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皇榜张贴时

细算一下,从叶轻眉初到这个世界距离现在已有三十多年了,老皇帝从最没有实力的诚王坐上那把代表着至高无上权利的龙椅,迄今为止也有三十一年了,科举制度也在庆国运行了三十年。

三年一次的春闱,为庆国提供了整整一万名贡士,举人的数量更要翻上三倍,所以庆国根本就不缺做官之人,一届春闱,对庆国的官场造不成一丁点的波动。

范闲有“诗仙”之称,做出再旷世惊人,再稀奇古怪的诗,庆帝都不会觉得惊讶,可范闲了了百十余字的策论,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庆帝放下手里的试卷,看向范闲的眼光里充满了赞许之色:“年纪轻轻,就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范闲,朕在身上看到了林相的影子。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下臣拜谢陛下。”范闲躬身而退。

环境是个大熔炉,潜移默化间很容易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像这种离开的方式,见得多了,范闲自然也就学会了,而他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有句话你说的很对,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之人看不到普通百姓对国家的贡献,读书无用。只是,范闲,你做好迎接接下来的暴风骤雨了吗?这一次你又要怎么破局?”

看见范闲的身影消失在自己的眼前后,庆帝喃喃的说道,嘴角露出了一丝不为人知的笑意。

----------

制作皇榜,就要经他人之手,有了他人的介入,消息就在很短的时间内传到了很多人的耳中。

庆国的东宫之中,据说太子的书房如同经历了地龙翻身一般,下人们收拾了整整一天。

同样被禁足的庆国二皇子,两名侍女被人从二皇子的卧房中抬出,下人们眼神惶恐,闭口不言,却都知晓,那两名侍女全身赤裸,遍体鳞伤,抬出来不久后便没了声息。

大皇子摇头苦笑,无奈的说了一句:“尽是胡闹。”

长公主李云睿半倚在矮榻上笑靥如花,掩唇笑道:“皇帝哥哥对这范闲还真是青睐有加呢,这样的荒唐事都会由着范闲,有意思,有意思。”

身边有子侄或者亲信门生参加会试的朝中众臣,也各有各自的态度,破口大骂者,捶胸顿足者,面色阴沉者,摇头苦笑者,皆有之。表情各异,行为相同,都向着自己的书房走去。

督查院的督查御史们,几乎人人手里都拿着一封书信,义愤填膺,以他们的地位是没有资格第一时间得到宫里消息的,可就这件事来说,很多人想让他们在第一时间知道。

前不久刚被列入督察院最不能得罪之人的范闲,再一次出现在了都察院联名弹劾的折子上。没办法,这样的事情他们都不出声的话,督察院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与其他人不同,监察院内,陈萍萍的右手轻点着轮椅扶手上兽头机关的开关位置,满脸的笑意。就好像是范闲做了一件让他十分满意的事情。

“让影子回来一趟。”陈萍萍轻轻的话语刚刚说完,办公室里一阵微风飘起,大门缓缓滑开,一道黑影一霎而过。

范府,司南伯范建皱着眉头,双眼中射出一道范闲从未见过的凌厉肃杀的目光,对着半跪在自己面前的红衣虎卫首领高虎说道:“给范闲配上两队虎卫,给其他虎卫传个消息,让他们把眼睛耳朵都动起来,任何对范闲不利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回来。”

“主子,虎卫随时可以执行密令中的最后一条。”高虎应声回道。

“暂时还不需要。”范建摆了摆手,回道。

----------

农历的二月十二日,原本今天是春闱第二场会试的日子,那些已经的到春闱结束通知的举子们,全部聚在了考院门外,没有人离开。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茫然与恍惚,这与他们所知道的春闱完全不一样啊。难道是朝廷改了规则不成?

三五个一伙,七八个一众,站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突然之间,一阵清脆的铜锣声从考生们的身后传来,随即便是一声尖锐无比的嘶喊声:“皇榜到!”

就在这一时间,鞭炮声轰隆而起,响彻了这一方天地,同时也彻底镇蒙了这三百刚刚参与完考试的三百举子们。

鞭炮轰鸣,锣鼓宣扬中,考院门外的举子们彻底安静了,所有人纷纷靠向旁边,给捧着一张黄纸的太监让开了一条足以两辆马车并排疾驰的道路。

这一刻,春闱会试是一场,两场或者三场,对于这些来自庆国各地的举子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张皇榜上,会不会出现自己的名字。

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命运就在那张黄纸上面。

捧着皇榜的太监过去之后,众人急忙挤上前来,占据着最有利的位置,翘首以盼,在紧张无比的心情之中,等待着那张黄纸被贴在墙上。

那张皇榜被展开的那一刻,紧张无比的心情,很多人穿着长衫的学生们不自觉的闭上了眼睛,心里不停的安慰着自己: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那定是自己没有看仔细,一百个人名集中在一张纸上,是可能被漏掉的,多找几遍,说不定就能找到自己的名字了。

当他们调整好心情,睁开双眼,想要好好的去寻找自己名字的时候,三个用金粉写下的名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耀的他们不由得用手背来回的擦拭着自己的眼睛。

再次看来,依旧只有三个名字,就像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小恶魔一般,向他们露出浓浓的嘲笑。

鞭炮声,铜锣声早已停了,三百多人的考院门口,就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像极了黎明前最安静的那个时刻,能听到的只剩下了微风声。

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句至理名言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真理。在这里,考生们选择的是在沉默中爆发。

“我们不服!”有了第一声,就有第二声,第三声。

“我们不服!”整齐的嘶喊声直冲云霄,声浪带着无比的怨恨气息,飘荡在庆国京都的上空。

皇榜上的金榜题名的那三个人,不敢置信的站在原地迷糊着,被喊声叫醒之后,急忙躲得远远的。考生来自庆国各地,自然不会都相互认识,可他们三个都有同乡,他们从同乡的学子眼中看到的没有祝福,只有嫉妒和仇恨。

“告御状!”

“告御状!”

“告御状!”

一声更比一声高。

前来悬挂皇榜的太监,一脸不屑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待他看够了这帮从来不拿正眼看他之人的笑话之后,伸出双手,往下一压,抬头挺胸,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尖锐的声音瞬间盖过了两百九十七为考生的高喊声。

“圣旨到,众考生接旨!”

三百名考生齐端端的跪了下来。

“陛下口谕,从哪来的都回哪去吧,朕对你们很失望。钦此!”

考生考生,专为考试而生,读书作诗,是他们的做官之前人生中的全部主题,他们真正经历的事情,少之又少,在这一刻除了极少数人之外,一众考生全然没了主心骨,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只听那太监满眼不屑的继续说道:“还不接旨谢恩?就你们还不服,还要告御状,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咱家这里有范大人亲自做的试卷,你们自己拿去看看吧。”

三百位考生,三百份试卷,这是庆帝早已准备好的。

庆国皇帝很清楚,这次的风波绝不会因为这这三百份范闲亲自所做的试卷的平息,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不想看到在另一个层次上的明争暗斗中,这一帮可怜的考生成为被利用之后随手丢弃的炮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