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戏之后的波澜

第78章 大戏之后的波澜

春雨细如牛毛,却又连绵不断,打湿了外面的衣衫,却浇灭不了京都东市几千人内心的火热。

这一刻,激动的已经不仅仅是庆国的士子们了,京都的百姓也都已经热血沸腾了起来。

原来一切的一切,从春闱第一场开始,都是行刑台上那个年轻人所主导的一场戏,这位年轻的主考官,为了改变庆国学子一身高高在上的酸儒之气,激发出他们心底的那一丝血性,可谓是用心良苦。

庆国的学子们,在他们不顾一切的奋力冲上行刑台的那一刻,便知道,从今天开始,他们脱胎换骨了,他们不再是只会打嘴炮的懦夫,他们也有着钢铁男儿的一面。

京都的百姓在感动,原来他们并不是一无所用,混吃等死,原来庆国的发展有着他们的贡献,原来他们并不比读书人低上一等,原来读书人能够安稳的读书,是有着他们在背后的支持。

在高呼万岁声之后,所有人,给着这个年轻人深深的鞠上了一躬,恭恭敬敬的喊了一句:“范大家辛苦。”

范闲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收起那枚被他扔到案桌上的刻着九条五爪金龙的金牌,又在众人的躬身目送中潇洒离去。

范闲走了,众人纷纷离去,他们已经迫不急待的要去和被人,炫耀自己今天所经历的这一场大戏了。

六名身穿囚服的士子,也在那些胳膊上绑着白布条的书生们的簇拥下,一脸茫然的离开了。

可在这京都东市,行刑台上下,依旧跪着一些人,以头磕地,深深不起。

台上跪着的是礼部侍郎周志康。

台下跪着的人很多,细数一下有十几人,六位面容憔悴,衣冠不整的中老年人,他们的身后跪着一些双眼通红的妇孺,小孩子不懂事,想要抬头乱看,却被他们的娘亲用力的按住了脊背。

那六位中老年人,也曾经这样在太子府中跪了一天一夜,得到的只有当朝太子哀声叹气的让他们回去准备后事,还有那假惺惺作为补偿的几张银票。

台上和台下跪着的他们心里很清楚,这所有的一切,并不是演戏,是那位年轻人,用另一种方式,救了他们的性命,救了他们一家。

至于那刑部尚书韩志维,失魂落魄的站起来身来,如行尸走肉一般,往着自己的府中走去,可能这是他最后一次回自己那座府邸了。

在此之前,他得罪的是范闲,是太子,是误会他抛出同僚周志康而保全自己的二皇子,长公主。现在,他得罪的皇帝,触犯的是庆国的律法。

他所做的事,根本就不经查,之前他不怕,是因为官场有着官场的平衡之道,他背后站着的人,会想方设法的保住他,现在,他死定了。

京都东市的这一场大戏刚刚落下帷幕,该知道的人便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知道的消息。

监察院内,院长陈萍萍轻抚着轮椅上的兽首,除了他自己,知道那里有着一个开关的人都死了,包括亲自为他设计这个轮椅的那位奇女子。

满脸含笑,目光平视远方:“小姐,孩子长大了,有些计划,我终于可以慢慢的展开了。”

京都范府,得到了消息的司南伯将自己关进了书房,一待就是两个时辰,没有人知道他在书房里做什么。

一张悬挂着的庆国地图上,被他坐满了记号,红色标记的是军队,绿色标记的是出士子的大州,蓝色标记的是当年叶家商行的行商路线,最显眼的是一个黄色的大圈,将整个梧州都画了进去,地图各地还有着无数的黄点。

庆帝已经批准了,大病初愈之后再也站不起来,说话有气无力的当朝宰相林若甫辞职的折子。亲自下令,让红衣虎卫,护送这位陪了自己半生的知己,回梧州老家安心养病。

东宫太子府表面上没有任何的动静,只是所有的下人脸上都挂满了战战兢兢。仿佛整个太子府都被笼罩在一片大恐惧之中,短短的两个时辰,已经有六人被下令杖毙了。

理由千奇百怪,厨师做饭用的调料都是用秤秤的,太子觉得咸了,厨子被杖毙。捧在手里的茶杯温度正好,却烫着了太子,贴身侍女被杖毙。书房里墨没有提前磨好,书童被杖毙。马厩里有一块马粪,马夫被杖毙......

至于二皇子的府中,还算好,只是又有一位侍女用棉被包着,被抬出了二皇子的卧房,这次下人们连为她整理仪容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投进了井中。噗通一声之后,平静的水面连一丝的波纹都没有再荡起。

深宫大院之中,长公主殿里,一回到京都便再次变得慵懒高傲的长公主李云睿,斜倚在软塌上,面上含笑,轻声呢喃道:“还真是好心思,好手段啊。我送出去的礼物,就这样被你照单全收了,还真是厉害啊。这场游戏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这样的心思和手段,我已经有好久没有碰到过了。”

在信阳那位与长公主关系不一般的老嬷嬷,叹着气再次劝道:“范闲大势已成,也成了殿下的女婿,殿下就不要再节外生枝了。”

李云睿嗤笑了一声,回道:“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容不下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可今天发生这一切之后,我知道了。”

“这等心思,这等手段,我只在一个人身上见到过。范闲身上处处都有着那个妖女的影子,范闲不死,我这辈子不会痛快。”

说着说着,李云睿的脸上,挂满了狰狞。最后恨声说道:“还真是像啊,尽然连相貌都是如此的想象。哈哈,哈哈哈哈。”

在李云睿的脑海中,范闲的哪一张俊脸,慢慢的和一个女子的脸庞重合在了一起。

在庆国,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朋友圈,没有公证号,也没有短视频,却比不妨碍消息的传播。这个世界里,有着另外的一个职业叫做说书人。

范闲在京都东市所做的事情,经过他们一番粉饰雕琢之后,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更是波澜壮阔,震撼人心。

短短的时间之内,范闲在庆国士子们心中的地位已经盖过了当时的北齐大家庄墨韩,成为了他们心中文坛上真正的领袖。

在百姓心中,范闲更是成为了一个肯为他们说话,以一己之力将百姓的地位提升到了与士子们平等的高度上。范闲在庆国百姓的心里俨然成为了圣人的代名词。

范闲之所以能在庆国百姓的心中达到这种高度,是因为他们真的见到了庆国读书人的改变。

。读书人以前对他们的不屑一顾,变成了谦虚的微笑,说话的时候也会先对着自己拱手行上一个书生礼。

。对于不平事,以前的冷眼旁观,也变成了打抱不平,敢为一桩冤案冲击县府衙门,摆事实,讲道理。

庆国读书人以前浮于表面的高傲,现在全部藏进了骨子里。

这便是圣人范闲的一场大戏给庆国带来的巨大改变。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大戏中的主角范闲,正愁眉苦脸的向皇宫赶去,陪皇帝用膳,对于一个臣子来说,可并不是一件好差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