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谁还不会背两句诗(求银票,求收藏…

赵管家耷拉下眼皮,看向赵镇,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今儿得让这小犊子服服贴贴的,跪下来求我!

没想到赵镇还是一点也没含糊,直接就答应了下来,“好!还有三两,你打算要什么?”

孙管家盯着赵镇,隐约感觉有点不太对头,收起刚才的戏谑之心,认真的敛起眼皮,眼中放出了那跟他孙府大管家身份相匹配的精光。

赵家大门前,挤满了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人如此之多,可却安静的只有山风在轻轻的吟唱。

谁也想不明白,这赵老黑在干什么,怎么能由着孩子乱来,更想不明白,明显是吃亏的买卖,赵镇怎么就答应了下来。

他们心里不约而同想到了一点,那就是这孩子怕是昨天被熏死过去之后,熏坏了脑子。

哎,可怜的赵老黑吆……

好歹是孙家的大管家,能做到这个位置,掌管孙家几百亩地的资产,管着一百多下人和几十户佃户,靠的就是头脑和小心谨慎。

有道是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老话常说百年不绝,必出妖孽!

意思是一个穷人家,要是历经百年贫苦,还没有断绝子嗣,必然会出妖孽一样的人物,把这个家族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算起来,这赵家自从百年前出过一个秀才,到现在穷了也有个百来年了,难道这就是那个妖孽?

孙管家盯着赵镇看了半晌,也没看出这孩子有什么奇特之处,或许是自己想多了,这孩子单纯就是傻?他继续试探道。

“你说,你家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能抵?”

“我家还有一口窑!”

“小子,你是打算让孙老爷来烧窑呢,还是打算让我来烧?”

“我来烧,从今年开始,我每年免费给孙家一窑炭,连送五年!”

这一窑炭,少说也得买二两银子,要是赶上冷的年份,三五两也能卖得,这条件已经十分可以,按说孙家大管家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孙管家也确实动心了,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同意,而是走到那顶小轿近前,小声问道:“大人,您您觉得如何?”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轿子里的人没说可,亦未说不可,只是轻吟着几句诗词,孙管家已经领悟了他的意思。

“不行,这窑挡风景是要拆掉的,不能烧炭的窑一文不值!”

孙家大管家环顾一圈,眉头微微一皱。

“我记得,你家还有个小闺女来着,也得有个七八岁了吧?这房子卖了地也没了,跟着你们一家少不得吃苦。”

“我可是一片好心,你们可以把这小闺女折个三两银子,还能有吃有喝饿不死,省的跟着你们一家吃苦受罪,两全其美!”

“不行!”赵镇这次,依旧拒绝的十分干脆,绝不拖泥带水。

他从知道自己穿越并打算留在这里开始,也是想过要做些什么去改变自己,改变家庭,甚至改变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心中雄心万丈壮志如钢。

但这两天想了很多,自己最关心的,还是家庭的温暖和来自父母和小妹的爱。

身外之物什么都可以舍弃,他坚信自己可以再挣回来,可唯独这份亲情他要拼劲所有去守护,绝不想失去一点一滴,这是他的底线。

若是回答有半分迟疑,那就证明自己在犹豫,对方可是比狐狸还要狡猾的人精,一旦发现这点突破口,就一定会想方设法达成自己的目的。

赵镇绝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所以他回答的干脆利索。

孙管家的眉头拧成个川字,他现在终于确信,这个孩子绝不是愚蠢,而是自己拼劲算力怕也难以完胜的赵家妖孽。

他仔细的打量着赵镇,试图再次劝说,不过这次他自己都没觉得话语的气势已经开始弱了。

“现在外面也不太平,姿色上好,手脚勤快的二八闺女,也就值个二两银子。你家小闺女要长到能干活还要白吃好几年饭呢,再说我也不是把她带回孙家当下人,而是送给这位大人帮着研研墨,倒点水,大人还能亏待她不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刚才孙管家的话,赵镇已经快速的捕捉到了几点关健信息。

现在外面不太平,能让这些地主老爷们感觉到不太平,甚至连轿子里那人都想要到这世外来避祸的不太平,多半是农民起义,少半是外敌入侵,如果仅仅是土匪横行,肯定不至于如此。

大户人家都开始贱卖仆人了,孙家也一直想把产业转移到深山里来,那说明形势已经很不乐观。

当下最关键的一点,上次孙家来人,只是想要他们的地,才隔数月,这次来不光是地,连房子也要,还想着要人。这不合孙家的目的,更像是孙家打算送给轿中人的顺水人情。

如此一来,跟这孙管家无论如何讨价还价都不会有结果,真正有最终决定权的,还得是那个到现在都没露面的人。

刚才那人吟了一句李太白的诗,而恰好这诗赵镇背过,心中瞬间想到一个应对之策。

此时此刻,也只能寄希望于喜欢李太白的人,也拥有侠义慷慨之心。

否则,也只能拼命一搏,先杀出去再说了,大不了躲进南山再慢慢想办法活下去,就算是死,也要一家人死的整整齐齐。

当即上前长揖道:“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田园柴扉,醉酒当歌,看似陶然,实际追究的是忘记心机争斗,追求内心的恬淡,大人觉得呢?”

赵镇走向轿子的时候,孙管家心里就咯噔一下,等听到他说了什么,心中更认定了这是个妖孽的想法。

根据下人提供的消息,整个夹山坳就没有个读书识字的,这个孩子更不可能读过什么书。

自己好歹陪着少爷上过几天私塾,都没听过这首诗,这个孩子竟然能和大人对起来,不是妖孽还能是什么。

让轿中的大人物来对付他,自己渔翁得利,回去后老爷少不得奖赏,算计到这里孙大管家的眉头又舒展开了。

村里人更是愣了,这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整天调皮捣蛋,摸鱼捞虾的三狗子么?

看来不是被窑熏坏了,这是被窑神看上准备当女婿了吧?

以后不能再叫三狗子了,得叫大名赵镇。

刚从人群外面挤到内圈的王彦也呆住了,这话是赵镇能说出来的?尽管自小就打心眼里觉得赵镇脑子活,也从心底认可他孩子头的地位,可这文绉绉的感觉,倒像传说中百年前村子里出过的那个秀才。

只有孙玉山,早有心理准备,波澜不惊的杵在原地。

【作者题外话】:你有任何想跟作者说的话,都可以留言给我。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