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赶集遇上了鬼子兵

第二章 赶集遇上了鬼子兵

不幸的女人认命了,带着苦命的孩子,在艰难困苦中默默地熬过了二十多个春秋。

二十多年的日日夜夜,在黄花儿妈的脸上刻下岁月印痕的同时,也让一个原本是弱小生命的黄花儿,出落成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成了天津海边上远近闻名的一朵鲜花。

小日本儿投降前三年,黄花儿二十三岁了。

提起黄花儿,人们都说她长得俊。究竟俊到什麽程度,海边上的人也不爱使用个形容词儿,就一个“好看”全都概括了。倒不是海边上的人见识短、不会使用文词儿,其实,这祖祖辈辈在海边上长大的人们见识并不短,也知道一些“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的典故。但他们觉得说起来怪费事儿的,再说,那些词儿好是好,可用来形容黄花儿姑娘的美,却又显得有些别扭、不那么实在。干脆,也就甭费那个劲了!

对于海边上的小伙子们来说,他们更是觉得,在属于自己的这方领地上,出了这么一个水灵灵的姑娘,也是自己的一份儿福气。特别是在海上累巴了一天,回到家门口能看一眼那漂亮美人儿,如果运气好点儿再能凑上前去与她扯上几句闲白、说上几句话,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为这,小伙子们可没少翻来覆去地睡不好觉……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可是,说归说,小伙子们扯闲白儿时嘴上能耐挺大,一到真格的就都没了底气。按说,这么个漂亮的姑娘,还能等到二十三岁?还不得有多少人追求呢!可就是邪门儿了,黄花儿已经二十三了,还真就没有哪个小伙子敢在黄花儿面前正式表达过那个意思!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黄花儿长得太好看了,小伙子们谁都觉得自己根本就配不上人家,想娶黄花儿做媳妇,简直就是妄想、比登天还难呢!

还有一层意思,那就得说说黄花儿妈。

黄花儿妈舍不得让闺女嫁给穷苦人家,她觉得,自己的闺女应该嫁给个有钱的人家,也免得像自己这半辈子似的多吃了那么多的苦!黄花儿妈心里明白:虽然说,人们经常讲那个“门当户对”,可是,那说的都是一般的男婚女嫁。咱闺女这么水灵,还不能找个好点儿的人家吗?再说了,有钱人家谁家不想着要找个俊点儿的媳妇?咱黄花儿长得这么俊俏,还怕没有人家要!于是,凡是来提亲的,只要是普通的穷苦人家,黄花儿妈都会婉言谢绝。海边儿上打渔的人家,黄花儿妈就根本不予考虑了——都是靠着小渔船吃饭的家境,再富你能富到哪儿去!因此,海边儿上的小伙子们长得再好,也没有哪个能被相中,黄花儿妈就等着哪个有钱的人家找上门来了。就这样,一等再等,黄花儿也就悄悄地长到了二十三岁。

在海边儿上,姑娘到了二十三,按说都得有个婆家了。可是黄花儿的婚事,虽然托人说了几次媒,可都是只有上文,没下文,说了也是白说!到现在,那么长时间了,还是连个影儿都没有。

到这时,黄花儿妈开始着急了,整天没事儿就琢磨黄花儿的事儿究竟可该怎么办。有几次,急得没法儿,就把黄花儿叫到跟前,借着娘儿俩说心里话的机会,向黄花儿表达当娘的那种亟不可待的心情。

黄花儿可不急,从小跟妈妈在一起呆惯了,根本就没想过那个离开自己亲妈的事儿!因此,每次黄花儿妈一说提亲的事儿,黄花儿就打岔,把话题支得远远的。黄花儿妈没办法,只好在心里着急,总想着到哪儿去找个有道兴的媒婆子,好让闺女快点儿应个婆婆家,也了去自己心头上的一件大事......

这一天已经进了腊月。眼看着快过年了,人们都在准备着置备一点儿年货。海边儿上的人家,平时都挺辛苦,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在海上风里来雨里去的挣扎了一年,好容易盼到了年根儿底下,怎么也得稍微改善改善才好。

黄花儿家也不例外。虽然家里没有什么多余的钱,可怎么也得买几个福字、吊钱儿的贴贴呀。于是,黄花儿妈便让闺女去赶集,也好顺便让闺女自己买朵花儿戴戴,过年了么,图个吉利吧。

黄花儿满心高兴,约上几个姑娘就奔了北塘。

北塘虽然也是个小渔村,但却沾了码头的光,隔三差五的总有个集市,也真是方便了附近的渔民,平时打了鱼自己舍不得吃,就拿到这里来卖卖,换了零花钱之后,再买些油盐酱醋的捎回去。居家过日子么,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谁家不是如此呀?

黄花儿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姑娘来到了北塘。

集市上热热闹闹,人来人往。尽管小日本儿在中国已经折腾了好几年,让海边上的人们都战战兢兢地生活着,可是,劳累了一年的渔民们,过年的心气儿却不减。因此,这天赶集的人也就格外的多。

黄花儿和几个姑娘心气儿都挺盛,在集市上转悠了老半天,看看这也想买、看看那也想要,可就是因为身上的钱实在是不多,因此,转悠了老半天也拿不准究竟该买些什么。直到快晌午了,兜里的几个零花钱儿也没有掏出来——穷人家的孩子,过惯了清贫日子,也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没有哪个是舍得花钱的主儿。

眼看着已经到晌午了,黄花儿终于选中了自己想买的东西。

可是正当她准备掏钱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大喊着:“快跑哇!鬼子来啦......”于是整个集市像炸了马蜂窝一样,人们全都慌了神,收摊儿的收摊儿,逃跑的逃跑,你喊我叫的当时就乱了套了!

黄花儿向远处一看,见几个扛着枪的日本鬼子跟在膏药旗下面,正向这边跑过来。黄花儿心里当时就扑腾起来,于是,几个姑娘互相拉拽着,赶紧向回家的路上逃……

鬼子们也想过中国年,于是便打算来到集市上敛点儿年货儿。他们见到四处奔逃的人们,一边开心地大笑,一边抢夺集市上的东西。抢着抢着,突然看到几个姑娘逃跑的背影。几个鬼子一嘀咕便追了上去,一边追,一边用半拉个叽的中国话喊着:“花姑娘、花姑娘地......”

姑娘们听说过日本鬼子糟蹋中国妇女的事儿,知道要是让鬼子抓住可就惨了。于是都吓坏了,几人互相叫喊着,拼了命地往回跑......

多亏了是海边儿上长起来的姑娘们,自小就摔打出一个好体格,没多一会儿就远远地跑开了......

鬼子没追上。一者是姑娘们逃得快,另一者也是因为鬼子们脚上的那双大皮靴实在是笨重了点儿,跑起来也是不太灵便,再加上那几个鬼子有的抓了鸡,有的抢了粮食,背在身上多少也是个累赘,姑娘们这才得以逃脱!

几个姑娘到底还是跑散了。

黄花儿是绕着海边儿的礁石跑的,她知道礁石后面有许多停泊着的渔船,那里的地方比较隐蔽,也有藏身的地方。

黄花儿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礁石后面,赶紧就藏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不见动静,才敢探出头向回张望,见鬼子们正在那个膏药旗的带领下,晃晃悠悠地往回走。

黄花儿跑了一身汗,见鬼子没有追上来,便放下心来,解开了衣领打算消消汗。可是隆冬季节,海边上的风也硬,没多大功夫,黄花儿就打了一个冷战,觉得浑身发紧。

原本受了一场惊吓,紧跟着又受了风寒,黄花儿也就得了一场大病。原以为忍一忍能扛过去,可这次却怎么也扛不过去了。

黄花儿病得很重,几副汤药下去也没管什么事儿。

第二天黄昏,黄花儿躺在炕上,发着高烧,精神恍惚,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浑身一点劲儿都没有。

黄花儿妈看着又急又心疼。原打算买年货的钱也就都抓了药——大年根儿底下,怎么也得让闺女赶快好起来呀!

黄花儿妈把药买回来,赶紧就守着灶膛坐在地上围着一堆干柴给闺女煎汤药。

黄花儿妈不时地向灶膛里添干柴,火烧的不太旺,看来药锅里的水一时半会儿还先开不了。黄花儿妈心里着急不时将头扭向闺女躺着的炕头上,看着闺女昏睡的样子,心里疼得慌,就赶紧向灶膛里添柴火,恨不得那灶膛里的火能更旺点儿、那药立刻就能熬好,也好尽快让闺女喝下去,把病治了。

这时,外面隐隐约约传来争吵的声音,黄花儿妈侧耳仔细听了听,她知道是两家邻居打架了。

黄花儿妈热心肠,平时爱管闲事儿那可是出了名的,谁家要是有个争争吵吵的,她总是出头相劝,邻居们也大都会买她的帐,只要是黄花儿妈出面相劝,一般都会给足她面子,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能退一步就都退一步,能不打的架也就都不打了。因此黄花儿妈就更加感到给邻居们劝架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了。

今天的事儿,当然也不能例外,黄花儿妈不会看着邻居打架不管的,所以,她不由得站起身。可此时她正在给闺女煎药啊!黄花儿妈犹豫了一下,看了看闺女,闺女好像还在睡着,于是黄花儿妈决定:反正吃药也不在乎这一时半会儿的,先给邻居们劝架去!

黄花儿妈把灶膛里的火压了压,用脚将遍地的干柴向旁边踢了踢,就急忙忙地走出屋……

黄花儿妈万万没有想到,她这一走,却闯下了一个大祸!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