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乱世恩义!(求鲜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写完,林渊提名附上日期,同时还有诗的名字。

“石灰吟”

“好好好!”

甄逸面色涨红激动道:“想不到贤侄还有如此诗才,当真是惊才绝艳!”

虽然自己写诗不行,但不代表他不会看。

甄家以诗经传家,这首诗的意境他完全能明白,那是一种无私奉献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无怨无悔,那一往无前的高尚情操,也让得他肃然起敬。

甄逸从来都没想过,林渊还有这样的才情。

冷静下来的甄逸,更加不想让对方走捐官的路子。

毕竟林渊这么有本事,走举孝廉以后肯定会大放异彩。

未来可期。

看着甄逸的表情。

林渊也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林渊把自己的苦衷和仇恨告诉了甄逸。

听完之后,甄逸虽然觉得可惜,但还是能够接受。

父母之仇比天大。

林渊要用这一首诗,作为他打破士族偏见的敲门砖。

有这么一首诗,在他买官的时候,明面上的骂会少一些。

暗地里,他也管不着。

最少。

不至于让所有士人都看不起,毕竟他是要做大事的人,名望肯定是需要的,这也是他原有的计划。qupi.org 龙虾小说网

有这一首诗,他的名气会快速传播开来,也会给他带来很大的人望。

简单举个例子。

我问你谁谁谁,你不认识!

那说明那个人,人望不够。

如果我问的那个人你认识,那你肯定会嗷嗷嗷的和我说。

这就是声望,这就是人望。

好名声的人一举一动,天下人都会有所关注,成为天下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然,有好处肯定也会有坏处。

但目前对于林渊来说,只有好处,他接下来所做的事情需要有人望。

让甄逸通过自家商会渠道,把这首诗传播出去,林子泽的名字,也会在东汉第一次亮相。

随后甄逸又留下来,和林渊聊汉皇朝接下来可能的走向,反正谈天说地不亦乐乎。

说的也都是现在眼睛所看到的,看不到的当然不能说。

说开之后,林渊让甄逸帮他屯粮和养猪,东汉养猪已经是圈养,并没有什么膻味。

阉猪技术早就普及,贵族们之所以不吃,是因为觉着不干净,毕竟猪和猪粪一起成长的。

而贵族门一般吃牛羊鸡鸭,而高端宴会一般还会有驴肉鹿肉。

而猪肉,的位置很尴尬。

因为根本没有好的处理方法,和烹饪方法,其实是真的不好吃,东汉又没有铁锅,更加没有炒菜。

而香料?

那玩意比黄金还珍贵,丝绸之路早已关张大吉,香料的来源就是西域。

凉州那边近年来,更是乱的一塌糊涂,直接就断了货。

不过就算有香料,也没有人把它败家的用在猪肉身上。

猪肉,一般百姓是吃不起,而且养猪也不容易。

一般都是小地主会养一些,或卖或偶尔吃一些,百姓根本养不了,没那条件。

毕竟百姓自己的温饱,都是一个大问题。

考虑到以后用钱的地方很多,还给了甄逸一份人工制作鸡精和酱油的工艺。

鸡精那玩意,有香菇和虾干就行而且很多东西可以代替,这个时代制作这些并不难。

夜深以后甄逸告辞,这一晚对于甄逸来说也是收获良多。

看着甄逸离开的背影,在想着他怎么死的,现在看起来健健康康的,怎么明年人没了?

想不通也就不在多想,这年代感冒发烧都可能会死。

对于林渊来说,该安排的都有安排,他耐心的做好资本累计。

无论是政治资本,还是财力资本。

第二天。

林渊和典韦两人早早出了门,昨天甄逸送来了近两百金,他就在无极县外买了一处庄园。

这个年代。

一般县城,城池里的面积是不大的,里面的百姓也都是小有家资,或是手工业者,世家住的地方。

有云是三里之城,七里(一里五百米)之郭,也就明白这时城池的大小状况。

平民百姓,都是居住在城外不远,单论无极县城来说。

里面居住的人,八成都和甄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城外的庄园坞堡(攻防堡垒,光武帝时繁荣),才是地主世家豪强的根基,而城内只不过相对安全一些。

针对乱世,世家豪族城外庄园都建有坞堡,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董卓建造的郿坞,史书记载高厚七丈(东汉一丈两米三左右,十五米左右),可以说比长安城的城墙还要高上不少。

林渊的庄园面积很大,花两金就买了下来,庄子的原主人是一个小家族,淹没在了黄巾之中,之后就归了官府。

随意看了看。

装修有些老旧,不过这个时代没那么多讲究,最主要是林渊自己不住这里,这里他准备用来养曲部(私兵)!

因为他从来都知道,想要在这个乱世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是什么。

逛完庄园以后。

就带着典韦,一起出城招收流民,建壮成年人优先,其次是孤儿和带小孩的妇女或者家庭。

他并没有曹贼之念,他只是单纯的想帮一下这些孩子。

至于孤儿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孤儿天生作为将军亲卫的存在。

很多将军,都会收养一些孤儿,忠心父母绝对没问题。

很多将军陨落,往往会有很多士卒自缢追随,不光是人格魅力,更多的是恩义。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