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年轻时的荒唐事

说到这,老爷子又顿住了。

姜鸿宇看着老爷子悲伤的神情,猜测道:

“所以,那个小伙子还是走了,是不是?”

老爷子沉重地点点头:

“对,他一走就是两年,两年没回过家。

因为他私自逃婚,他父亲断了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再没给他一分钱,他在外面过的也并不如意。

因为没有生计,过的可以说穷困潦倒。

但他就是有股战天斗地的倔劲,他要跟家里赌这口气。

他也希望,他能以不回家,胁迫家里,把那个他看不上的小脚女人给退了。

那小脚女人家里是开药铺的,家底厚实,在本地也很有声望,家教也很好。

像这样的女人,即便被人退了亲,也一样能再嫁出去。

所以小伙子就期盼着,哪天这女人被退回家了,他再带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女学生回去。

但小伙子想错了,他一等两年,这女人依然赖在他家里。

而且,小伙子喜欢的那个女学生,最后也因为他过的不如意离开了他。

他在外面晃荡了很长时间,有一次遇到了他弟弟,被他弟弟拽回了家。

他回到家后,仍然不愿意搭理那个小脚妻子,两人各过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不像夫妻,反而更像是互相避嫌的大伯子和小嫂子。

那个女人也从来不招惹他,仿佛他不存在似的,每天清清静静,不争不抢,该干嘛干嘛,跟家里所有人都一团和气。

甚至是跟两个小叔子也和和气气的,但唯独对自己的丈夫,看都不多看一眼,也从来不埋怨什么。

有时候,对一个人最大的报复,不是打骂和指责,而是冷漠和忽视。

那小伙子就犯了贱脾气,经常会跟小脚妻子较劲,处处找小脚妻子的不痛快。

有时候偷偷往小脚妻子的饭碗里撒盐,有时候故意把小脚妻子的绣花针藏起来。

小脚妻子从来不理他,任他作,任他闹,也不从来不告状,默默承受着小伙子的找茬和挑衅。

但这不代表女人是好惹的。

后来有一次,家里人都得了伤寒。

那个小脚妻子回到娘家,在娘家药铺里抓了治伤寒的药,亲自到灶房里熬药。

给公婆熬了药,给两个小叔子熬了药,给小姑子熬了药。

连家里两个帮忙洗衣做饭的老妈子都有药,唯独没有那个小伙子的。

那小伙子闻到家里有药味,知道全家除了他,都有药喝。

他那暴脾气上来,到灶房,把药罐子砸的稀巴烂,把没煮的几副药,全扔进臭水沟里。

全家上下一块骂他,两个老妈子也说怎么能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

唯独小脚妻子,坐在屋里默默地做针线。”

姜老爷子一口气讲到这,自己也忍不住笑了,笑容里,却掺杂了对陈年往事的无限眷恋和缅怀。

姜鸿宇也笑了。

想不到堂堂的姜老爷子,年轻时干过这么荒唐的事:

“后来呢,后来怎么样?”

老爷子歇了口气,继续说:

“后来,闹着闹着,就闹到一块去了,男人的那点心思,你懂的,特别幼稚。”

至于两个人怎么和好的,这个过程,不太适合跟姜鸿宇讲,只能一句话带过。

姜鸿宇当然懂。

老爷子又说:

“后来,只过了一年,他们的儿子就出生了。那小孩子虎头虎脑的,很健康,不到一岁就学会走路。但也是那个时候,战争爆发了。”

姜老爷子的脸上,也随之弥漫上一层阴云。

姜鸿宇道:

“所以,小伙子离开家,打仗去了?”

姜老爷子点头:

“他天生是个不安分的人,心里总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宁愿轰轰烈烈的死,也不想一事无成老死在床上。

更何况敌人快打到家门口了,他怎么可能袖手旁观。

所以,他决定离开家。

他那小脚妻子知道他的决定,没有拦他,亲手帮他收拾了离家的行囊,又把手里值钱的东西让他带上,亲自把他送出了家门。

他带上了一柄短刀,一把猎枪,就和同乡的几个伙伴一起走了。

走的时候,以为打完仗,很快就能回来。

但没想到,一当你卷入战争以后,就完全被拖了进去,变得身不由己。

他那一年,没能回家。又过了一年,再听到家里的消息时,得知鬼子进村扫荡,整个村子有一多半的人都逃了。

他惦记家里的妻儿,尝试写信回家,但是信寄出去后,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也许是这些往事过于悲痛,老爷子有些讲不下去了。

姜鸿宇心里也沉沉的,像有铅球似的,一个劲地往下坠。

等了很久,姜鸿宇忍不住问:

“后来找到了吗?”

“没有,后来他辗转回到村子一趟,他的家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他的父母死在鬼子的流弹里,他的妻儿不知所踪。”

老爷子的声音开始轻微地颤抖:

“所以后来,那小伙子把鬼子当成不共戴天的仇人,是鬼子害的他父母双亡,是鬼子害的他妻离子散。

他在战场上从来不会手软,宁愿拼尽最后一口气,哪怕跟鬼子共归于尽,也毫不退缩。

就这样,他一路拼杀,居然活到了胜利,又活到了解放。

到这时,他已经离家十年。

从前打仗的时候,他每天枕戈待旦,提着脑袋过日子,没有时间想别的。

等到战争结束,天下太平,他每天都会想起他那小脚妻子。

想到年轻时心高气傲,不愿跟妻子成亲,成亲当晚又逃婚,一逃就是两年。

回来之后又闹别扭,刚和好没多久,孩子出生,妻子又操劳着带孩子,孩子还没长大,他就又打仗去了。

他总想着干一番扬名立万的大事业,却想不到,男人最该做的事情,是给女人支撑起一个家,把妻子和孩子聚拢在这个家里,为他们遮风挡雨,成为他们的依靠。

但他太糊涂,太幼稚,总是追不上形势,总是晚一步。

他愧对他那小脚妻子,那么多年,没让妻子过几天好日子,他很想把妻子找回来,好好弥补这些年的过错和缺失,但他明白的太晚了。”

姜老爷子再也说不下去了,两行浊泪划过他那沟沟壑壑的脸。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