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四夷弹定拒封王

昌国二年春,慕容虎率兵围攻晋阳,太尉封传车率并州王师决死坚守,慕容虎虽然兵多势大,攻打十余次,仍始终无法攻克晋阳。

晋阳不克,慕容虎又又不敢南下,恐封传车断其归路。两军呈胶着状态,对持数月。

五月,大汉海师精兵三万人至辽东海域,北泽便率军出辽西郡,击东夷军,海师助攻,败东夷军。

李发见汉军海师前来,恐后方被袭,用修鱼子之谋,便不敢再与汉军相战,收军退据辽东,在海上据点布防重兵,严防汉军海师登岸。

南越赵无敌,已经逐渐被三州之兵合围,龟缩于南越之地,手下十余万之众,还剩一半。赵无敌对其麾下道:“且先坚守之,待北胡与乌孙攻下汉朝,则围我之汉军自然瓦解。”于是聚其众六七万人,依照地险而坚守之。

慕容虎久攻晋阳而不克,见西戎已经攻占凉州,慕容烈所部也推进益州边境,只盼望西戎与慕容烈攻占凉州、汉中等地之后,分汉军兵势,相助自己便可拿下并州,直捣长安。然而潜龙亲自前来救援汉中,不多时,汉军又败乌孙王伊利密,慕容烈也连吃败仗,凉州形势急转而下,汉军占据主动,两月之间,乌孙王十余万大军便土崩瓦解,溃不成军,慕容烈也如丧家之犬,逃向并州,慕容虎仰天长叹道:“天何不助朕乎?”

慕容烈率败兵逃至晋阳,见慕容虎道:“汉相潜龙极为诡诈,我军虽强,但屡次为其计谋所败,乌孙王因为大意轻敌,才至大败。潜龙极难对付,且汉将展鸿等人,非庸碌等闲之辈。今乌孙王已经大败,潜龙若率师前来救援并州,则对大单于不利也。今日之形势,恐中国不能犯也。”

北胡国丞相老粥鸡也奏道:“汉已经有备,汉主遂少,然其相当国,今乌孙王已经大败,臣以为大单于恐难再拿下长安了。不如且做撤兵打算。”

慕容虎恨道:“朕起倾国之兵,意在三月之内攻下汉朝长安,不想已经攻战一年,尚未拿下并州!朕已经损兵折将近十万人,岂能就这样退回呢?朕尚有强兵十余万,汉朝也折损甚多兵马,如今正在疲弱之时,且再攻之!”于是一面又令国中之牧民,充作兵役,前来助战。

八月,展鸿斩杀乌孙王伊利密,将其首级送至姑臧,潜龙令人持乌孙王伊利密首级于晋阳,传示慕容虎,以震慑北胡。

慕容虎见伊利密首级,果然心中惊惧,有退却之意。然色厉内荏,又不愿公然示弱。仍然传命攻打晋阳,欲要斩封传车,以挫汉军锐气。

潜龙闻知慕容虎不退,于是令徐然打自己旗号,率数万骑前往晋阳。慕容虎闻知潜龙前来,问麾下道:“今潜龙亲自前来,朕可擒拿其乎?”

老粥鸡道:“以臣观之,大单于虽然英明神武,然当今无人是潜龙敌手。大单于尚不能擒拿一封驿,又何能擒拿潜龙呢?”

慕容虎闻言默然,又闻报东夷李发已经撤兵,慕容豹攻不下幽州渔阳,幽州、冀州等地兵马也前来相救并州,遂决议撤围。

九月,慕容虎北撤,退回塞外,晋阳围解。封传车光复并州,打扫战场。

十月,凉州局势平定,西域长史府也肃清西戎残余。潜龙于是从姑臧回到长安。便召令刘虚、楚月、向宗三刺史,发兵平定剿灭南越赵无敌。

三州刺史齐进兵,合围赵无敌,十二月,南越平定,尽为汉地。赵无敌被汉军围困,势穷而自刎,汉军斩其首级,诛灭其麾下党羽首领五十余人,将赵无敌首级传至长安。

十月,北泽出兵再击东夷,败之,遂夺回汉四郡。李发逃回老巢。

至此,四夷侵汉之战已经结束,历时一年半,大汉击退强胡,赢得胜利,然也损失兵马十余万人,偏将以上殉国者百余员。所耗费赋税军资粮草等无可胜计。而被四夷所抢夺财物赋税,也无可胜计,人民被抢掠杀戮者达数十万。

好在大汉经济富饶,府库殷实,此番耗费巨亿赋税,朝廷尚能支撑。大战之后,潜龙便一面恢复,一面轻徭薄赋。将重兵驻守在并州与辽东境上,严防北胡与东夷再度进犯。

四夷侵汉,南越赵无敌、西戎乌孙王伊利密皆授首,大汉遂将西域乌孙康居等国土地并入西域长史府。设置增派官府,驻军,此二处都诚心归服大汉。

而北胡慕容氏尚有强兵精骑,东夷李发实力并未大损。潜龙之意,这二国迟早都要平定剿灭,但大汉刚刚结束大战,需得恢复,且暂先缓之。

慕容烈自北撤之后,也恐汉朝出兵讨伐,李发亦畏惧汉朝前来讨伐,于是二国结成生死联盟,互相救援。

三年后,即昌国五年,太尉、并州刺史封驿病危,临终上表朝廷,陈言北胡乃是大汉心腹大患,必须彻底剿灭平定,大汉方可保千秋万代平安。

昌国五年夏五月,封传车病卒,时年62。其子封兴袭其爵位。朝廷谥封传车为忠英侯。

潜龙丞相统帅王师击退强胡,威震四夷。其威望于天下已经无以复加。群臣上表,言丞相扶汉定汉再安汉,立下不赏之功,爵位却仍未侯,不能彰显其功勋,宜封丞相为王。

天子览表,问群臣道:“朕亦有此意,欲要封丞相为汉中王,但丞相一定不受,如之奈何?”

群臣道:“丞相虽然为外姓,却是华武帝之驸马,先帝之妹夫,陛下之姑父,与一家人何异?陛下以此为由,便能让丞相无可推辞矣。”

于是天子召领英入宫,以家人之故,要加封领英为汉中王。领英便问天子道:“此事定是群臣教陛下也。”便下殿对天子拜伏启奏道:“臣虽然与陛下一家甚亲,然臣受华武帝与先帝隆恩宠信,必将忠心竭力相报。非为爵位而来。臣若封王,恐开先河,为后人所效仿,则将不利于大汉千秋万代。愿陛下以长远考虑,勿要置臣于火炉之上。陛下若要封臣为王,则臣宁肯卸下官职,必将逃遁山林隐居矣!”

天子见此,无言以答,只好作罢。

领英遂又告诫朝中群臣道:“好生辅佐陛下,若有再言让陛下封丞相为王者,必然罢黜官职!”

群臣这才缄口不提封王之事。有识之士见之,皆叹道:“丞相不愿封王,非矫饰自矜,乃老成谋国于千秋万代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