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留学的起因

1997年,高考。热辣辣的太阳挂在天上,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我满头大汗的看着“陌生”的题目,心里知道这次是完蛋了。第一批志愿的大学本科,估计是没有考上的可能性了,不知道第二批的大专能不能侥幸过关。

很快的,5门课全部结束了,发下来的答案证实了我的猜测,大学专科,只能靠侥幸了呢。

成绩出来了,本来脸皮比较厚的我,看着可怜吧唧的分数,眼泪喷涌而出,失声痛哭居然能发生在我的身上,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看着父母阴沉的脸色,听着周围邻居的冷嘲热讽,我18岁的生命里,第一次感到了沉重。

分数线下来了,我离最低的大专录取线,还差5分,不过根据往年的经验,会有个别的学校由于没有录取够人而降分,所以在录取没有结束的时候,我觉得我就好像《泰坦尼克》里,漂泊在海上的救生艇里的人,在茫茫的大海上,就这么飘着飘着,等着生,等着死。

远在山西的舅舅打来了电话,告诉我已经帮我联系好了当地的一所私立高中的高三班,不是复读班,而是插班去他们的高三,一年5000块,包括住宿费。学校实行住宿制,一个月可以回一次家,其他的时候都在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山西的录取分数比我所在的城市高出很多,大专的录取线在我所在的城市里,上个大本都绰绰有余了。而在这所私立高中,以今年的情况来说,哪怕我是班里最后的一名,那个分数拿到我所在的城市,都可以上大专有余了。

我动心了,我想去复读,我知道如果在本市优越的条件和极低的录取分数的条件下来复读,只是浪费时间而已,我想去山西,可是父母冷冷的给我泼了盆冷水,“你自己觉得你能好好读么?你的性子你自己知道,三分钟热度吧,你能再次忍受高三的紧张么?你高三的时候都干什么去了,打着骂着,好像好好学习了,就是对不起我们了,现在自食恶果了,还想复读?家里不是掏不出钱,反正养你也养了这么多年,不差这一年,你自己考虑,你非要去那就去吧,如果复读在不行,看你的脸往哪儿搁!”没有安慰,一句都没有。我知道,那是他们恨铁不成钢,他们恨我,恨这个曾经是年级第一的女儿的“堕落”,恨这个当年以全区第一的分数考上市重点初中的女儿的“堕落”,恨她从重点初中“堕落”到全区倒数的高中,更恨曾经在倒数高中中年级第一的女儿,沦落到复读的地步。沦落到高考落榜,沦落到丢尽了他们的脸面。

在父母的冷眼中,我犹豫了,我害怕了,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我真的不敢保证,我能认认真真地学下去,一直自欺欺人的我,在高三的一年里,在高考中,被剥的赤条条的一丝不挂,我无法正视我的懦弱,我无法战胜我自己,我退缩了。

终于,我得知,本市最垃圾的一所大学由于生源不足,降分录取,于是我幸运的擦进了这所学校,上了个俗的不能再俗的专业---会计,我放弃了复读,我安慰自己,也好,女生吗,这个专业也不错,好歹也算是大学生呢,管它大专还是大本?于是我在父母的冷眼中,交了比旁的学校贵3倍的学费,上了一所最垃圾的大学。为什么比别的学校贵呢?因为这是当年第一批并轨的学校,所谓的并轨,就是学费和国际接轨吧,所以非并轨的学校一年2000多块,而我们的学校一年要6000多块,好在这种差距在1998年被迅速的缩小了,在1999年我从这所学校毕业的时候,本市所有的大学都并轨了,我也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呢。

经历过两年的大专生活,我不知道我学到了什么,宽松的学习环境,分外“活泼”的朋友同学,让我在大学中一次又一次的旷课,而学校似乎是不打算追究什么。本来嘛,大专的学生不需要通过英语四级的考试,毕业权完全的掌握在学校的手上,而学校也乐得轻松,在挥霍了两年的青春以后,我毕业了。拿着毕业证,我站在街头,前途……依然是茫然的。

由于双向选择的关系,工作要自己联系了。站在各种人才招聘会上,我悲哀的发现,原来这两年,我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说是会计,算盘打不过职高的,干个文秘吧,不会速记,人家有文秘专业的。会计证书是一纸空文,招聘的人找个出纳,都要有一年工作经验。好不容易找个不用工作经验的,拿来一张支票让我填,我看着就傻了眼,根本就不会啊。碰了若干次钉子以后,我加入了失业的大军。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子女,这话一点也不假。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放弃了我,憎恨着我的父母,递给了我一张申请的表格,“出国去吧,好歹混口英语,要不你以后可怎么办啊”,听着父母的话,我又一次掉了眼泪。我暗下了决心,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不能再次辜负他们了。由于家庭条件所限,我父母都是普通的职工,也没有什么有钱的亲戚,可以说所有的积蓄,都是父母一分一分辛辛苦苦从牙缝里扣出来的,所以我不可能选择当年流行的国家,比如说欧美,比如说新西兰和澳洲。最后我在乌克兰,俄罗斯和马来西亚中,选择了说英语的马来西亚,选择了这个热带的岛国作为留学的国家。

2000年春节过后,顶着4月的冷冷的春风,我坐着飞机,飞向了我梦想的国度,正式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