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百二十一章:良心未泯

我比崇祯大一岁正文卷新三百二十一章:良心未泯崇祯皇帝变了!变得暴躁且好杀!

他有“当为尧舜”之志,初登大宝之时相信东林党,简直是言听计从,导致“众正盈朝”。

结果是己是之变,建奴一直杀到京师城下,“众正盈朝”无一良策,成天推诿、扯皮、吵架、坑人。

接下来是流寇作乱烽烟四起,朝廷财政难以为继。

崇祯想开源节流,增加矿税、商税,然“众正盈朝”纷纷抵制,大言不惭,莫要“与民争利”!

矿老板都有后台,岂是升斗小民?

大臣们共同抵制,事儿当然办不好!

所以崇祯皇帝幡然醒悟,他不再信任道貌岸然的士大夫,开始派出内官,接下来是越派越多!

太监只对皇帝负责,确实有不少内官对皇帝忠心耿耿。

但是太监的贪婪不亚于文官武将,军队、衙署又多出了敲骨吸髓的监军、督办太监,更加苦不堪言。

崇祯爱民仅仅是嘴上说说罢了,只见他加派三饷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没见着他向朱家藩王,朝廷勋贵下手。

今天收到了王坤的奏疏,崇祯得知叛军已经被团团包围,全歼叛军应该是在一两个月之内。

有望在年内平息登莱之乱,崇祯当然心情苏畅!

用内官是对还是错?用事实说话。

太监中的海刚峰王坤拒腐蚀永不沾,亲自爬冰卧雪跟普通士卒同甘共苦。

他还特别能忍,那黄毅不通礼数,骄横跋扈,王坤依旧笑脸相迎,好言相劝,唾面自干!

他为何如此?

当然是一心为公,肯定是忠君爱国!

崇祯皇帝想好了,王坤办完登莱的事儿回来,朕把东厂交给他打理。

有王坤这个不怕得罪人的太监办差,那些贪赃枉法的文官武将恐怕如坐针毡。

崇祯朝最得宠的太监应该是曹化淳,此人一直活到大明亡国,王承恩应该是他提携的干儿子之一。

明朝的太监很恶心很变态,他们没了小鸡鸡生不出儿子,最喜欢认干儿子、干孙子。

王坤也是曹化淳的干儿子,自从被黄毅弄成了太监中的楷模,有权有势的大太监都开始针对他。

为何?

无论什么时代,无论哪一个群体,都厌恶卓尔不群的。

这种人就是异类。

所有的外放大太监都学王坤,京师二十四监掌印的冰敬、碳敬从何而来?

曹化淳已经开始疏远王坤这个干儿子。

大太监都有默契,不在皇上面前替王坤说一句好话,在方便的情况下进些谗言。

王承恩刚开始想说些不利于王坤的坏话,还没开始呢,就觉得不妥,赶紧悬崖勒马。

他当然知道因为皇上委派内官分赴各地或监军或督办钱粮,使得权力被掣肘的士大夫群体一片哗然。

听皇帝的话音,王坤得胜归来将要高升拥有更大权力。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他心里暗自琢磨,下了值就去找干爹曹老公谈谈自己的想法。

王坤势头正劲,挡是挡不住的,弄不好就能撕破脸,由自己人变成死对头。

何不如接受王坤是个异类的事实,他的事儿大家一样的帮着办,大不了拿不到好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