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对倭之策

朱文正带着大军返回应天后,朱元璋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前往码头迎接。

码头上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数万百姓自发前来围观,都想一睹虎威军的风采,顺便看看倭人俘虏,到底长什么样子?

这一仗因为倭军的横空出现,变得极其险恶,吴军南征主力险些覆没。

没想到虎威军出动后,在朱文正的率领下勇挫强敌,不但大获全胜,甚至还意外搞回一大批前宋宝藏。

这让朱元璋容颜大悦,要知道,他很快就要登基称帝,此时胜利的消息越多,人心越是所向。

更不用说,恰好在这个时候,他还继承了前宋皇室遗留宝物,这简直就是天命所归。

大大的吉兆啊!

朱元璋越想越高兴,还没等朱文正的战船彻底挺稳,就忍不住上前几步,一把搀住了自己这个大侄儿。

李善长和刘伯温等人跟在朱元璋身后,看到眼前一幕,无不心感震撼。

自古都是臣子搀扶君主,哪有君主搀扶臣子的,这可真是相当罕见呐。

不过想想朱文正立下的功劳,人家又是叔侄关系,旁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只剩下瞪眼羡慕的份。

却见朱元璋脸带笑意,热切握着朱文正的手道:

“文正,自从叔父有你相助,当真是如虎添翼,国泰民安呐!”

这个评价相当高,让一干文武百官都艳羡不已,有些人已经在开始在琢磨,将来要不要去大都督府上拜会一下,走走关系。

虽然朱文正是军职,但明显在吴王心中地位不一般,只要随便说几句话,没准就可以影响他们这些小官小吏的一生前程。

朱文正却不敢怠慢,他知道越是荣华富贵时,越是险象环生处,须得谨慎行事。

只见朱文正故意落后朱元璋半个身子,既恭敬又不失亲热的笑着说道:

“侄儿时刻谨记叔父教诲,做得都是份内之事,叔父顺天承命,众望所归,自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番话说得漂亮,既显得谦虚又拍了朱元璋马屁,让叔父红光满面,越发高兴。

李善长暗赞朱文正会来事,不愧是人中龙凤,真乃同道中人。

刘伯温却有些默然无语,他喜欢直来直去,实在看不得这种逢场作戏。

朱元璋拉着贤侄一路寒暄几句,终于转到正题道:

“文正,依你看,此次倭人入侵,是否还会有下文?”

朱文正心头一震,知道朱元璋问到点子上了,陈友定的问题其实好办,毕竟只是国内一个小诸侯,消灭也就消灭了。

但倭人可是独立王国,主力还孤悬海外,若是处理不好,没准还会引发后续战争。

好在朱文正也极为重视此事,提前审问过俘虏,闻言立刻说道:

“从搜集到的情报看,此次倭人入侵,是倭国南天皇独自行事,目的是为了窃取前宋宝藏。

事到如今,倭国南朝军主力覆灭,宝藏又被我等取回,再动刀兵的可能性不大,只是侄儿担心……”

说到这里,朱文正停了下来,似乎有些没把握。

朱元璋当即拍着他的手,鼓励道:

“你有何想法,但说无妨,这不是庭议,叔父也不是外人,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番话显得极为亲热,朱文正随即和盘托出道:

“侄儿担心的是,倭国南朝实力大损,有被北朝吞并的可能,若是北朝一统倭国,有可能会继续寻衅滋事!”

朱文正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倭国一直放纵武士组成倭寇,到华夏沿海劫掠百姓财富。

华夏百姓受苦受难不说,就连高丽也惨遭毒手,因为倭国对面就是高丽,距离这么近,不抢他抢谁?

高丽被抢的多了,终于忍无可忍,在若干年后出动战船两百多艘,士兵一万七千多人,远征倭国对马岛。

高丽军趁着倭国猝不及防,一连打了几个小胜仗,救回被俘百姓数百人,这才耀武扬威的扬帆回国。

当时倭国南北朝还没有完全统一,现在历史发生改变,若是北朝提前统一倭国,那后面的事情发展,必然出乎意料。

朱元璋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变数,吴军此时正在全力跟元朝交战,若是再同倭国爆发全面战争,实属不利。

朱元璋思索片刻,认真说道:

“此战你俘获数万倭军,不如将他们全数送回倭国,再派使者严加谴责,缔结和约,如何?”

朱元璋的想法要说也没错,如果是同国内诸侯交战,这一招往往管用。

比如当年打张士诚,老朱就靠这手,争取过时间,后来才能抽身对付陈友谅。

但倭人可是完全不同,朱文正当即说道:

“叔父不可!倭人思想文化与我差异巨大,他们不知恩图报,惯于欺软怕硬。

如今倭军先行入侵之事,如果我们就这么放他们回去,反而会被认为软弱,引来更大的麻烦!”

朱元璋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忍不住啧啧惊奇道:

“我示之以礼,竟然会被认为软弱?”

朱文正一口咬定道:

“没错,对于他们来说,好话三箩筐,顶不住一巴掌!只有我们足够强大,足够强硬,才能让其卑躬屈膝,心悦诚服!”

这种见解实在有趣,朱元璋忍不住笑了起来,问道: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理?”

朱文正毫不犹豫的说道:

“我听李文忠说过,倭军曾在福州截杀百姓,我们派人先审一遍,凡是手上沾过血的,一律斩首示众。

至于剩下的俘虏,全都关起来,圈地屯田,多干活少吃饭,也算劳动改造,废物利用!”

这个方案过于狠辣,刘伯温在后面听得都直咋舌,没想到,朱元璋只是片刻思考后,就痛快答应下来:

“就照你说得办!”

刘伯温吃了一惊,此事牵扯两国外交,吴王竟然不同他们商议,就直接跟朱文正定下了。

他快走两步,就准备上前谏言,却被李善长一把拉住。

李善长倒是想明白其中关窍,小声劝说道:

“你我皆在朝堂之上,从未接触过倭人,反倒是大都督一举平定数万倭军,吴王采纳他的意见,自然合情合理!”

刘伯温也不傻,一点就通,只是他实在放心不下。

大都督手段这么狠,真的能让倭人臣服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