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李海峰

见熊巧这样,李明军有些尴尬。

毕竟打扰别人安静看书的行为确实不道德。

“为什么这么说?”熊巧终究有些好奇的问道。

她没有读过书,能看懂红楼的字还是她弟弟教她的。

可毕竟里面太多的历史典故,隐晦的比喻这些。

她这些是看不懂的。

弟弟学业吃紧,自己也不好一直打扰。

“这荣府啊,全靠老太君一人撑着,前面都写过府里的一些主子过的艰难

可每次有客或者什么节日,老太君都会大办

府中没钱,老太君便只能拿自己的私房来填

大房和二房不和,全靠老太君撑着

要是老太君一死,这个荣府就衰败了

毕竟大房可是国公,二房不过是个五品官而已,怎么撑的起平时的骄奢无度。”李明军侃侃而谈,他虽然没有看过红楼,却听过红楼的评书,看过红楼相关的讲解。

毕竟,在后世,红学可是大行其道,成为了一门独立的文学。

虽然那些红学大师在讲解时总会夹带私货,可红学大师那么多,总结总结总能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也是......”熊巧仔细思考书前面的内容。

李明军短短的几句话便让她把之前没看懂的机锋矛盾理清。

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你也看红楼?”好奇的问。quwo.org 橙子小说网

毕竟,红楼这书实在难找,这还是她弟弟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

红楼儿女情长的,应当也不适合男人看。

他听他弟讲过武侠,三国这些。

她认为,那些打打杀杀的或许更和这些男孩的胃口。

“是的,我喜欢里面的人心。”李明军说道。

红楼最大的魅力便在于此。

书中每个人物的性格,机遇,结果,都引人入迷。

“你喜欢书中的什么人物?”熊巧问。

“薛宝钗,相交于暗自等待,黯然神伤,自怜自艾的林黛玉,我更喜欢敢抢敢争的薛宝钗。”李明军如实回答。

他也确实不喜欢林黛玉。

想要什么就去争取啊,可她偏不,就这么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让了出去,之后黯然神伤。

他是看不惯这样的人的。

熊巧某种意义上和林黛玉差不多,但是她却不是自怜自艾的人。

只是内向。

他看的出来。

自怜自艾和内向所散发的气场是不一样的。

前者,一靠近就觉得压抑难受,会让人感受到她的不开心难过,会引的人本来欢快的心情消沉。

后者,会让人忽视她的存在,一般一群人在一起,她不搭话,别人都不会注意到他。

熊巧并不难过这样。

她反而乐得如此,因为她喜欢一个人的世界。

熊巧又看了眼李明军,没有搭话,低头继续看起了书。

李明军欣赏了一会美色,便抬步出了熊家的院门。

跨出院门,是一块用碎石泥土打成的地坝,大概十米见方。

左右不远处都有房屋,几只土狗拉帮结派的在路上走着。

院坝最前方,似乎是悬崖。

走到边缘,才发现,这是个坡,下面种了些小菜。

登高望远,可以看到山下随山坳的村民们正在高粱地里幸苦劳作。

叮叮当叮叮当

这时,右下方传来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扭头看去。

是一群小孩和老人,他们拿着工具在击打山间的石头。

他们在修路,在满是石头的山上修路!

动作很慢,但这种行为显然已经做了很久。

道路两旁都是碎石。

路从随山坳修出,从上而下,已经“之”的修了几百米远。

这时,李明军才发现,这里的家家户户,不管是穷还是富,门前都有一块地坝。

坝与坝之间也有一块土路,将整个村子和那条山路连接。

能活下去,便故土难离。

随山坳的人便是如此,能活下去,便不会搬村,而是选择修一条路下去......

只是,为什么修路的全是老人和小孩?

李明军疑惑,但看着高粱地里男女都汗流浃背的样子便明白过来。

这年代,有劳力的话,还是要紧先安排在粮食上面,民以食为天,有了吃的才能做其他事情。

显然,在农忙时,修路的活一般都是村里的老人小孩去做,虽然慢,但好歹有进度,也可以将劳动力解放出来,让壮年男女门去种粮食。

农闲时,就是那些壮年来修了。

毕竟,就李明军看的这一会,这十几个老少也慢悠悠的样子,实在没有修出个什么样子。

这几百米的路,按他们的速度,恐怕得修个几十年......

李家村。

熊弼赶着牛车,到了一层的郭叔家。

这李家村一层,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住的。

要知道,就算是村委会,也只能在第二层。

住在第一层的,一般是李家村辈分很高的族老,如郭叔这样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第一种。

虽说上面不允许有什么宗族,宗族也被取缔。

可李家村毕竟百分之八十都姓李,祖上都沾亲带故,有血缘联系,怎么可能完全取缔得了。

虽说宗祠被砸了,但现在要有什么大事还是得在祖姥爷家里开会后才能推行。

只是,现在小一辈,如李海越他们那一辈人,便不会把宗族当一回事。

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过宗族的打击,也没有受到过宗族的恩惠。

不受其伤也不得其恩。

自然也不理解大人们对宗族的敬畏和推崇。

第二种,没什么好说的,对家国有恩。

让他们过的好一点,出村早走点路,歇凉少走点路,这样也是可以的。

第三种,就只是单纯的心疼牛而已。

毕竟前些年。

村里的牛棚本来在第五拐,一天牛出门的时候不小心从上面摔了下来死了。

虽说是让他们吃上了牛肉,可村民也消瘦了不少。

毕竟在上面的牛下来之前,田里的地就只能是人来耕了。

“郭叔。”熊弼提着一坛从镇上打的酒,一小包猪耳进了郭叔的屋。

这郭叔和他爹是老相识,后来郭叔的儿子参了军,自己便在父亲的示意下和郭叔有了往来。

再后来,郭叔的几个儿子没了,自己便当了他的半个儿子,时常过来帮他砍些柴挑些水。

上面慰问了郭叔后,砍柴跳水的活被村里包了,他当时随山坳的村长,忙了起来,便很少来这边了。

“小熊子,你咋来了?”

郭叔盘坐在自己的土炕上,床上的桌子上放着一瓶白酒和一袋花生,正眯着眼,摇头晃脑的听着收音机里面的京剧。

“郭叔,我这不来看看你吗?”熊弼提了提手里的东西,坐到床上,把东西放在桌子上,打开。

“陈金贵家的烧酒,张富贵家的卤猪耳朵。”

郭叔闻了闻,夹起一片猪耳,细嚼慢咽,又倒了一杯酒,一脸满足。

这年头虽然不允许买卖,可是这里穷乡僻壤的,外面再乱,这里的影响也不大。

约定俗成。

镇上有些人家会私底下卖些东西,他们也不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做去县里举报。

他们也时常会拿些自家的菜米去镇上卖。

小货郎,鸡毛换糖这些也常在村镇之间行走。

当然,到了县这一级,可就不敢再这样了。

县这一级管事的太多了,不干人事的也多,有的甚至会没事抓人,来讹诈或者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镇这一级,大多是十里八乡的,大多认识,可不会伤了和气。

“少来,熊大队长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什么事?”郭叔睁开眼,问道。

“嘿,我就知道瞒不过郭叔,我这不来求点治枪伤的药么。”熊弼剥了两颗花生,嘿嘿一笑。

“枪伤,你村里有人受伤了?”郭叔问道。

这并不稀奇,这年头,村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枪,打猎打鸟什么的误伤也很正常。

就像他,家里就有七八杆枪,有他儿子留下的,有上面给他的,有当年逃难时防身的......

“没有,是你们村的人。”熊弼说。

“我们村的人?咋你来要药?”郭叔疑惑道。

“你们村有个叫李明军的吧?”熊弼喝了口小酒。

“什么!李明军!李明军中枪了?!”一听李明军的名字,郭叔立马紧张起来。

“郭叔,你这反应......李明军不会是你孙子吧?”熊弼笑道。

“瞎说什么!”郭叔被吓了一跳,转而问道,“李明军到底怎么了?是他中枪了?有什么问题没有?谁打的?”

一连串的发问。

见郭叔这么紧张,熊弼也不好在开玩笑。

毕竟是长辈,再开就不礼貌了。

给郭叔倒了杯酒,方才说道:“没啥大事,就是回在我们村下面遇到了路匪,手臂中了一枪。”

“中枪了?伤到神经没有,现在情况怎么样?”郭叔问。

“应该没有伤到神经,刚才吃饭的时候看看见他右手动呢,血已经止住了,但是愈合的话得要段时间,毕竟是枪伤。”

熊弼夹起一块猪肉,嚼吧嚼吧,又抿一口小酒,十分享受,“上面对你们好啊,这生活......啧”

“枪伤,我这里有药。”郭叔一听没有伤到神经,这才放下心来,转身。

打开身后雕着牡丹花的柜子,又把里面的棉被这些抱出,一顿翻找,最后拿出一个小瓶。

“别喝了,赶紧去把药给李明军送过去,告诉他早点回来,别让他奶担心。”将药放在桌子上,又拿出一件长袖寸衣,“记得让李明军穿这件衣服回来。”

“哟!这可是南云神药,据说遇到流血伤口,只要倒上去一两分钟就能止血,两天之内就能愈合?是正宗的?”

正在喝酒的熊弼瞥了一眼只有拇指大小的小瓶,突然惊住。

拿起南云神药惊叹不已。

“郭叔还是你有门路,这药早就被管制了,据说部队里也不是谁都有资格用的,厉害啊郭叔。”

向着郭叔竖起大拇指。

“去,赶紧去把药送回去。”郭叔见事情完结便开始赶人。

这熊老大那么老实的一个人,咋就有个这么滑溜的儿子?

“得,不欢迎我,我走还不行吗?”熊弼叹了口气,将药塞进兜里,又拿起一旁的衣服。

刚走两步,又停下来。

转身,夹一大筷子猪肉,还没咬,又拿起酒瓶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大口。

“凤酒,可有些年没喝过了,下次我再来。”说完,转身离去。

“滚犊子!”郭叔笑骂。

等人走了后,将门关上。

李明军出事了要不要去告诉她?

犹豫再三。

算了,没伤到神经,就不要让她担心了。

平时他们也没啥来往,要是被有心之人看见,反而划不着。

想通事情,看了眼炕上的桌子。

猪耳朵还剩下七八片,坛子里的酒还没打开,自己的凤酒还剩下一小半。

得。

一小半酒刚好就那七八片猪耳朵。

至于剩下那坛酒就埋在土里好了。

这还是他藏酒时发现的。

镇上陈金贵家的酒虽然味道浓郁,入口甘辣。

但却没有沉淀。

只需要把酒埋在湿润的土里,只需要一周,酒就会变得平淡不似之前的辣,但却更有粮食的香气,也更加的厚重。

“咿呀呀呀呀”

躺在炕上,郭叔翘着二郎腿继续跟着收音机唱着戏曲。

......

“队长,队长。”

“你这是到哪去了?”

“我请个假,我娘家......”

到了随山坳下边,一些正在劳作的村民打招呼。

回应几句,又处理了一些村民的问题,熊弼抬头向上看。

几百米高的山上,一个人站在他家的地坝往这边看。

是李明军。https://

不好好在房间里呆着跑外面来干嘛?

驾着牛车,到了山下的仓库,将牛车从牛身上卸下,熊弼这才牵着牛往家走去。

到了家门口。

“队长,回来了。”李明军迎了上去。

看向身后的路。

这山路果然要修。

没修前,之前前人所踩踏出来的路,正常来说人是可以走的,但对于牛这种牲口来说就难了点。

他刚刚看见在上山路前的那段距离。

熊弼得用力拉着牛,或者推牛屁股才能把牛从一些高低落差较大的地方走过。

但是上了山路后,牛便不需要熊弼牵引推拉了,自己就乖乖的平稳的走路了。

难怪有句话叫想要富先修路。

有些路,人可以走,但牲口不能。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