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修好这颗心,迎接让人生更加灿烂的灵光(1)

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

在俗世运转的生活轨道里,很多人的一生都像陀螺一般,在庸碌烦琐中旋转不休。小时候是读书、考试、升学的压力,长大后则为工作、业绩、生计、家庭,疲于奔命。我们很少有机会有意识地停下来,好好想一想,这是否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好想的,大家不都是这样生活吗?一辈又一辈,一代又一代,要知道每个人都不是随意来到这个世上的,一旦降生了,就必须背负着神圣的使命。可是,有那么多漫无目的、随流扬波的人辜负了这份生命的嘱托。

在古希腊帕尔纳索斯山神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它说明了古人对认识自己的重视,这句话后来成为哲学家、教育家们立说育人亘古不变的命题。一个人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去了解别人;清楚地了解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正确地对自己作出评价;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才能更接近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意义。

彼得·圣吉曾在《第五项修练》这本书中说过:“成功者普遍具有自省的特质。”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在人生道路上能够适时地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内在精神建设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东方佛教中有面壁参禅,西方基督教中有祷告忏悔,这样的剖析让我们心灵获得宁静,在宁静中,心情沉淀下来,困扰、痛苦统统被过滤掉了,我们的眼睛也变得更为清明澄澈,能够更清楚地看待自己与外在世界。

鲁迅曾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这不是标榜,而是事实。他对自己的思想弱点从来不试图遮掩,总是比别人批评的更为犀利。在致李秉中的信里,他就这样毫不留情地说道:“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虽然竭力遮蔽着,总还恐怕传染给别人,我之所以对于和我往来较多的人有时不免觉到悲哀者于此。”众人皆醉我独醒,在那样一个思想混乱的年代里,鲁迅总是极为清醒又毫不留情地指出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处世上的错误。所以我们对鲁迅的定义不仅仅是文学家,更是一位思想家。

如同地要常常扫、脸要常常洗一样,我们要时时地擦拭心灵的镜子,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活出自己。不是说大部分的人都在走一条路,你就也应该踏上这条路;也不是说其他人在某件事上得到了幸福,你就也会从这件事的实施上找到幸福的感觉。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在他的一本名叫《进步的生活:性格自然成长的研究》的书中说,人们错误地认为,应当尽自己最大努力来适应外界固有的生活方式、规则以及限制,或者屈从于成熟感的压力。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人迷失方向,丧失成长、自身的创造力和发展的潜力。

一个人,就是一个独立的思想承载者,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是人生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命题。“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明白人应当按着自己的性格做事,而不是照搬别人。如果你和周围的人有着相似的生活和思想,也许会给你带来很多愉悦;但是如果你是真的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才是值得庆幸的事。

假如你无法融入周围的人群,不要急于否定自己,停下来,仔细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需求所在,然后愉快地接受自己,而不是努力地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在生活中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不能以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的园丁,才能克服困难开辟一片新的天地,同时也重塑新的自我。

困住我们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一个用强化玻璃隔开的池子里。最初,鲨鱼看到对面的热带鱼,想着大块朵颐,于是迅速冲过去,但是却总是撞在那块玻璃上,始终不能游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放一些小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并不缺少食物。时间长了,鲨鱼冲撞玻璃的次数越来越少,到最后,实验人员把玻璃拿掉了,鲨鱼也不再游过去了。

池子里早已没有了障碍,但是热带鱼和鲨鱼却分水而治,互不侵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其实是之前的无数次失败在鲨鱼的脑中早已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障碍,而且又不缺少食物,所以曾经有力的攻击也就化为了倦怠,实际鲨鱼是困在了自己思想的桎梏中。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聪明的人类驯化大象的过程。

在大象还小的时候,驯兽师就是用一条铁链来系住小象,那时候的小象,力气还不够大,小象起初也想挣开铁链的束缚,可是试过几次之后,知道自己的力气不足以挣开铁链,也就放弃了挣脱的念头,等小象长成大象后,它就甘心受那条铁链的限制,而不再想逃脱了。大象那么有力气,脚上只系着一条小小的铁链,难道它无法挣开那条铁链逃脱吗?不是不能,只是从前的经验告诉他挣脱不开,它长大后也从来没想到过自己能。而且人们会按时给它食物吃,于是大象们就安心认命地受比自己不知要弱小多少的人类的驱使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