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斗地主

“诸位乡亲,大家做个见证!他这是店大欺客,不讲道理,欺负我这个穷家小子,大家评评理啊!”高希放开了嗓子大声嚷嚷。

他现在是在别人的地盘上,他要先造声势,获取大家对弱者的同情。

在别人的地盘上,弱者如果不率先建立舆论优势,有理也说不清。

果然,人群中开始有人抱不平了。

“这怎么说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赶人了?”

“你不收人家的布可以啊,但你的尺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呢?”

“掌柜心虚了吧?”

“原来不是我记错,果然尺寸有问题......”

“...敢轰人,快去衙门告他们,欺行霸市!”

......

显然,李掌柜的蛮横不但激起了吃瓜群众的好奇,也激起了他们的义愤。

“你今天轰人试试看!”吃瓜群众怒目而视。

李掌柜一看轰人是轰不成了,决心开始扯皮:“你说我尺有问题,我还说你尺有问题呢!你怎么证明你的尺子没问题?”

“好办啊!”高希转身面向吃瓜群众,“哪位乡亲可以帮忙,告诉我你穿着的衣裳的衣长,我和李掌柜用各自的尺量一下,就行了。”

“后生,我来。”一个粗壮的大汉走上前来,“我这上衣还算新,是浑家做的,她说衣长两尺,你且量量。”

平安上前一量,正好两尺。

“掌柜该你了!”有人催促。

“这这......”李掌柜满头冒汗,只能硬着头皮让伙计上前一量。

“好嘛,只有一尺九寸!”人群立刻炸了。

“诸位乡亲,诸位乡亲~~”李掌柜也急了,拉大嗓门、拉长声音费力地嚷嚷了好几声,才让客人们平静了一些。

“听我一言,听我一言!本店童叟无欺,童叟无欺啊!这位客人的衣服并非新衣,过水之后尺寸有缩减,也未可知。怎可说是我的尺子有问题呢?”他还要做最后的挣扎。

“好,李掌柜说得好,你看这是什么?”高希说着,将自己手中的尺举起来,亮出尺子背面官府的“校勘烙印”,也就是说高希手中的这把尺是经过官方校对认可的,“你那把尺上可有此校勘印啊?”

李掌柜语塞,随即毫不犹豫地出离愤怒:“来人,给我轰出去、轰出去!”

“李掌柜~~”高希高声一吼,比他声音大多了:“你可知大明律‘私造斛斗秤尺’之罪?”

“啊~~”李掌柜愣在了那里,只听高希朗声念道,“凡私造斛斗秤尺不平在市行使,作弊增减者杖六十,工匠同罪,知情同罪。”

“你...你胡说...”李掌柜气势顿减,声音小了许多。

“我胡说?掌柜的,你这店中,除了刚才量我布匹的那把尺,其他尺准也不准?”高希直视李掌柜双眼,再将他一军。

“啊,这...都准...都准...我店中的尺子都是准...准的...”突然口吃,撒谎者心虚的典型的表现。

“果然如此吗?大明律还说,在市行使斛斗秤尺寸虽平,而不经官司校勘烙印者,笞四十。”意思是,就算你的尺子是准的,但未经官方认证,也要抽你四十鞭子。

此言一出,吓得来升和几个手中正拿着尺子的伙计,立即将尺子收了起来。

李掌柜,还有正缩在墙角里的丁嫂,听完高希背出的这条律令,顿时吓傻了眼,身子一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尺子有问题,丁嫂肯定知情。她和李掌柜属于多年的“连裆模子”,坑了勤劳朴实的织户们不知道多少血汗钱。

按此律,丁嫂要被“笞四十”,而李掌柜则要被“杖六十”。

这俩货平时只认得钱,哪里认得字,更没读过大明律!

再说了,大明朝的衙门也从没派人普过法啊!

作为商家,尺长不能作假,这是商家应该谨守的基本职业道德。

尺子应该买官方认证过的,烙有“校勘印”的,这是业务常识,否则还做什么生意,李掌柜肯定也是知道的。

他自己那把...哦,不对,肯定有好多把...坑人的尺子,现在如果被人告到官府,他就等着挨棍子吧!

他那肥墩墩的大屁股,六十棍子下去,不变成肉饼子才怪!

“这小子不是疯子、傻子吗,他什么时候认得字了,还读了大明律?”李掌柜又气又不解,看向丁嫂的眼神带着一肚子的抱怨:“好啊,丁家嫂子,今日你害我不浅!”

丁嫂原来想着还能捞一笔回佣,不想这笔买卖被高家二小子搅得稀烂。

她真想一走了之,但此时拍屁股走人,肯定大大得罪李掌柜。这事儿还会传遍镇上的布行,以后别说将布卖给李记,恐怕别的布店也不会再待见她。那她许多年来私下里捞取回佣的勾当,就歇菜吧!

丁嫂左右为难,如坐针毡。

李掌柜向她投来愤怒的目光,她只能抱以“委屈和无辜”的神情,一脸的苦情戏:我也没办法啊!

那些从乡下赶来,和高希一样原本想将布匹卖给李记的织户,见此情形,不再犹豫,抱着自己的布匹转身就去了别家布行,顺带着将这里刚发生的事,也带了过去。

这就是最原始的“消息转发”,但扩散速度照样快得惊人。

只一盏茶不到的功夫,整个小官镇的布行都知道了这件事。

李记的信用顷刻坍塌,吃瓜群众们一下子涌向柜台。

“退货,退货,赔我银子!”

“上回在你家买了布回去,短了尺寸,被浑家好一顿骂,原来是你们黑了心搞的鬼,快退银子!”

“这是刚买的布,快退,不退我这就去告官!”

“不退款是不是?你是伙计,会不知情?你没听那小哥说吗,知情同罪!”吃瓜群众现学现卖,这就用上大明律了。

群情激愤之下,还真难保有被蒙骗过的客人,直接告到官府去呢!

李掌柜的大屁股,可真的难保喽!

伙计们哪里还顾得上高希主仆,赶快应付退货退款吧!

看热闹不嫌事大,越来越多路过的行人,被店里的吵闹声吸引,挤进来看热闹。

起哄的、架秧子的、要求退货的,场面越发难以收拾。

李掌柜一个头、两个大,声嘶力竭地做着无用功:劝愤怒的吃瓜群众克制情绪,保持冷静。

冷静得了吗?

整个李记布庄,已然成了一锅煮糊的粥。

“平安,拿上布,我们走!”

“好勒,少爷!”平安答得干脆、响亮,语气中则透出十足的信任与佩服:谁说我家少爷是疯子,能疯成这样?来,你疯一个我看看!

主仆二人出了李记。

“少爷,你怎么知道布行的尺子有问题呢?”出了店,平安好奇地问道。

“哈哈”,高希没有立刻回答。他想起了前世,去建材市场买装修木料的情景。

那家木料店老板的尺子也是作了弊的,连计算器都是有问题的,那老板还煞有介事地“认真地”量、“认真地”算呢!

想到这里,他慢悠悠地对平安说道:“只要是奸商,无论古今,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是套路,揭穿他们并不难。静香说,以前一直短少尺寸。我就怀疑店家和丁嫂串通,刚才让你先去买了尺子,只是以防万一,没想到还真派上了用场。”

平安道:“原来是这样。那何不从家里直接带把尺子来呢?”

“我娘会答应吗?她向来息事宁人,丁家又是村中大族,可不好得罪。”

“那这下,算是得罪了。”平安开始担心起来。

“管不了那么多,再想办法吧!先将布匹卖掉,家里还等着用钱呢!”

小官镇并不大,城内的布行大约有七八家,两人转悠了个遍。

高希突然就像一个几百年没说过话的话唠,一进店门就和各家店的客人、伙计、掌柜胡侃。

平安抱着布匹跟着,逛了几个时辰,都有些吃不消了。

平安心中纳闷,自己家的这位二少爷怎么就这么会说话了?

转了这么一圈下来,高希的心里却有了底。

现在正是明朝初年,松江的棉纺织业正处于爆发的前夜。

刚才闹了一场的李记布庄,算是小官镇上最大的一家布行了,其他布行在门店面积、花色品种、销量等方面都相去甚远。

听说外省,还有海外来此采办棉布的客商,其订单几乎全数落入李记布庄。

店大自然欺客,李记就敢将布卖得更贵,收购棉布时又将价压得比小布行的收购行市低至少三成。

当然,其中也就少不了和丁嫂这样贪便宜的中间人串通,欺瞒、克扣织户。

小布行就活得艰难多了,本钱小、收购成本高、售价不能开高,又接不到多少订单。只能苦撑!

这不,锦绣布行的张掌柜此刻就坐在空无一客的店铺里唉声叹气,连刚回来的伙计跟他说有人大闹李记布庄的事,都提不起他的兴趣。

正百无聊赖间,大门里走进来两个人。

小伙计一看,大吃一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