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我靠挫折来栽培——活出生命的喜悦与自在(3)

艾蜜莉·顾埃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你若说服自己,告诉自己可以办到某件事,假使这事是可能的,你便办得到,不论它有多艰难。相反,你若认为连最简单的事也无能为力,你就不可能办得到,而鼹鼠丘对你而言,也变成不可攀的高山。”自信是潜藏在你心中的巨大精神力量,拥有它,是你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即使身处逆境,你也不会被轻易击倒,而是鼓起生活的勇气,奋勇向前。

站在自我不可撼动的阵地上

法国作家心涅科尔曾说:“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是的,一个人不论是功成名就,还是籍籍无名,你就是你,不是别人的翻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和潜能,善于将其开发出来,你才能够活出真正的自己。不要总是看周围的人如何,你只需要站在自我不可撼动的阵地上,奋勇厮杀,赢得你的人生战役。

有一则小故事,看似平淡通俗,却蕴含着深远哲理。

两个清洁工去清扫工厂的一个大烟囱,这种烟囱只有沿着内部的钢筋踏梯才能够一步步上去,工作完成后,两个人一前一后,抓着扶手,钻出了烟囱。这时,一直走在后面的清洁工发现他的伙伴的脸沾满了灰尘,心想自己肯定和他一样,就赶紧到附近的小河里仔仔细细地清洗了一番。而另一个走在前面的清洁工出来后看到同事的脸并不是很脏,就想先这样回去,到家再洗个热水澡吧。结果两个人,脸干净的反倒又洗脸,脸脏的却像小丑一样安然地走过街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呢?就是因为这两个清洁工都是用别人的样子来审视自己,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模样。一个人,决不能盲目地追求,在别人的生活中看到自己的方向,否则,肯定会在这种思想下迷失自我。现实中,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自己,就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时候不看自己,只看别人。

大部分的人的生活方式都在以别人为模板,比如一些人不学无术、吃喝玩乐,假如有人告诫他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们就很可能振振有词地说:“你看某某某,还有某某某,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还有一些人嘴上不说,其实也是同样的盲从态度。比如大家上班时午餐都叫外卖,他本来是想自己带饭,但是一想到自己的不同可能会成为别人的谈资,就也同大家一起叫外卖了。

这就是典型的自我沦陷,用别人做镜子照不出你的模样,甚至天才也照成了庸人。只有用自己的内心做镜子,才能把真实的自我呈现。很多的成功者就是意识到自己独一无二的天分,才成就了一个崭新的不同于他人的人生。

伟大的喜剧演员卓别林,在刚开始踏入影视圈时,导演坚持让他向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位德国喜剧演员学习,可是卓别林不为所动,潜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演方式,终于成为喜剧大师。如果当时他听从导演的话,卓别林很可能会变成一个二流的模仿者,而当他坚持自己的本色之后,他创造了一个一流的卓别林。

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选择了自己,重视了自己,才能舒畅地发挥自己,你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你的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与任何人都不同。因此,别人的经验和道路,不一定就适合你,不要看到某条路上有条长长地队伍,就赶快紧随其后。还是建筑好自己的阵地,用自己的武器和谋略作战,前人的经验自有可取之处,可前提的你准确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够选出适合自己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并不是哪一条你都能够走。

每当迷茫无措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耶稣是基督教徒公认的救世主,可是他说:“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自我,又有何益·”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永远牢记。不要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起哄,也不要生搬硬套,踩着别人的步伐走,更不要随波逐流、迷失自我。一日三省吾身,保持冷静和清醒,认识真实的自我,就能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始终洋溢着一股豪迈气概。

重建信念,微笑着前行

一个人的信念决定了他看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他的行动,决定了他的结果。你有了一种信念,你看世界中各种现象都是这个信念的证明,都让你更加坚定这个信念。

庙宇倒塌了可以重建,佛像破碎了可以重塑,但人内心的信念一旦坍塌,其重建之路必定更加艰难。但唯其艰难,才更体现出重建信念的重要意义。

里奥纳德·崔加住在密苏里州,他的一生跌岩起伏,既享受过挥金如土的奢华富贵,又体会过举步维艰的贫困潦倒。

崔加的父亲很富有,是当地有名的富翁。所以崔加从一出生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知道“赚钱”是个什么概念,只知道想买什么跟父亲要钱就可以了。到了读高中的时候,父亲甚至允许他去银行开户头上的支票,数目就看他需要多少,基本是随心所欲。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他大学毕业,毕业后,别人都忙碌地找工作,而他还是整日游荡花钱,除了会开支票外,对金钱的获取方式一无所知。

直到有一天,父亲去世了,留给了他10万美元的遗产,可是崔加对于生活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经营父亲留下的产业。最终,他在父亲留下的大片丰饶土地上开始经营农业生产,但是,在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他第一年的收成就入不敷出了。父亲已经过世,再也没有支票可供他随意填补了。为了还债和维持生活,崔加只好抵押了一块土地出去,由于没钱还上抵押款,他最终卖掉了那块地。之后的生活就这样一直恶性延续,缺钱,抵押土地,无法还钱,出卖土地,再次缺钱,抵押另一块土地……

10年后,终于有一天,他卖光了父亲留下的所有土地,一无所有。破产的他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想到去找份工作。可是自己能做什么呢?他几乎找不到任何路可走,为此他吃不好、睡不着,每天都过得无比焦虑。

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某天晚上,他终于想明白了,先找一份工作,无论是做什么。生存是第一位的,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抱怨和悔恨是没有用的,马上行动起来去寻找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结果,他的信念果真得到了回报,一家联合财务公司愿意给他一次机会。4年之后,心理日益成熟的他辞去职位,又回到最初失败的地方开始经营农业。这一次,他吸取之前的教训,潜心经营,不但满足了自己的生计需求,还渐渐地树立起了信誉,使得业务不断的拓展,最终一步步成功的赎回了父亲留给他的土地。

崔加说:“父亲留给我的财产是10万美元的金钱,而我要留给儿子一份超越金钱价值的财产,它是一个伟大的真理:一个人必须拥有信念,并在它的指引下勇敢的去付诸实践。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做好生命中的每一件事,在任何困难面前,只要不放弃信念,你就永远不会绝望。”

信念重建的过程,是一个人怎样走向成熟的过程。身处不幸时,接受现实,重建起强大的信念,并执着地坚持,在生活中微笑着前行,生活最终会对你报之以微笑。

跟着梦想走,相信自己能行

在人生的舞台上,总是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并不是每个成功者都会有如神助,每一个失败者也不是没有最初的梦想,只不过,看谁能够不被挫折打败,始终相信自己能行,坚定地跟着梦想走。

既然我们都渴望当一个成功者,又为什么不能够坚持住梦想呢?要知道,有时候那些羁绊梦想的挫折,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的内心,你稍有松懈,他就会**,瓦解你的斗志。所以,我们一定要能够首先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才能够把一切障碍都看做不堪一击的“纸老虎”,给自己的梦想一个追逐的空间。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自己,都有存在于这个社会的一份价值。因此,我们要好好地做一回自己,做一番自己喜欢的事情,跟着梦想的脚步走,这是你的兴趣所在,做起来肯定也是充满了信心和激情,遇到困难不要紧,没有一个人会随随便便成功,经历了磨砺的成功才会更加地沉甸有意义。

蔡志忠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辍学了,他立志要在漫画界闯荡出一片自己的天空。那一年,他才15岁,带着辛苦赚来的250元稿费一路颠簸到了台北。可是他怀揣滚烫梦想的心很快被泼了一盆冷水,本来他计划到光启社叩开职业生涯的大门,但招聘广告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条件——大学相关科系毕业,这让他当时就傻了眼,自己可是连初中都没有毕业,距离要求的学历太远了。

怎么办,思来想去,蔡志忠觉得除了学历不符合之外,自己的实力总可以胜任这份工作,自信的勇气让他没有理会这项学历的限制,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应征的行列。事情的结果是出人意料的,和他同时应征的29名大学毕业生都落选了,而他这个“不合格”的初中生顺利地过关斩将,进入了光启社。

15岁的他成为了一名职业漫画家,从此跨出自己的独立人生,这一画,便是30多个春秋。他用简洁生动的线条描绘了一部部颇具影响的漫画书,很快就在漫画界异军突起,尤其是他的“庄子说”“老子说”系列更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发行。他的作品在台湾、香港等地区及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广受欢迎,他也一度是台湾作家中纳税额最高的一位,也就是说他的作品卖得最好。

是什么原因让他有这样的勇气,在初中都没有念完的情况下如此自信地踏入漫画界?他自己的回答是:“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这句话不禁让我们想起了“球王”贝利,他对于自己出神入化的球技这样评价:“我是天生踢球的,就像贝多芬是天生的音乐家一样。”

看来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够真切地认识自己的长处。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所以蔡志忠从小就开始画画,努力不停;所以贝利从小就热爱足球,从没止息。

蔡志忠的微博上有一个《骑牛找牛》的故事:有一个牧童有7头牛,他骑在牛背上数牛:“咦·”牧童说:“原本有7头牛啊!怎么少一头·”于是跳下来重数:“没错啊!是7头牛,一头也没少。”再跨上牛背,又重数一遍:“哇!怎么又少一头牛·”

其实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意义!秘密就藏在自己的内心里,往外找寻永远找不到真谛。

跟着梦想走吧,相信自己能行,即使成不了名人大家,你也会快乐一生。

有觉知地活在每个当下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时学到这篇文章,虽经老师详细讲解,但还是不能明晓其中含义,经常在背诵时颠倒成“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深入,再也不会出现当年的错误,因为明白了坎坷往往更能让我们有觉知地奋斗,而安逸的环境却能够在无知无觉中将我们吞噬,就如实验中被渐渐上升的水温要了命的青蛙一般。

记得某一年,刚刚秋末初冬,就突然袭来一场大雪,但是树木却在严寒中顽强地对抗,只见枝条被压弯,不曾掉落一片树叶。等到雪化冰消,气温稍稍回暖时,还保持绿色的树叶却纷纷飘落、漫天飞舞。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当置身逆境的严冬时,往往不敢掉以轻心,时刻警觉。而在温暖中,则很容易迷失自己,习惯性地寻找解脱,整个人的精神防线都土崩瓦解,很快就沉沦下去。

严寒不可怕,温暖中也应清醒,我们应该有觉知地活在每一个当下,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内心所求,清晰地印下每一个行走的足迹,而不是浑浑噩噩、虚无度日。

认识一个作家,他高中没毕业就被下放到了农村,做了一名知青。虽然那个年代,一再地宣扬体力劳动的无上光荣,可他从没有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求。晚上收工回来,点燃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在豆大的光亮下,疯狂地阅读。时间长了,看得书越来越多,他忽然产生一个想法,自己也许能写出更好的东西来。

于是他满怀激情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当然一切都在偷偷进行,因为没有人支持他的做法,也没有人会刻意给他清闲的工作帮助他。每天必须准点上工,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好不容易有个空闲的时间,又必须去参加组织上安排的学习改造。他几乎没有任何闲暇,可是倔强的他狠狠地挤压着不多的时间,劳动的间隙、收工回来,别人舒服的休息,他就拿出纸笔奋笔疾书,一页一页地写。

手中的文稿越来越多,他鼓起勇气挑选了一篇投到了省报,居然发表了。这给他平添了无数的自信,更加卖力地写下去。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很多人都知道了小有名气的他,终于他被直接调到了省城工作。

梦寐以求的写作环境有了,他着实狂喜了一段时间。但是两三年的时间过去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创作竟然比在农村劳动的时候还少。静下心来思考,原因是每天俗务缠身,内心无法宁静,不知不觉就与文学拉远了距离。他自嘲地对朋友说:“生活一安逸了,我就在身不由己的旋涡中随风跟潮,不由自主地向生活举白旗,向文学缴械投降。唉,悲哀呀!”

不过还好他及早地发觉了这个问题,并且没有听之任之,让其继续发展下去。他开始闭门谢客,各地采风寻找灵感,阅读书籍丰富知识,坚持每天静心写作数小时,终于十年磨一剑,沉寂之后再次勃发,出版了一部赢得各方好评的长篇小说。

这位作家的经历可以作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教材来使用,失意时奋发向上,得意时也努力经营,人生的每个当下他都保持了有觉知的警醒。

一个人行走在纷繁尘世间,需要有知有觉,而不是浑噩度日。时刻提振信心,补充能量,才能壮大自己。

天黑时,在星空中仰望光亮

“二战”时期在纳粹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玛莎的犹太族小女孩写过一首诗:

“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我没有钱可节省,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我的思想、我的心灵、我精神的火。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我需要它们很长时间。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雪肆虐的日子,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这些东西我都缺少。这些我一定要节省,这一切是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我将多么悲伤,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们。”

在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环境和条件下,玛莎仍然热爱着生命。她不怨天尤人,她只是一点一点地聚敛心里的光,生命中有限的时间少了,但她心中的光却多了。她不畏惧厄运,她只是用自己稚嫩的文字给自己弱小的灵魂取暖;她不悲观失望,她只是节省着自己的泪水和精神的火,用这些微弱的火烘烤自己所处的阴暗的角落。

这是天使的语言,乐观、豁达、坚强,字里行间充满希望,每一个字符都富含金子的硬度,每一个笔画都贯穿信念的力量,照亮每一个在黑暗中生存的人们。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