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政治部攻坚战 1

手机通过专家会审鉴定后,认证鉴定办的工作也算告一段落。这时,章行武的命运似乎有了转机,本来是郑玲芳别有用心地将章行武转走借以打击汪力勤,没想到,章行武依靠着自己的工作能力、学识和涵养得到了省厅某些领导的极大看重,章行武从借用变成了到省厅工会挂职锻炼一年。

章行武知道现在是自己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从国企进入省厅,这可是政治地位的大进步,他开始全力备战。

汪力勤虽然觉得身边少了位得力的助手,心里不免有些可惜,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终归是件好事,因为章行武入驻省厅无疑也是为自己增加了赢的筹码。

现在最后悔的就是郑玲芳,没想到自己这么一折腾不仅让章行武得了这么大的好处,也让自己陷入不利的一方。以前,那个人就批评过自己不够有远见,总有一天会弄巧成拙的,自己那时还不相信。再也不能掉以轻心了,老娘就看看你们有多大能耐。

不在写作上,而在写作外

华达通信领导们的心思,黄云逸自然是无法得知了。认证鉴定办作为一个部门算是正式确定了下来,只是暂时没有其他的认证工作,黄云逸等从各单位借调的员工也回到原部门。汪力勤表示一旦认证鉴定办有任务,这些人还得第一时间到认证鉴定办报到,各个部门都要配合。

重新回到政治部的黄云逸心中有着几许忐忑。不过,黄云逸的担心是多余的。比谁消息都灵通的秋平华,已经知道汪总和章主席对黄云逸的赏识,尽管自己一直站在郑书记这边的,但是她一个小官可不敢明着得罪汪总和章主任。黄云逸在政治部的见习鉴定,她最终去掉了到基层锻炼这一条。

秋平华对黄云逸还是不咸不淡的,但是不再视他为空气,这已经让黄云逸感激涕零。李琳真心地为黄云逸感到高兴,而老韩和老吴对黄云逸的态度也随着秋平华的态度有所缓和。

老韩还是忙个不停,老吴也有自己的事情做,李琳整天跟着秋部长在外面跑。秋部长偶尔也会分配给黄云逸一些任务,不过大部分任务都是帮忙跑腿。尽管跑腿的小事有时也会让黄云逸感觉抑郁,但为了保住这好不容易得到的“果实”,他小心翼翼,任劳任怨。他明白小心驶得万年船,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必须慢慢来。

终于,他又等到一个机会。

这天,郑玲芳特意到政治部交代老韩写一个宣传创建诚信企业的简报。可是当时老韩有几个重要的稿子,实在有些分身乏术,而且这几天他身体也不是很舒服。老韩自己也觉得还有几天就退下来了,何苦这样拼呢,于是就建议让老吴写。

老吴当然愿意,这可是直接给郑书记写稿,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老吴磨叽了一天,将稿子交给了郑玲芳。可一看老吴的初稿,郑玲芳的头都大了。

秋平华也知道老吴的水平,但自己的文笔比老吴还差,而李琳又去参加集团公司专为宣传干事举办的写作培训班了,这几天都不在公司,现在实在是没人能写稿子。

“那小鬼不是文笔好嘛。”在秋平华向郑书记诉苦时,郑玲芳突然丢下这样一句话,让秋平华愣了一下。

或许是黄云逸在《华云人报》上发表的文章,让郑书记认为黄云逸文笔还可以,也或许是郑书记这些天没将心思放在华达通信公司?秋平华琢磨着郑书记话里的意思。

这时,电话响了,郑书记一边拿起电话一边挥手和秋平华说:“这样的事情你做主就行了……”

时间紧急,秋平华也来不及细想,回办公室她就将写作任务交给了黄云逸。

接到任务,黄云逸大喜过望。可是没想到这个任务却让自己得罪了办公室的两位三朝元老。

老吴冷眼看着黄云逸翻找资料,心想,他个黄毛小子,我倒要看看他能写出什么。

秋平华特意交代黄云逸,稿子写完后先让老韩师傅把把关再交给郑书记。用了一下午的时间,黄云逸将稿子写完了,他拿去向老韩师傅指教。

“好了?这么快?”

老韩翻看黄云逸写完的稿子,心中五味杂陈。

“后生可畏”是老韩想到的第一个词。这个小子的确有两把刷子。自古“文人相轻”,老韩尽管马上满六十岁了,但是心中还是有些看不开,甚至有些后怕,如果黄云逸早十年进厂,恐怕这“华达笔杆子”的称号就会是他的了。

仔细又看了两遍,黄云逸的文笔很好,用词准确,可是毕竟是经验不足,没有揣摩好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这是诚信倡导大会,主要篇幅应该放在成效和响应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黄云逸提出了很多深刻的问题甚至说是国企的弊病,有思想、有意义,但是这么个喊口号的大会,说这些是不合时宜的。

还是考虑的时间少啊!按老韩的惯例,一般情况下,一篇简报他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得写三天才能写出来。

其实,做了这么多年的文书,老韩在写稿上有着自己的哲学——不算重要的文件,如果时间允许就得写上个把星期,如果是重要的大文件,那更得慢慢地起草,慢慢地修改,不折腾个把月是不会出初稿的。至于领导讲话,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比如如果明天就要开会,那今天熬通宵也要写出来。如果会还有一个星期才开,那这个讲话稿就得写一个星期,如果还有两个星期,自然要写两个星期了。

这是老韩这么多年的感悟。他认为给领导写好文章,当然需要一定的基本功,但重要的功夫不在写作上,而在写作外。

领导给你一个星期时间,让你写篇讲话稿,你半天就写出来了,屁颠屁颠地去将稿子交给领导,等待你的很可能的就是领导的不悦。领导的讲话稿,无论是在大会上用的,还是在小会上用的,都是重要讲话,你半天就搞定,只能说明你对领导交给的任务态度不够端正,心里不够重视,准备不够充分,修改不够仔细,你这是在敷衍领导。

就算领导不这样想,早早的交稿,领导为显示水平,自然要修改,说不定就会折腾来折腾去,稿子修改十次八次,到头来领导还是不满意,最后会期临近,拿出第一次交的稿子,说不定领导就通过了。这样的结果,除了领导认为你敷衍他外,还会让领导认为你一篇讲话稿修改十次八次还抓不到点子上来,水平太差!

好文章不是一气呵成写出来的,也不是东粘西贴凑起来的,更不是一字一句推敲改出来的,而是领导风急火燎催出来的!

“后生可畏”的潜台词

老韩示意黄云逸坐下,自己也拉了一张椅子坐下,点了一根香烟,用一种意味深长的语气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老韩师傅深深吸了一口香烟,很艺术地吐出一个烟圈后,这才继续说:“小黄,写得不错,文采很好,事例翔实,第一次写简报就有这样的水平,到底是大学生,水平高啊。”

“是您指导得好……”黄云逸言不由衷地说了一句拍马屁的话。

老韩指出了文章中的几个笔误的地方,并将稿纸递给黄云逸说:“有些观点,还是要仔细琢磨,比如这里,还有这里……”老韩只指出了黄云逸文章中几个不算大的语法错误,并没有指出他主题的偏颇。

第一次写简报,就能听到韩师傅这样称赞的话,黄云逸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他似乎看到了他这文章一炮打响,郑书记对他刮目相看的情景。

“我给你改了一些地方,简报有一定的格式,第一段一般是像新闻一样的导语,是对整个简报的简要总结。”老韩指着用铅笔在简报上画了许多圈圈的地方说,“接下就是主体,是整个事件经过的交代,最后一般是总结并提一些要求。”

“我简单地给你列了一下,你按照这个格式理顺就可以了。校对校对,交给郑书记就可以了。”老韩将快烧到手指头的香烟屁股拿到嘴边,又深深地吸了一口,这才恋恋不舍地将烟头扔到垃圾桶里,也结束了他对黄云逸的指导。

“到底是大学生啊,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啊……”没等黄云逸说话,老韩继续感叹说,“我是老了哦,是轮到你和小李出马的时候了,该退休了,该退休了……”

“您是老师傅,我哪能和您比。”黄云逸接过稿子,等老韩感叹完后,又谦虚了几句。

黄云逸道谢后,埋头按照老韩说的要求对简报进行了修改,改好之后又开始重新抄写。他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了两遍,确定无误后,拿着稿子去了郑书记的办公室。

今天,老韩已经说了好几次“后生可畏”,黄云逸也没放在心上,以为这只是一句客套话而已。他并不知道,后生可畏,正常情况下是称赞年轻人,是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的意思。但有时候后生可畏,也可以指年轻人生猛,不知深浅、不懂规矩、无所谓畏惧,是让人担心可笑的意思。如果黄云逸当时能够冷静一点,或许就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了。

郑书记不在办公室,门紧闭着,估计是出去开会了,黄云逸只得按照公司的惯例,将稿子放在她门下,从门缝里塞进去。

一夜无话,黄云逸在兴奋中度过。

“郑书记,您早!”第二天早上,黄云逸正给秋部长倒茶,就听到李琳和郑书记打招呼。

本来拿着镜子化妆的秋部长,连忙放下镜子跑了出去,看了看郑书记,朝她笑了笑说:“郑书记,您穿这衣服,实在是太合身了……”

黄云逸这时才发现,郑书记今天穿着一件类似于旗袍的套裙,将她那半老徐娘的身材火热地凸显了出来。

“小黄,稿子韩师傅有没有看过?”没想到郑书记没有搭理秋部长的恭维,而是径直走到黄云逸面前,将稿子往桌子上一拍,说道:“你看看你这写了什么?”没等黄云逸去拿稿子,郑书记接着说,“谦虚好学是年轻人的美德,要赶着年轻打好基础,办公室就有几个现成的好老师,和你说了不懂的要向老韩师傅请教……”

黄云逸吓坏了,身体都有些颤抖,难道自己又触了她老人家的霉头?“韩师傅你教教小黄,给他指点指点,这些说的什么呀?到底搞清楚主题没有?”老吴抬眼看了一眼老韩,嘴角撇了一撇,嘴里不知嘀咕了一句什么话。

李琳站在旁边,看着黄云逸受批评,虽然心里很着急,但却插不上嘴。黄云逸挨批了,她心里也很难过,这事情她不知道前因后果,只能傻傻地站在那里,再说郑书记发脾气,哪里有她说话的份。

这个时候,老韩赶快走过去接过秋平华手上的稿子,并对黄云逸说:“小黄,你怎么不和我说一下就给郑书记送过去了?”

黄云逸听他这样说,脸涨得通红,心想这人怎么睁着眼睛说瞎话,明明说稿子写得不错,可以了。

“可,可,可是……”黄云逸正要张嘴说话,才知道老韩这是给自己“上了一课”啊!“老狐狸!老坏蛋!”黄云逸心中愤恨不已。

“老韩师傅你过来,现在就和小黄说说,这样的简报要怎么写,来个现场教学,我和老吴也沾点光,学学你的‘祖传秘方’。”秋部长看了一眼老韩,知道肯定是他在搞鬼,但毕竟是一个部门的同事,事到如今她也只能打个圆场。

“哪里哪里,哪里有祖传秘方,写东西很简单,就是要练好基本功,做到‘五心’就可以了。”老韩笑着说。

老吴嘴角撇了一撇,又是这一套。他看了一眼郑书记,见郑书记不住地点头,也就赶忙放下手中的材料,也走了过来装出要认真听讲的样子。

黄云逸呆立一旁,完全不知道怎么办好。

“小黄很有才华,尤其是在写作这方面也很有文采,但是写公文不比写小说、散文什么的,还是要苦练基本功,而且要做到有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这‘五心’,只有这样才能经过锻炼写好领导交给你的文章……”

其实,老韩这些东西都是空洞虚无的。不一会儿,郑玲芳就找借口走了。走之前,她说:“老韩师傅说得很好,小李、小黄你们是科班大学本科生,基础好,悟性高。可是话又说回来,任何工作都要踏实打好基础,要虚心好学。老韩,这篇稿子你再给小黄把把关……”

郑书记又强调了黄云逸基础不够扎实,应该到基层去锻炼这意思。黄云逸不禁冷汗淋淋。

等郑书记和秋部长都离开后,老韩敷衍了几句也就结束了演讲。老韩转身回座位上,也不管黄云逸和李琳,拿起笔又埋头写起来,老吴也一声不吭地回到座位看材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