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百姓夹道欢迎,肩上的担子重了

大同城外,大小官员全都在此等候,山西百姓更是夹道欢迎。

“咱们的常总兵升官儿了,现在是陕甘总督!”

“嗐,朝廷总算做了件正确的事!”

百姓们听说常封升了官都很替他高兴,不过也有很多人担忧起来。

“常大人是升官了,可他马上也要走了啊,到时候还顾得上咱山西吗?”

陕甘总督总管三个省,治所当然是在西安。

常封在路上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山西虽然是最忠于他的基本盘,可如今却不能久踞于此。

舞台大了,中心点也就跟着变了,这便是形势。

为了更好地治理三个省,去西安是最佳的选择。

“大哥,你回来了!”

李定国上来就抱住了常封的一条胳膊,脸上尽是天真烂漫。

按照古代的习惯,常封应该收小李定国为义子才是,可他自己才二十多岁的年纪,还没结婚呢就弄个干儿子,有一种瞎胡闹的感觉。

历史上的李定国忠勇可嘉,能以兄弟相称便是极大的福分,怎么能做人家干爹嘛!

所以,常封就认了他为义弟。

“我给你的兵书都看完了吗?”

“早看完了!”

常封临行前送了几本小册子,让他在家好好学习。

“嘿,赵郃哥哥!”

李定国一转身又去和侍卫队长赵郃掰手腕子角力,像一只活脱的小马驹。

一行人簇拥着常封进了大同城,他看着路边面容丰满的百姓,心里不禁生出一种自豪感。

这个年代普通百姓能不饿死就算不错了,可大同百姓却能吃的略微发福,这可太难得了。

这也说明,引进高产新作物是非常有效的,大同府不过早了一年而已,就比别处的百姓强这么多。

若是整个西北全都推广开来,那基本所有百姓都能过上和大同一样的日子,到时候农民起义问题就不攻自破了。

有吃有喝谁脑子有病去造反啊!

一直坐在马车中的柳隐自打进入大同地界儿后,就时不时地挑帘看看外面。

“大同果然与众不同,这里的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在大同城中看到了别处绝不会出现的情况,老百姓都发自内心的冲官吏和士兵微笑,而官吏和士兵与百姓说话也是客客气气。

有时候他们还会给拉车的、挑水的还有买菜的顺便帮个忙,官民之间简直就像兄弟一样。

尽管大同的建筑不如北京和江南豪华,但这种官民的融洽氛围却是北京和江南不曾有的。

怪不得大同军能战无不胜呢,他们爱民如子,把百姓当做亲人,战场上怎么会不英勇作战呢?

官吏爱民如子,怎么会不尽心为老百姓服务呢?

她越看越觉得常封身上魅力十足,看一眼都能令人心旷神怡。

常封到了大同以后没有停歇,立即下去亲自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还有各种水利设施的完成情况。

这年头治理一方不需要招商引资发展制造业,也不用采矿,唯一的重点就是农业。

年后到现在,只下了几场小雨,作物生长情况还不错,但要是后面不下雨的话,可就不容乐观了。

倒是可以通过石屋弄几套打机井的设备过来,但是那需要配套的大型柴油机和大量的油料。

即便打成以后,抽水也需要有大量稳定的能源供应,这在古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就算是把现代一个县的所有现代化设备都搬到古代来,也顶不了多大用。

更何况,石屋那么小的空间,搬十年都搬不完。

不过,好在常封之前有个兜底的计划,那些在河滩上开垦出来的土地还不错,庄稼长势非常茂盛。

即便全年大旱,凭借耐旱的红薯土豆和河滩地的收成,至少能够保证山西境内不会发生饥荒。

可常封现在是主管三省的总督了,山西之外,他还得为甘肃和陕西的百姓解决衣食问题,这才是最头疼的。

甘肃还好办,毕竟地广人稀,只要朝廷把赋税免了,老百姓挖野菜采野果能自己找到出路。

之前情况之所以严重,主要是官府逼得太紧。

反正税是交不起了,干脆把仅有的粮食吃光得了,还管什么明年啊!

耕牛牲畜更是如此,要么被官府抢走要么被流民抢走,那还是自己杀了吃肉吧,虽然浪费,至少肉进了自己肚子。

这就产生了连锁反应,导致情况愈发糟糕。

如果官民齐心共同应对灾荒,其实是没多大问题的。

以前官府怎么做的常封管不着,反正他做了总督以后,就不会允许官府向过去那样强行征税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