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会稽起义

就在刘邦起兵屡败屡战之时,项梁项羽一路西进,民心所向,所向披靡,各地英雄豪杰纷纷响应、望风归顺。

项梁是项燕的儿子,项羽名籍、字羽,是项梁的侄儿。

项梁曾经杀人,与项羽躲在吴中。项梁这只老狼带着小狼项羽,虽是避祸吴中,却依然过得逍遥,不光是逍遥,更是把持了吴中江湖的话语权,大哥当得有模有样,黑白通吃。

项梁能力很强,很受吴中豪杰的拥戴,常为主持大型活动,并暗中用兵法安排宾客和青年,借机熟知每个人的才能,拉拢人才为己所用,逐步建立自己的干部人才队伍。

项羽年少时,总不喜欢学习,学文不成,改去学剑,又不成。项梁很生气,你文也不学、武也不学,怎么匡复楚国。

项羽满不在乎,叔叔,读书识字没什么用;剑也只能敌一人,不想学;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教项羽兵法,项羽非常喜欢,开始很认真,但略知大意后,又不想学了。

又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

秦始皇巡游到会稽郡,过钱塘江时,项羽和项梁一起去凑热闹。看到秦始皇大队人马经过,项羽吹牛吹上了瘾:

秦始皇这个人是厉害,我更厉害,我可以取而代之!

项梁又惊又喜,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宝贝侄儿,不许在这里胡说!这可是要灭族的!要说,回家再慢慢说。

听了项羽的豪言壮语,项梁更加器重他,认为他志向高远、奇异不凡。项羽也不负众望,能力比叔父更强。

项羽身高185cm以上,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客居他乡,但打架凶悍、从没输过,当地青年都害怕他。

陈胜吴广起兵后,消息迅速传遍天下,会稽地处东南,虽隔江相望,但天下形势异动,也是一清二楚。

会稽郡守殷通也不想跟秦王朝混了,想造老板的反,他找来项梁商讨反秦大计,说是商讨,其实是自己一锤定音。

天下大多都造反了,这是天要亡秦。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也想造反,你跟我一起造反,我自己当老板,我让你和桓楚担任统帅,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打天下。

这句话清楚明了,主事的是我殷通,你不要有非分之想,你和桓楚为将,咱们三人就组成这个造反领导班子。

这句话也是一种警告,项梁你虽是楚国贵族,但不要骄傲自大,别仗着身世不服,若不服,我还有桓楚制约你。

正如沛县县令一路货色,殷通郡守看到天下纷乱,也是选择不忠诚于秦帝国,毫不犹豫就加入了造反的队伍。

殷通终究还是低看了项梁。

项氏乃楚国贵族,世代为将,项梁的老爹项燕,还曾大败秦军,这样出身的人,看待一个郡守,真算不上什么。何况眼下烽烟四起,你一个秦朝官吏,还能有啥威风呢?项家世代为楚王效力,现在让项梁为你一个郡守效力,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项梁平静地看着殷通,心里极度鄙视。

我们立志匡复楚国,而你吃秦王朝的饭,穿秦王朝的衣,不思保家卫国、为君分忧,却想和我们这些造反派在一起。

嘿嘿,我们不接受你。

项梁主意已定,杀死殷通,自己独立造反,自己当老板。

项梁于是忽悠殷通,桓楚亡命江湖,没人知道他在何处,只有项羽小伙子知道,让他单独向您汇报情况,好不好。

项梁说这话时,心中已打定了主意,筹谋已久的反秦复楚大业,就在今天了,就拿这个郡守殷通的人头,来祭旗吧!

项梁是个狠角色,想杀人了,还表现出恭敬顺从的样子,搞得殷通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不能自拔,自我感觉良好。

殷通感觉项梁是个实诚人,对自己也很恭敬,这个人还是服从我的,可以当我的亲信,就同意了项梁的意见。

天下大乱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殷通还不改变自己的惯性思维,傻乎乎的把自己的脑袋献给了这叔侄俩。

项梁找来项羽,一番眼神交流之后,示意项羽持剑在外等一下,不要急躁,慢慢来,并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项羽微微点头,叔叔放心,您的意思,我明白。

殷通召项羽进入郡守署,正沉醉在如何成就造反大业,项梁给项羽抛了一个眼神:可以动手了!

项羽突然拔剑,砍下殷通的头。

项羽拔剑、砍头动作利索,也就一瞬间的事情。这是什么节奏,殷通还没明白过来,脑袋就掉了,稀里糊涂死了。

项梁手持郡守首级,佩带郡守官印,潇洒走出谈话室。

郡守府守卫看到自己郡守的脑袋在项梁手上,大为惊慌,一片混乱后,有些勇敢的人,向项梁项羽扑杀过来。

项羽甩开膀子,勇猛迎战,杀人如切韭菜,杀了一波又一波,连续击杀上百人,也没有停一下歇息的意思。

其他守卫看到兄弟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再看看项羽这个杀人狂魔,都吓得趴在地上,无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再敢和项羽搏杀。

项羽太神勇了,闻名不如见面,一见面就要送上一百多个人头,吓死我们了,我们不敢反抗了,我们彻底服了。

项梁召集吴中的豪绅和官吏,作了起兵反秦的通报,大家和我一起造反去,不然就是和我作对,就送你们去殷通那里玩。

项梁于是收编了会稽郡所属人马,得精兵八千,这就是八千江东子弟的由来,也是项氏军团的基本骨干。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项梁自封会稽郡守,项羽为副将,郡中大小官员、军队将领,听命于我们叔侄就是了。

这一年,项羽才二十四岁,年轻有为,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也是干造反大事的黄金时期。

有一点很奇怪,项梁杀了秦帝国的郡守,都要造秦帝国的反了,还自封为会稽郡守,实在是莫名其妙。

项梁没有在第一时间把造反的旗号打出来,不是他首鼠两端,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很快,项梁的机会就来了。

一个不出名的人,带来了楚王陈胜的诏令。

对项梁来说,陈胜的诏令无所谓真假,有用就行。

这个人叫召平,反正不出名,知道有这个人就行了。

召平见了项梁,一刻也没有耽搁,马上就以陈胜的名义,给项梁送上了一份大礼,一顶大官帽,做陈胜政权的上柱国。

项梁作为楚国的贵族,自然知道上柱国是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位高权重。对于这样的好事,项梁欣然接受。

接受了陈胜的册封,就要干陈胜安排的工作。

陈胜安排的工作,就是请项梁率领会稽郡的楚军立刻渡江西进,协同起义军各部,一同击灭暴秦。

召平的到来,对项梁而言,真是一场及时雨。

陈胜的诏令可谓是一石二鸟,一方面凭借陈胜的任命,项梁可以提高自己在吴中地区,乃至未来楚军中的威信。

另一方面,项梁有了充足的理由,引兵渡江参与中原争夺战了,甚至在陈胜死之后,可以凭此名义迅速崛起于诸侯。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项梁和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进。

八千江东子弟,就此过江,秦末的农民起义,由此形势为之一变。章邯大人的克星,马上就要出来了。

项梁项羽率军西渡长江,是抱着收拾旧山河的雄心,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家族影响力很快凸显出来。

凭借项氏家族世代为楚将的巨大号召力,起义军纷纷前来投奔,其中有二支队伍的首领,一人叫陈婴,一人叫英布。

陈婴很牛,他的母亲也很牛,乱世不为王。

陈婴原是东阳县令手下的一名官吏,平时诚信谨慎,大家都很尊敬他。当反秦起义席卷东阳县时,东阳豪杰杀死县令,聚集数千人起义,想推举一位首领统一领导革命事业。

思来想去,觉得陈婴老实本分,容易控制,便于施展各位造反派的革命理想,还不承担主要责任,就请陈婴担任。

陈婴不想干这么危险的工作,结果还是被强行拥立。你不想干危险的工作,那我们会让你现在就很危险。

起义军发展壮大以后,东阳军便想立陈婴为王。

陈婴被强迫当这个王,心中却很是惴惴不安。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个道理人们自古就懂。

拿不定主意,怎么办?回家问老娘。

切记,这是最朴实的人生道理。

陈婴母亲很有智慧,不同意儿子为王,提出反对意见。

孩子,我嫁到你们陈家,知道我们陈家从没有大富大贵的先辈。如今突然就要称王,绝对不是吉祥的事情。孩子,我们不要去称王,我们不如归附到名家之下,事成也可以封侯;如果失败了,我们母子俩也容易逃跑,不会成为人家重点关注的目标。

老母亲的反对意见,饱含人生阅历与舔犊情深,堪称为人父母的教科书,打消了陈婴称王的热情。

陈婴和下属商量,兄弟们,我是不敢称王的,我的意见是,项氏世代为将,在楚国非常有名。如今要创建大业,非项氏领导不可。我们要想成功灭亡秦国,就要依靠这样的名门大族。

就这样,陈婴就率领东阳起义军投奔了项梁。

英布更牛,他是这部历史剧的重要角色,经常露脸。

英布,因为受过黥刑,亦称黥布。

英布年轻时也看过相,这次很准。

有位资深相师给他看相:受刑后封王。

英布到了壮年,因为犯法,受到黥刑,这本是非常悲伤的事情。英布反而很高兴,逢人就说,我一直记得相师的祝福,相师给我看相算命,说我受刑后封王,可能真是这样,我太高兴了。

大家都无语了,这个人很傻很天真,相信相师,受刑后还能封王,还这么沾沾自喜,超滑稽的,都取笑他。

英布被罚至骊山服劳役,这家伙不好好接受劳动改造。不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好干活也就罢了,还总和不安份的危险分子来往,图谋逃狱,纠集了一帮囚徒,逃到长江一带当了强盗。

此江是我占,此船是我开,要想过此江,留下买路财。

打家劫舍的勾当,英布干的风生水起。从苦巴巴的牢饭,到劫财劫色、吃香的喝辣的,强盗就是比囚徒舒服多了。

难怪很多人都只想当强盗,不想去坐牢。

陈胜起义后,英布也乘势起兵。番阳县令吴芮,甚得江湖民心,号称番君。英布前往拜访,番君很看好英布。

英布这小伙虽然脸上刻了字、不好看,但是很能打、前途好,就将女儿嫁给他,笼络他为己所用,并派他率军攻打秦国。

吴芮甚得江湖民心,但看相算命的本事,还是远远不如吕公。

英布听说项梁领兵西渡后,考虑到项氏家族早已名扬四海,背靠大树好乘凉,继陈婴之后,也率军归属项梁。

项氏品牌效应还真不错。

项梁确定陈胜兵败被害后,召集众将领在薛邑开会,主题只有一个,陈胜死了,我们接着怎么干。

刘邦此时已经投靠项梁并得到赏识,有幸成为项梁的跟班小弟,跟在项梁屁股后面,参与了隆重的薛邑之会。

在这里,我们的男一号认识了一位老人。

但老人给刘邦的,却是一生难以磨灭的痛。

这位老人,居鄛人范增,年已七十,一向在家居住,喜欢出奇计。听说项梁起兵后,他看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不顾年岁已高,行动不便,回绝了亲朋好友的挽留,执意投奔项梁,想把智慧奉献给反秦事业,顺便混口饭吃。

范增当然是智者,他等待的就是这个时机。

对于智者来讲,年龄并不重要,时机才重要。

项氏品牌,也吸引了七十岁的老人,有了干一把的冲动。

老人范增年龄很大,本事也很大。

范增在大会上傲视群雄,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范增首先分析了陈胜败亡的原因,指出陈胜的失败是必然的。秦灭六国,楚最无辜。从楚怀王被欺入秦,客死秦国,楚国人至今仍同情怀念他,并痛恨背信弃义的秦国。

接着,范增预言了楚国必胜、秦国必败的结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完全符合历史的预言,完全符合现实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范增明确提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之前陈胜首举义旗,不立楚国之后,却自立为王,犯了极其严重的政治错误,所以众叛亲离,势运自然无法长久。现在你从江东起兵,楚国豪杰争先归附于你,是因为他们认为你世代皆为楚将,能够复兴楚国。大家都希望你能够立楚国后代为王。

项梁看到老人家说的很吃力,意见也很中肯,就采纳范增的建议,并安排属下去民间,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熊心。

熊心正在放羊,虽然落魄,但很开心,至少也平平安安。

项梁拥立熊心为王,为了顺从民心,仍称楚怀王。

陈婴任上柱国,跟随怀王建都盱眙。

项梁则自号为武信君,为军队最高统领。

咱们的男一号刘邦,实力还很弱,啥也没捞着。

参会的大佬们收获颇丰。

只有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楚怀王,让人摸不着头脑。

怀王是谥号,是给予死了之后的国君的谥号!

用一个死人的谥号命名新国王,这是什么鬼操作。

很明显,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不过就是拿来用一用而已,在项梁眼里,怀王不过是一个死人罢了。

除此之外,薛邑之会意义重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次大会挽救了陷入低潮的反秦革命。

陈胜吴广起义后,楚地迅速成为反秦势力最猖狂的地区,天下都向楚地看齐,反秦之风越来越猖狂。

但是,树大招风,不一定是好事。

章邯在击溃攻入函谷关的周文大军后,急着赶了过来,一路血拼,顺势屠杀到楚地,起义军总首领陈胜败亡。

陈胜败亡后,刚刚扶立熊心为楚怀王、兵强马壮的项梁接过陈胜的旗帜,成为了反秦力量的领导核心。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