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关河匹马贬梁州

彦章打马上北坡,新坟累累旧坟多

新坟埋的汉光武,旧坟又埋汉萧何

青龙背上埋韩信,五丈原前埋诸葛

人生一世莫空过,纵然一死怕什么??

……

顺安元年秋九月。

长安城外,杜陵之南,驰道之上。

废太子刘建夏,轻车简从,带领数名亲随,前往上庸郡西城县就封。

路经杜陵,建夏停车下马,来陵前祭拜。

拜毕,又在路边回伫立良久,回首望长安。

秋风萧瑟,吹起原上落叶。

云横秦岭,雁阵惊寒。

自高皇帝定都长安以来,关中三辅之地,八百里秦川,为大汉京畿之地。

长安四面皆有险关,被山带河,天下腹地,大汉朝廷据此可控制四方。

关中的黄土地,长安城南北两边山原,历朝历代不知埋了多少帝王将相。

此情此景正如后世秦腔戏曲《苟家滩》中“王彦章打马上北坡段”一段唱词,苍劲悲凉,如泣如诉。

高祖皇帝手持三尺剑而开创大汉数百年之基业,创业百战艰难。

孝文、孝景皇帝,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大汉得以国富民殷。

孝武皇帝,则北击胡人,大汉赫赫武威,威震天下四方。

……

而今,先皇帝亲小人,远贤臣,朝政日渐毁坏,大汉逐渐倾颓。

建夏为太子之时,见此痛心疾首,屡次犯颜劝谏父皇,终招致父皇震怒,宵小难容。

父皇驾崩不过半月,朝中奸佞便勾结弄权,假传先皇帝遗诏,公然废长立幼。

月余,大将军张莽与中常侍朱糟弄权,下令削太子秦王爵位,贬为西城侯,诏书下达之日,克日启程。

建夏接到贬黜诏令,长叹一声,随后前往其母陵前拜别,哭了一场,再到其父灵前拜别,又流了几行悲伤愤恨之泪。便匆匆驾车,带领数名亲身随从,出长安,赶赴上庸西城就封。

旧有太子诸多宾客者,一半因为太子失势,投奔张朱之党,一半为避嫌太子,未敢前来送行。

朝中数位正直大臣,欲要前来为太子送行,太常卿和玄劝道:“张、主掌权,深忌太子,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然碍于形势,未敢对太子动手。今太子被贬西城,我等若为太子送行,将是置太子于危险之境也,望诸君勿要前往。”

众人便皆不来为太子送行,但其中有数名忠勇之臣,心向太子,便扮作百姓等候于道路之边,愿意跟随太子前往西城,以效昔日晋文公出奔,诸贤追随之故事。

太子见之,便婉言谢绝诸人,对诸人拱手谢道:“非欲吾不愿相纳诸君,只是吾今居嫌疑之地,自身尚危,不敢再连累诸君。”

诸人无奈,只好遵从太子之言,各自回城,不再跟随。

太子前往西城就封,亲随五六人伺从,都是寻常服伺从人罢了,但其中有一人,年方二十,身高九尺,十分骁勇,为太子心腹护卫之人。

此人为并州马邑人,复姓独孤,本名雁,字云起。太子数年前巡视并州,至马邑,见独孤雁,惊叹其骁勇身姿,遂收为随身护卫,并为其改为独孤虎。

独孤雁自此名独孤虎,感恩太子知遇之恩,誓死追随,随太子至长安,充当东宫护卫。

此时独孤虎年二十,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武艺高强。太子被贬西城,昔日重要宾客谋士皆谢绝跟随,但唯有独孤虎紧随太子左右。太子也是当防止朝中奸佞加害,欲要以独孤虎保护之故也。

太子前往上庸西城,进入秦岭山中。

秦岭山势连绵,道路险峻,此处捷径小路不通车马,仅能容匹马通行。

而上庸、西城等处,原为古梁州之地,虽然靠近长安京畿,然实为险恶偏僻荒凉之地。

天空阴沉,鹰扬九霄,太子此去,前程未卜。

行至秦岭山中深处,忽然一声咆哮,虎啸风生,跳出一只斑斓猛虎,阻住去路。

太子微惊,从人皆变色,独孤虎遂手持长枪,跳出与猛虎相战。

人虎对峙片刻,猛虎一跃而起,直扑独孤虎而来,独孤虎身法矫健,一闪躲过,以手中长枪迎战,击其尾。

猛虎连扑三番,皆未扑中,反而挨了数枪,气力消耗大半,咆哮一声,口中喷血而逃去。

太子嘉赏独孤虎道:“独孤勇士真为逐虎壮士也!”于是又匆匆赶路而行。

正是:壮士只手逐猛虎,关河匹马戍梁州。

太子行至秦岭终南山,遇隐者公孙范,公孙范为当今阴阳家,能根据天象推测天道变化,有神鬼预测之术。当下与太子在山中相谈,点拨太子道:“三十年之后,汉朝当幽而复明。”并预言太子当重建大汉。劝太子当韬光养晦,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太子闻言,忧闷之情略有舒展,遂礼敬公孙范,辞谢而去。至上庸西城县封地就封西城侯,安分守己,处事低调。

顺安元年秋,汉末帝既然已经立为天子,大将军张莽、中常持朱糟等已经废掉太子,掌握大权,意愿已遂。便为自己党羽加官进爵,扩大势力,又笼络地方封疆大吏。朝中官员,多半皆依附朱、张势力,二人权势可谓倾朝倾国。

张莽无学不术,出身市井小人,见太子已经贬至西城,便不在意。而朱糟本为宫中阉宦,十分阴险毒辣,今又有拥立大功,被末帝尊位“阿父”,掌宫中之大权,其党羽势力甚多,遍布天下。势力在大将军张莽之上。朱糟深忌太子,欲要根除之,然此事甚大,一时未有时机而已。

朱糟便与心腹商议

,如何才能高枕无忧、长享富贵,心腹进言当结交拉拢天下诸侯,重用贤能,以博取名声,太子久废,其势必衰,当无能为力。

朱糟便采纳之,与张莽商议,颁布诏命,重用海内贤能之士,又拉拢四方诸侯。

天下诸侯藩王见朝廷废长立幼,小人上位,阉宦弄权,皆大为失望,离心离德之意愈来愈明显。但朝廷忽然又颁布诏命,安抚天下,于是众心稍稍得解。

凉州刺史第五均,不过三十五岁,此前不过只是定西将军,张莽不顾朝廷反对,执意拉拢之,以朝廷之命授以第五均为凉州刺史。

第五均生行狡黠,素有野心,今得领凉州刺史,便在凉州畜养势力,后来果然成为祸国之人。

豫州牧刘维,出身汉朝名士,素有文名,才干一般。兖州刺史周崇,性仁慈儒弱,能治民,却不堪领军。幽州刺史韩广国,有名无实,其才不足以镇守幽州兵戈要地。

此三人,朝廷皆有议论,以为不宜用为镇守地方。兖州刺史周崇自知不通军事,也曾请命改职入朝为官。但朱糟、张莽等为结交拉拢之故,仍然重用三人为地方封疆大吏,并加官进爵给予赏赐。

不过此番政令倒也有称道之处,比如上党太守王扶得以领冀州牧,诸如“中原三昭”等大汉精英人才都得到重用。

司隶校尉张瑜,也为张莽之党,不过张瑜此人还尚可称为文兼武备,张莽以为同姓之故,引以为自己重要党羽势力。

并州刺史封章、青州刺史陈德皆是武将出身,二人忠勇为国,一心扶汉,并不依附顺从权臣。朝廷安抚诏命下达,但二人只认汉朝,而不认张莽、朱糟。

徐州牧伍文忠,处事圆滑,甚有地方大员风范,海内多有人望。并不依附顺从朱、张,然伍文忠在徐州甚有威望,朱张亦不能奈何。

荆州刺史高升、扬州刺史车驰、益州刺史胡统,也是树大根深,在地方颇有势力,朝廷亦不敢轻易更变,只好下诏安抚,仍领原职,好生治理州郡。

唯有交州刺史赵安国,所处地方偏远,无关中原大局。赵安国在交州甚有政绩,于是仍令赵安国镇守交州。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