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跟随你的心,做最快乐的自己(1)

找回你的心,做快乐的自己

一个小沙弥刚吃完一只山杏,准备把杏核随手丢了,这时,老方丈叫住了他,说:“果核是树木的心脏,不要随手丢了,要把它播种在适宜的泥土里,唤醒一个涅槃的再生梦。”

小沙弥就把那个真有些像心脏的杏核深浅适宜地埋在寺院的一个角落。一两个月之后,那颗杏核居然发芽了,长出了一片片心形的叶片。小沙弥感到由衷的喜悦,就跑去告诉老方丈。老方丈听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对小沙弥说:“树木的种子可以轮回树木再生梦,人生的种子也可以涅槃人的梦想和愿望,你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种子吗?”

小沙弥思忖了片刻,小声说:“我认为是人心。”老方丈满意地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人心就是生命的种子,把它播种在佛教里,能生成一棵菩提树;把它播种在艺术里,能生成一丛风景林。可是,有不少人,在享受生命的同时,随手就把自己的心丢了……”

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算得上有心人呢?

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金钱奔波,也许很少有人会顾及自己心灵的感受。细细想来,有多少人是在真正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呢?

为世俗所累的心也许早已麻木不堪,甚至是迷失。可心是自己的,如果迷失,还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如果物欲的满足和表面的和谐能够让我们得到暂时的安宁,为什么我们的心还是落落寡欢?

也许我们总是为了生活而违逆自己的心,总是想得到更多,总想让一切都尽善尽美,为此,我们要看别人脸色行事,伪装自己,迎合别人,总是在夹缝中生存,在痛苦中周旋,身心疲惫。心灵的重负,让一颗曾经年轻的心变得苍老、无力,就像汪洋大海中一只漂泊的孤帆,找不到可以停泊的港湾。于是,我们迷失在茫茫人海,日复一日,逐渐地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是谁,在某个安静的时刻,甚至开始厌恶这样的自己。

找回自己的心吧,一个人要学会适当地清理自己的生活,扔掉那些让生活变得杂乱的东西,找回自己的本心,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能唤回原本简单而美好的生活。

走自己的路,为自己而活

如果有人标新立异受到大家的排挤嘲弄,这个人就会死猪不怕开水烫地说上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以至于后来引申出好多有趣的话,如:走自己的路,穿别人的鞋,让他找去吧。

走自己的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真的有说起来那么容易、那么洒脱吗?

现如今,本来是私下自娱自乐的模仿,在诸多媒体的大肆报道、推波助澜下,被炒得满城尽是、热火朝天。中国最大的模仿秀艺术团《中国山寨明星艺术团》,居然网罗了300多名男女模仿明星,可谓阵容强大。

针对这几乎席卷全国各地的模仿浪潮,一些社会学家指出,模仿不可能成为一个人一生追求的艺术。因为模仿毕竟是模仿,他永远不是自我的艺术风格!一些人为了模仿得像,竟然还去做整容,难道你的一生就生活在别人的脸孔之下?

卓别林开始拍电影的时候,电影导演坚持要他模仿当时德国一个著名喜剧演员,可是,直到卓别林创造出一套“卓式”表演方法之后,他才开始成名。金·奥特雷刚出道时,想改掉他的得克萨斯乡音,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城里的绅士,他自称为纽约人,结果大家都在背后耻笑他。后来,他做回得克萨斯佬,弹奏五弦琴,唱西部牛仔歌曲,最终成为最有名气的西部歌星之一。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写出来时,很多专业人士提出质疑:“歌可以这样唱吗?什么玩意嘛!”雪村在非议中坚持着自己的音乐评书风格,而网络的风靡最终让《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火遍大江南北,雪村也成了音乐评书的“教父”。

在中国大陆,应试教育和集体文化熏陶出来的大多数,都一个样子,非常乏味。大家说着差不多的话,走着很相似的道路,结婚、生子、老去——很多人在老去的那一刻,都会感慨地说:这辈子,好像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呀!

是的,当你的孩子半夜三更在街头热舞时,不要用“丢人现眼”扫他的兴!当你的朋友穿上鼻环染了金毛狮王的发式,不必以为他疯掉了!当身边有四五十岁还保持单身的朋友,你不必窃窃私语,更不必揣测他们是不是有生理疾病!文明的社会,就是允许多样化的存在呀!有了不同行为风格的人存在,这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如果还像文革的时候,集体穿着灰色中山装,拿着红字书,你觉得正常吗?

这些年,见到很多为老公孩子奉献青春的阿姨阿婆,当老公提出离婚或者孩子对她们不理不睬时,她们会痛哭流涕呼天抢地说:“我为了家庭奉献了全部,没有天理呀!”

可是,冷静地回头想想,当初没人逼着你去奉献自己呀!人,首先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了老公孩子活着,这是基本的常识呀!那些在婚姻中把自己弄丢了的女人们,到最后才恍然大悟:“没有自我价值的奉献,甚至赢不来老公、孩子的尊重!”

自己都已茫目迷失,失去道路,还有什么资格去苛求早已远去的别人呢?

忠于你自己,别弄丢你的心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带了一些鸡蛋在市场贩卖,他在一张纸上写道:“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一个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认为有道理,就把“新鲜”两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一个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呢?”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两个字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结果,他把所有的字全都涂掉了,他所卖的鸡蛋,也不如以前的多了。

我们不是生活的观众,是生活的主角,我们自己的生活应该由我们来安排,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而不是由别人、由环境来决定。我们要驾驭自己的生活,按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过。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要忠于你自己!”忠于自己,人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好莱坞一位著名制片人戈德温,他并没有在哈佛或牛津等名牌大学读过书,他所受的教育,只是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进夜校所念到的那么一点点。虽然他自己并不是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可是他常常觉得上面引证的那句话,可能是走向成功的最正确的指路牌。

他在好莱坞待了许多年,见过许多想试一试时髦电影风格的男女明星,想抄袭他人风格的导演,想模仿那些成名剧作家的编剧家,以及许多想放弃自己的风格而学人家的人们,他最终给他们的最基本忠告是:“尽量表现你自己!”

发现自我的存在是生命的真正开始。每一时刻都是一个新的发现,每一时刻都带来新的快乐,一个新的难解之谜打开了它的门,一种崭新的爱开始在心中滋生——一个以前从未感到过的新的慈悲,一种对美、对善的新的敏感度。

大多时候我们只要做自己就好,让自己的心自由,让自己的人生在快乐中度过。忠于自己就是忠于成功。

爱我所爱,无怨也无悔

有一位中国的留学生,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间餐馆打工。一天,他雄心勃勃地对着餐馆大厨说:“你等着看吧,我总有一天会打进华尔街的。”

大厨好奇地问道:“年轻人,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呢?”

留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希望学业一完成,最好马上进入一流的跨国企业工作,不但收入丰厚,而且前途无量。”

大厨摇摇头:“我不是问你的前途,我是问你将来的工作兴趣和人生兴趣。”

留学生一时无语。显然他不懂大厨的意思。

大厨却长叹道:“如果经济继续低迷下去,餐馆不景气,那我就只好去做银行家了。”

留学生惊得目瞪口呆,几乎疑心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眼前这个一身油烟味的厨子,怎么会跟银行家沾得上边呢?

大厨对呆鹅般的留学生解释:“我以前就在华尔街的一家银行上班,天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没有半点自己的业余生活。我一直都很喜欢烹饪,家人朋友也都很赞赏我的厨艺,每次看到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我烧的莱,我就高兴得心花怒放。有一天,我在写字楼里忙到凌晨一点钟才结束了例行公务,当我啃着令人生厌的汉堡包充饥时,我下定决心要辞职,摆脱这种工作机器般的刻板生活,选择我热爱的烹饪为职业,现在我生活得比以前要愉快百倍。”

这样的事你是否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在选择职业时,第一看体面,第二看收入,两者兼得,就足以在人前人后风光炫耀了。成败荣辱,全都摆在面子上,而面子是要人捧的,无人喝彩,就如同锦衣夜行般无趣。可对于那位大厨来说,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更注重的是对事业的兴趣,而且,自我价值的实现,成功与否的体现,不必通过与别人比较来证实,更不需要别人的肯定来满足。

一个完美的人生,不见得要赚很多的钱,也不见得要有很了不起的成就,在一份简朴平淡的生活中,活得快乐而自我,不也是一种上乘的人生境界吗?平淡也好,喧嚣也罢,其实人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所钟爱的东西,并乐在其中。

按自己的剧本,演一出舞台剧

人的一生难免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炼。

很多人不喜欢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采取了逃避的办法,在回忆和幻想中打发日子,把自己同现实隔离。但是,逃避不是办法,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对它。就像有人所说:生活如一朵玫瑰花,你只有学会怎样去面对它、把握它,它才会回报你鲜艳和芬芳。

还有一些人,他们看上去总是那么快乐,似乎每个时刻都过得很特别,因为他们懂得活在当下的意义,一个人活着就应该让自己快乐。

一个喜爱种玫瑰花的人把一朵漂亮的玫瑰送给他朋友,那位朋友很害怕玫瑰上的刺。他告诉那位朋友:“如果你知道如何拿它,它就不会刺伤你了。”

就像《真心英雄》中所唱的:“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让我们全力以赴心中的梦……”如果你知道如何把握每一刻,它就不会伤害你,而会带给你快乐。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戏,只要认真、用心、真情、无愧,就不会计较角色、分量与表现了。你认真做了应该做的,你能用心对待他人,你无愧天地良心,这就足够了。可以说,这样你就是个称职的人生舞台剧演员了。

不要勉强自己,不要给自己压力,按照良心的剧本,演一场人生舞台的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