基本上都是这副样子。

在姬龄旁边,就有一个身形硕大的胖子,他面前的食物远比姬龄拿出来的夸张,最显眼的就是这家伙把半截肉干摆众人面前大嚼。

姬龄其实很想与他们交流,且不论是谁,在山上居住了半年,说话的对象只有一个老实糙汉,他很想另外结实一些纯正的能聊天的人。

至少要在交流中他好判断此时贵族们是整样的一种言谈方式,后期也好方便以后能跟他们愉快的交往。

姬龄的饭菜是放在几张树叶上的,他面前没有矮桌子,只好跪坐在树叶上,一口一口的吃东西,真正做到了食不出声,嚼不露齿。

因为只这样的场面就变得很有趣,一个腰佩白玉的胖子,一个干净漂亮的少年人,一个吃饭粗俗不堪,一个吃饭充满了贵族仪式般的优雅。

立刻,看到这一幕的人齐齐的对胖子投去了厌恶的目光,而却对姬龄充满了善意。

这就是姬龄想要的效果,一个人在一边吃的再好看也没有人会注意,如果身边有一个参照物,就能把他的在行为举止上看起来像极了一个真正的贵族。

姬龄从自己的食物中分出一少部分,装在一个小木盒里,放在茅草亭子外面,还冲着田里帮着父亲犁田一个的五六岁孩子招招手,指指食物就重新坐下来吃饭。

姬龄自己都觉得自己很作,但是无奈啊!现下,他准备入仕,那么就准备要将自己名声穿出去,毕竟姬龄要想在卫国做官,除了有实力的贵族推荐外,那就只能尽快让自己名扬天下了。

听说,舜在继承王位之时,尧就听人说过,说是舜的父亲是一个瞎老头儿,人称瞽叟,简直是糊涂透顶。舜的生母死得早,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叫象,为人傲慢无理,但瞽叟很宠爱他。舜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但他却善待亲人,用美德感化他们,使他们变得相亲相爱。

由此可见,凡事好人好事,在华夏古代都是有着极为重要的的思想美德教育意义的。

如此一来,他便可以吸引一些有着“求贤若渴”美名的贤君诸侯。

那么如何才能将自己的名声穿出去呢?

这一点姬龄准备学习一下,营销号了。

博眼球、立人设、吸引话题…

或许在后世出名挺难的,但在春秋出名还是挺简单,

比如一个英俊的小后生见到一个孝顺的孩子,给一点小小的奖励,这是士必须做的。

这一个美好人性得赞扬,孝道得以体现的最好展现,但凡有贤德的人,都会对此赞美讴歌的。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自然不适用于此时的国人,小孩子在父亲的推搡下终于拿走了木盒,当他抱着木盒给姬龄磕头的时候,姬龄的一张脸顿时涨的通红,却强忍着一动不动。

他的模样引来其余士人的哄堂大笑,这笑声却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单纯觉得这个小君子面皮薄,作实有趣。

怀着愧疚之心的姬龄又在孩子手里的木盒上加了一块肉,然后指指山羊道:“能否帮我给羊采些嫩草来,这些饭食就是酬谢。”

小孩子看着肉激动地眼睛发亮,听姬龄这样说,连连点头,然后就快速的抱着木盒回到了父亲身边,高举着木盒要父亲吃肉。

父亲只吃了一小片,就把其余的肉片放在儿子的嘴里,让儿子吃。他在边上的山坡采来了山羊最喜欢吃的嫩草,放在山羊的嘴边,朝姬龄拱手道:“多谢君子赐食。”

姬龄摇头道:“这不是赏赐,是交换,你帮我喂养羊,我给你饭食,非常的公道。”

父亲很木讷,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姬龄的话。

倒是旁边一个留着三绺长须的中年人笑道:“今日出门不算白来,父慈子孝,肉食者颁奖,当上行下效,各安其道,人心融融,可见周礼尚在人心,孝义还存。少年人,可愿意与老夫共饮一杯无?”

姬龄起身施礼道:“长者有邀,姬龄敢不从命。”

“姬!”

老者闻言,不由眉头一皱,仔细打量了一下姬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