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经天纬地之才的李洛【求数据】

听到刘伯温的话,朱元璋眼神一亮。

“先生有何高见?”

朱元璋此时终于不再将刘伯温当成一个普通的算命先生看待,

要知道陈友谅操控着徐寿辉虽然在高层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对于刘伯温这些‘隐士高人’来说,这不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消息。

毕竟名义上的天完政权老大依然是徐寿辉,然而刘伯温却直接点出了要打就打陈友谅而不是打实力更强的张士诚,这让朱元璋顿时对刘伯温刮目相看。

而刘伯温此时回想起李洛对自己分析的时局,以及张士诚和陈友谅两方的性格,缓缓开口:

“在下以为张士诚器小,陈友谅志骄。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如果元帅进攻陈友谅,张士诚必然打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心思而选择坐山观虎斗,而元帅如果主动进攻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动员全国兵力来救,到时候元帅恐怕就要面对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了。”

朱元璋听后眼神大亮:

“说得好!”

刘伯温的话顿时深入到了朱元璋的内心,因为他之前就跟他的谋士们商讨过,大部分都认为先攻打较弱的张士诚,扩大自己的实力在反制最强的陈友谅才是最正确的决定。

只有朱元璋力排众议认为必须先拿下最难的陈友谅然后再反制张士诚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刘伯温看着无比兴奋的朱元璋,第一次感觉到眼前这个李师口中的放牛娃拥有者天才般的战略眼光,以及远超常人的见识,

此时他心中突然生出一个想法:“此人不取天下,何人可取?”

不过作为李师的弟子,刘伯温当然也有着自己的骄傲,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别人轻视李师,既然朱元璋已经先自己一步想到了战略方针,那么自己经过了李师的点拨,那么怎么也要进一步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所以刘伯温看着满心欢喜的朱元璋再次拜下:

“朱元帅,不只是我们要将目标放在陈友谅,恐怕陈友谅此时已经对朱元帅出兵了。”

朱元璋听完一愣,随即笑道:

“先生有所不知,我部已经与陈友谅的天完交锋多次,半年前常遇春将军更是攻克了其池州。”

哪知道刘伯温直接打断了朱元璋:

“元帅,在下所说的并非小打小闹,常将军的战果在下略有耳闻,听说池州一战常将军坑杀3000陈友谅降兵,恐怕以陈友谅的性格从知道起就决定倾全力与元帅开战了。”

朱元璋听闻脸色一变,常遇春杀降一事他是知道的,

但是作为先锋,常遇春有万夫不当之勇,他自然不舍得处置常遇春,

原本在池州一战之后朱元璋也多少有些担心,但是经过了几个月陈友谅毫无动静,朱元璋也有些放下了戒心。

现在刘伯温骤然提起此事,朱元璋的心顿时提了起来,朱元璋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陈友谅跟自己全面开战!

虽然自己制定了先灭陈友谅,后亡张士诚的计划,但那也只是目标,更确切的说那是梦想。

陈友谅什么人,操控着徐寿辉的天完政权,掌握着全中国最大的舰队,那些战船每个都少说有三层楼高,火炮齐备,而朱元璋用来打仗的海军说白了就是之前收编的海盗渔船。

陈友谅别说打了,就算用撞得都能将他所谓的海军撞得稀碎。

此时的朱元璋在兵力、军备之上连给陈友谅提鞋都不配,一旦全面开战,朱元璋凉的概率少说有八成。

“先生莫要开玩笑,”

朱元璋眉头大皱,

“打仗不是儿戏,陈友谅真要动军,我们的探子怎么可能没有消息传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大家手底下谁没有个敌方探子,更何况此时处于割据混战的时候,想要动兵,谁不是召集各个谋士、将军,研究数月才动身行军?

刘伯温刚准备说话,突然汤和急冲冲的从外面冲了进来:“元帅!大事不妙了!”

朱元璋心中顿感不妙:“汤兄莫急,有事慢说!”

汤和拿出一封奏报气喘吁吁的对着朱元璋急声说道:

“陈友谅携大军,乘坐战船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鳖顺流而下已经攻占下了我们的军事要地采石并在采石杀了徐寿辉自称汉王!奏报传来之时陈友谅的汉军已经朝着太平冲去了!”

朱元璋听完大惊失色,殿内的众人震惊的看着刘伯温,

此人的见识恐怖如斯,前脚刚说完,后脚陈友谅已经打到了太平,要知道太平是朱元璋根据地应天的最后屏障了!

而此时最震惊的则是刘伯温,李师的先见之明更让人恐怖,前两天刚说了徐寿辉必死,这才几天,徐寿辉便死在了陈友谅的手下了?

一时间,刘伯温眼神爆闪,李师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华!

ps.有人看吗?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