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刘彦贞,我要去送死

柴荣调派了开封府、曹州、滑州和郑州周围的百姓来修筑大梁的外城。

筑新城墙的土需要取郑州虎牢关的黄土。郑州黄土运到开封又是一个难题呢?

很显然,运输黄土如此繁重的工程,必须用水路。汴河就是运土的唯一通道。

但连年征伐,汴河多年没有疏浚,航道淤堵,已不能行大船。挖深扩宽汴河成了当务之急,这比打一次战争还要费心费力。

谁能担此重任呢?柴荣无数次的问自己,这个人不但要公正廉明,还要精于算计,就是天文历法,也必须精通。

如果不公正廉明,到时候经手的款项不计其数,只要贪污,后果不堪设想。不会算计,如此多的土方,人工,一时安排不当,就会损失无数,至于天文历法,必须用得着。

太师苻彦卿向柴荣推荐了王朴,其实,柴荣知道王朴是最佳人选。他以前是比部侍郎,就是皇家大会计。

他不仅能拿出全盘构想,天文地理、阴阳八卦,水利和城市建设样样精通,治理汴河非他王朴莫属。

柴荣点将,王朴当仁不让,接受了任务。首先进行了实地考察。很快写出了综合治理规划,寻找新水源,改圃田泽为水库,挖出汴河淤泥,建设新码头。

王朴一番努力,汴河疏通,又能往外调运军用物资,又能从郑州向开封运黄土。

黄土运输的问题解决了,柴荣又重新分配了任务。

由大将韩通负责修筑开封的城墙。韩通性子火爆,又连年戎马倥偬,对手下军士总是吹胡子瞪眼,有个外号“韩瞠眼”。他手下还带了几个将军,做事都和他一样,雷厉风行。

从郑州西边的虎牢关运来的黄土,土质绵密坚硬,韩通用那里的土修筑城墙,把城墙修的坚硬非常。

王朴负责的是城内建设。城市的谋篇布局,道路宽度,百姓拆迁,以及如何繁荣经济,每一件事都做的一丝不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但是淮南战况令柴荣坐立不安。虽然李谷取得了几个小胜,但围攻寿州一个多月,竟然毫无进展。

柴荣非常明白,自己有多少优秀将士倒在寿州城下,如果攻不下寿州,王朴《平边策》里的第一步扫平南唐江北十四州的计划就不能实现。况且经过战报显示,南唐的各路援军已经纷纷到达寿州周围各处,很快就会把李谷的部队包围,说起来,他的征南大军将会处于及其危险的境地,如果遭受内外夹攻,就怕李谷会全军覆没。

如此严峻的情况,柴荣岂能再安心的在开封搞建设,看来是靠谁也不如靠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还是决定御驾亲征。

老臣冯道早已作古,威望如日中天的柴荣,每一个决定都不会有人反对,他要做的是,御驾亲征以后,谁能保证京都的安全。

956年二月十九日,柴荣正式下诏亲征淮南。任命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自己最信任的老臣向训担任东京留守。

端明殿学士王朴一方面辅助向训稳住朝廷一切军务,还要继续搞好京城建设。

彰信节度使韩通,有名的韩瞠眼,担任点检侍卫司,负责开封城内外的巡视和检查,做保卫工作,他知道,韩通虽然脾气火爆,但是对他忠心耿耿,韩通做保卫,他一百个放心。

开封的事情分配完毕,他的这套方案,保证后方无事。

李谷的性格可能太过温和,所以寿州久攻不下。既然李谷不能完成任务,他马上调派侍卫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李重进率军奔赴正阳,李重进作为他帐前最勇猛的将官,他相信李重进能给他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为了保险起见,又令河阳节度使白重赞率领三千兵马在颍上驻扎,万一李重进失利,也可以作为接应或者第二梯队。

大军出发了,春天将至,寒风依旧烈烈,柴荣看着自己大军旌旗漫漫,绵延数十里,心里不是感慨大军的雄壮,而是担心这一去,能否成功!

(本章未完,请翻页)

数的子弟跟着他翻山越岭,冲杀撕拼,他又如何能把他们安全的带回来,交给他们的父母妻儿,他还是不停的祈祷上苍,让他马到成功……

柴荣一路思绪万千,数万大军马不停蹄,此刻,他知道他就是军中之魂,早一天到了寿州,就会坚定将士们的信心。

偏偏有不好的消息传来了……

南唐大将刘彦贞带着他的援军赶来了。

如果李谷知道刘彦贞的实际情况,以他的旷世才华,绝对不会认为刘彦贞是他的对手。

刘彦贞最擅长的本领,不是领兵打仗,排兵布阵。他最擅长的本事是聚敛钱财。

身为将二代的他,并没有继承到父辈攻城掠地,英勇奋战的本领,倒是把贪官事业做到了极致。

各种巧取豪夺的手段层出不穷,无数的钱财铺就了他的上升之路。李璟在无数当权者的阿谀逢迎之下,以为刘彦贞的本事真能天下无敌,所以寿州危险之时,就让最信任的刘彦贞带领南唐两万军士前来支援。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战争,刘彦贞如何应付,下一步的路就要自己走着看了。柴荣收复四州之时,孟昶派出一个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赵季礼,想不到攻打南唐,李璟又派出一个同样连纸上谈兵都不会的刘彦贞,看来中华大地在历经磨难之后,上天也怜悯天下苍生,故意送给柴荣这样能统一天下的机会。

李璟给刘彦贞的头衔是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军两万支援寿州!

刘彦贞虽然不济,两万南唐军队毕竟还是南唐军士的精华,尤其是他率领水军,可以说无敌于天下。

刘彦贞率领大军,声势浩大,一路急行,赶到距离寿州城二百里的来远镇,财大气粗的南唐水军数百艘战船已经到了那里。

战船在淮河上畅行无阻,直奔正阳。刘彦贞虽然不懂兵书,但是他明白正阳浮桥对李谷的重要性,毁了浮桥,断了他的退路,他无处可逃,只能坐以待毙。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