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张良劝谏

经过几日的回程,胡亥坐在赵高驱使的六驾马车里,终于抵达了咸阳宫。

经过风尘仆仆的几日,胡亥首先在望夷宫沐浴一番,更衣完后,他便邀请博士张良前往甘泉宫一叙。

如今已是四月中旬。

春天的风,养出了枝头的嫩芽,拂绿了柳条。微风在甘池里荡漾,拨动着赏春者的心。

胡亥坐在甘泉亭下,沏着蜀道贡来的峨眉竹叶青。

茶水晶莹剔透,像流动的琉璃,芳香馥郁,如新长的麦苗。

用墨冠束发的张良身着白色深衣,腰系皮带,扣着玉钩。右手戴着玉扳指,放于腹前,迈出脚步,翩翩地从甘泉池上的连心桥,往湖中央的兰池亭走去。

“卿,你来了。”

看到张良迈入甘泉亭,胡亥缓缓抬眸,手举茶壶,倾倒着茶水,对其说道。

“不知陛下唤臣前来所为何事?”张良微微躬身,抬头看向胡亥诚恳道。

“卿先请入座,如今我大秦政局已定,有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还想听听卿的想法。”胡亥微微一笑,垂眸为张良倒茶。

张良闻言,捋了捋衣袍,便坐在了胡亥的对面。

看着面前的绿茶,将其端至嘴边,品茗了起来。

浅浅地吃了一小口,张良缓缓将茶杯放到面前的石桌上。

望着胡亥开口道,“臣心中早有想法,如今趁此良机,向陛下讲述一番。”

“卿请言之,不必拘谨。”胡亥温和的看向张良说道。

“诺。臣以为,大秦是建立在沙漠上的军国主义。军国主义,又称黩武主义,指的是一种尚武精神。

它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也将整个大秦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

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军国主义充满残酷性和反动性,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

它的基本理论包括对和平的否认,坚持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战争本身是美好和令人向往的。

军国主义的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

在军国主义国家,战争成为国家的主要目的。

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对外掠夺和扩张。

而我大秦则是信奉军国主义的国家。”

听着张良的话,胡亥肯定地看着他点了点头。

张良见此,继续说道,“七国诸侯,唯有秦国在黄河与南山以西,文明程度较六国要低得多,一直被称为秦夷。

长久以来,都是儒者不入秦,孔子当年离开鲁国,周游列国14年,到了秦国边境上,无意西行,直接折返。

孔子极重华夷之分,在他的眼里,秦国就是蛮夷之地。”

“一百多年过去,一直到二十一岁的秦孝公即位,仍是如此,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秦国偏远落后,中原各国依然不理会秦国,将其放在眼中。

即便是被称为“南蛮”的楚国,也视秦国为夷狄。

秦国的这种文化落后,与变法成功有关。

秦孝公受够了被瞧不起的憋屈,于是便实施商鞅变法,将秦国打造成军国主义政权,用武力去赢取尊重。

对内,疯狂汲取民力。

秦国对臣民的控制最严密,制定的法律最严苛,吸收资源的能力最强。

为了控制民众,秦国在全国首次推行连坐制度和告密制度。

一人犯法,家人邻居也要去坐大牢。

鼓励告密,不独邻里之间,同床共枕的夫妻也负有互相告密义务,知而不报,也是犯法。秦国就成为一个有悖人伦的特务国家。”

“卿,所言甚是。”胡亥肯定地看着张良点了点头,并示意其继续讲下去。

“还开创性地实行愚民政策,因有人言,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民愚则易治也、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去秦国考察过的荀子就说,秦国由孝公到昭王四世,君臣唯知以力兼人,受害的首先是秦国士民,普遍畏惧权威,尽管人人都有离心,却听从当局驱使,充当对外攻城掠地的工具,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民也酷烈。

对外,秦国更为残暴。它把汲取的国家资源充当军费,用来养兵,而全国升官发财的唯一标准就是:军功。即使是贵族,没有军功,便降为平民。”

张良神色郑重地对着胡亥讲道,希望他能够明白自己所言。

胡亥则身子略微前倾,目光炯炯地盯着张良看,眼中满是求知欲。

张良见此,继续说道,“军功的评价标准是人头数量,秦国称之为尚首功。”

“秦国用军功计爵,不是新鲜,但用人头而不是土地人口来衡量,确是开创性的。”

“齐国人鲁仲连对秦国的经典论述,彼秦,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秦国,抛弃礼仪而崇尚斩首战功,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把百姓当作奴隶来使唤。若是旧国之人,怕是宁愿自缢,也不愿成为秦人。”

“秦国,就是一座农场和军营。在这种体制下,灭国无需任何理由。只要秦王一声令下,军队便猛兽般地扑向敌人,去实现自己的升官发财梦。”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秦国的军队,几年不打仗,心就痒痒的。相邦吕不韦曾想减少秦国的杀戮,大修内政,樊於期就来请战,说士兵们好些时间不打仗,都嗷嗷叫呢。”

张良说到这,眼中闪过一丝戏谑,但他接着对着认真听其所言的胡亥说道,“所谓救苍生于倒悬的顺应民心,不过是用高尚目的来掩盖血腥手段罢了。手段本身就是目的,为了打仗而打仗,为了杀戮而杀戮,为了统治而统治。”

“所以,秦国打仗,战功卓越。从商鞅变法之年到秦完成统一,秦国共发动了52场战争,并取得了其中的48场胜利,胜率九成”

“但是,这些战争都是灭绝性的。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不仅将敌人斩首,而且士兵为了扩充军功,连百姓也不放过。”

“光是根据有数字记录的战役看,秦国就斩首了差不多180万人,其中死神白起一人就超过100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秦初,全国人口4000万,秦国的斩首数量至少是这个人数的百分之五,每20人就有1人被砍头。”

“特别是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但不是活埋,而是斩首。白起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在如今的邯郸郡有近500个尸骨坑,尸体皆是残缺不全。

“斩首45万赵军,当年的秦国总人口500万,赵国300万。所谓虎狼之秦,不是指军纪严明,而是确为食人之虎。”

“这就是秦国的内政外交,它是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极其野蛮。这种看法,并不是臣一家之言,而是普遍的共识。

秦朝若是灭亡,没有一个人会对之表示惋惜;假设臣是后世文人,对秦国体制的态度,要么是反对,要么是回避,不会赞成。”

“有人言,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就是文人对秦的看法。”

“所谓的秦制有效,说穿了就是君子斗不过小人,文明人斗不过野蛮人,选择手段的人斗不过那些不择手段的人。”

“结束战争后的秦国,苛捐杂税的弱民、焚书坑儒的愚民、恐怖主义的刑罚,一个都不少。整个秦朝,成为一座大监狱、大农场和兵工厂。至于人,就是没有思想意识的机器,只有如履薄冰地服从。”

“有人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就是说,在秦朝,囚徒多得堵塞道路,牢狱繁华得像闹市。”

“陛下,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起义?直接原因就是在赶赴徭役的路途中,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就要杀头。足可见秦法之残酷。”

张良一口气说完一长段话,有些气喘吁吁地看向胡亥。

“那么照卿之所言,我大秦该如何?”

胡亥心中对张良的一番话,十分震撼。只是他没有表现出来。

张良所言,很多来自于司马迁所记载的《史记》,以及后世文人的评判。

张良的一番话,让他顿时内心惶恐而清明。

“陛下,臣昧死言,大秦如今战乱不再,国家统一,应当废除军功制,推广儒学,发展科举。改善民生,缓解弊病。

陛下初上位,废除连坐虽一时弊大于利,但长久而言,从大局而看,是好的。”张良硬着头皮对着胡亥拱手道。他心里也十分忐忑,他也摸不准二世的想法。

谁知,胡亥闻言,缓缓开口道,“那就依卿所言,废除军功制。推广儒学,发展科举,改善民生。”说完又无比诚恳地对张良说道,“卿,朕封你为郎中令,日后负责议论朝政;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供奉宫廷;以及担任期门,并管理羽林等禁卫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