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葛藟

“今天我们学习诗经《葛藟》”熊老师说。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在带读以后。

“浒、涘、漘,都是水边,三个名词有什么不同呢?”熊老师问。

熊老师看向左边,左边的同学说:“不知道。”

看向右边,右边的同学说:“不知道。”

看向中间,张鹏同学犹豫再三终于说话了:“是不是河流的不同部位呀!”

“正确。就是不同部位。但各是什么部位呢?”熊老师问。

这下没有人回答了。

“自然科学,万年永恒。既然是描述河流的,就问河流沉积学家好了。恰巧家父是学地质的,就懂河流沉积学。他说:河流弯流作用,造成河流弯弯曲曲,有凹岸、直岸和凸岸构成,浒、涘、漘,会不会是河岸凹凸变化呀?我觉得很有道理。”熊老师说完在黑板上画上河流,并标注凹岸、直岸和凸岸。

“谁上来标浒、涘、漘?”熊老师问。

见没有人敢上,王雎说:“我来。”

在凹岸、直岸和凸岸下面对应写上浒、涘、漘。

“为什么?”熊老师问。

“不懂,猜的。”王雎。

“温故知新,谁学过这上个字?”熊老师问。

“《水浒》,《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伐檀》,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夏燕说。

“不错呀,这么生僻的字都记住了。”熊老师鼓掌说。

“《水浒》是四大名著,谁不知道。《蒹葭》是心目中的女神诗,我们还获过教学研究奖。《伐檀》上周刚学。”夏燕说。

“那也不简单,我都记不住。人说考试,学生比老师强,是有道理的。”熊老师说。

同学们哄堂大笑。

“既然都学过,你说王雎标得对吗?”熊老师问。

“不知道。老师您没有教过,我没有想过。”夏燕说。

“学而不思则罔,不思就是不知道呀!怎么思考呢?”熊老师说。

同学们都摇头。这怎么思考,猜不能算吧。

“三个字,那个更常见?”熊老师问。

“这个好办,上网查一下就知道了。”孟璐说。

很快同学们就有结论了。

“浒,不仅有《水浒》,还有一些地名,浒浦镇、黄浒镇、浒山镇、下浒镇,都是河边的城镇。”孟璐说。

“为什么在这段河边建镇?”熊老师问。

“有码头。方便货物运输。”钱多多说。

“对。凹岸、直岸和凸岸那个方便建码头?比如上海外滩。”熊老师问。

“凹岸!”夏燕立刻抢答。夏燕的父亲是阿拉,上海人。

“对了。浒,就是凹岸。你们师祖说,河流弯流作用导致凹岸水深,枯水季节也能停船,便于做码头。”熊老师说。

“哈哈哈,我猜对了。”王雎说。

“的确如此。漘地形开阔,便于做工场。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考试时,实在不知道,如果猜错不扣分的话,必须猜。既然你猜对了,就奖励你翻译一下吧。”熊老师说。

“遵命。

葛藤不断向前长,长到河流凹岸旁。兄弟离散人孤单,叫人爸爸讨欢喜。叫人爸爸讨欢喜,爸爸不看我一眼。

葛藤不断向前长,长到河流直岸旁。兄弟离散人孤单,叫人妈妈讨欢喜。叫人妈妈讨欢喜,妈妈不抱我一下。

葛藤不断向前长,长到河流凸岸旁。兄弟离散人孤单,叫人兄长讨欢喜。叫人兄长讨欢喜,兄长不应我一声。”王雎说。

“真可怜,闻之潸然泪下。为什么要说“绵绵葛藟,在河之浒”?与“终远兄弟”有什么关系?”熊老师问。

“赋比兴。这是一种叫“兴”的写作手法,以葛藤为发端,引孤儿凄惨的生活。以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夏燕说。

“对。但“兴”不是乱“兴”的,是用“比”带“兴”,就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样,是用自然现象说人生道理。没有发现“比”,以为是单纯的“兴”就是没有读懂诗经。葛是藤科植物,生长需要攀援物,比如大树,高墙。河边,无依无靠,不适合葛藤的生长,孤苦伶仃的孤儿就像河边的葛藤一样。《葛藟》这样翻译读者更容易理解。”熊老师说。

葛藤不断向前长,无依无靠凹岸旁。孤苦伶仃兄弟远,叫人爸爸讨欢喜。叫人爸爸讨欢喜,爸爸不看我一眼。

葛藤不断向前长,无依无靠直岸旁。孤苦伶仃兄弟远,叫人妈妈讨欢喜。叫人妈妈讨欢喜,妈妈不抱我一下。

葛藤不断向前长,无依无靠凸岸旁。孤苦伶仃兄弟远,叫人兄长讨欢喜。叫人兄长讨欢喜,兄长不应我一声。

“老师这么一说,古人真聪明,比喻的真形象。”夏燕说。

“是。语文只学文是不够的,光被经典,境界上不到《诗经》层次,要写出千古诗篇,还得学理,懂理,自然观察的细致了,文才有神采。夏燕你文很好,理也有进步,但要更进一步,理科还要加强。”熊老师说。

“是,老师。我会努力,力争上游。”夏燕说。

“周人真聪明。对河流的弯流作用真有那么深刻的理解吗?”张鹏问。

“有又没有。周朝没有现在这么多大学,没有这么多学科,没有这么多人知道弯流作用,所以说没有。但春秋时期周朝人是知道弯流作用的,有凹岸、直岸和凸岸的划分,到了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对弯流作用的认识程度已经超过了现在的水利系大学教授,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这个人就是都江堰的设计建造者——李冰。”熊老师说。

“老师,那下周你给我们说说都江堰呗?!”张鹏说。

“好。不过我水平有限,不如师祖亲自给你们说。”熊老师说。

“谢谢老师,谢谢师祖。”张鹏激动地说。

《诗经》黑板报是希望班的骄傲,也是张鹏回家嘚瑟,压哥哥张鲲一头的资本。现在希望班的黑板报已经与时俱进了,早改成电子版的了。这期黑板报不仅解说了《葛藟》,附带介绍河流弯流作用。最后还对下期黑板报做了预告,隆重邀请师祖介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